首先反应过来的,当然是晁错。
晁错现在做梦都想过一把丞相的瘾。
而他也只能选择朝丞相大位冲刺。
因为,等周亚夫致仕,他还爬不到丞相的位子上的话,那么,他也就只能跟着周亚夫一同致仕。
在这个朝堂上,现在,任何都可以致仕。
独独他晁错不行。
他仇家太多了!
多到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楚!
晁错敢保证,只要自己失势,那他的整个家族,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他只能硬着皮,对丞相宝座发起冲击。
但,在汉室,一个文官想要当丞相?
难!
太难了!
首先拦在他面前的,就是祖宗制度,汉家铁律——非有功不得候,非刘氏不得王,不如约,天下共击之!
而想要当丞相,就必须先为列侯。
但问题是——汉兴以来迄今六十余年,不靠军功而为列侯者,十个手指数的清楚!(诸侯王子弟及外戚候,不算列侯,他们属于诸侯)。
无非就是武侯阳去疾、成陶候周信、藤候吕更始、建陵侯张泽等而已。
而这些里,阳去疾得候,靠的就是筑长安城的功劳。
周信得候,那是因为家是吕后的心腹,曾经对吕后一家
有救命之恩。
张泽就更不提了,家是惠帝的亲信,从小跟着惠帝长大,赏个列侯算什么?
藤候吕更始,一则姓吕,二则家种地种的好。
谁敢不服呢?
所以,晁错这几年是千方百计刷声望,想尽办法搞事,就是为了自己可以封侯,未来过一下丞相瘾。
为此,他甚至丢弃了许多常年坚守的原则,给当今天子的不少政策背书。
可惜……
这些事,虽然让他颇得天子欣赏,但,想要功封列侯,却还是差了那么一。
毕竟,现在,天下公认,想当列侯,必须有军功。
要不然,你就生个好儿,送进宫里去……
而除此之外,想靠政绩封侯。
这就不仅仅需要天子同意,还必须得到朝臣支持或者天下信服。
朝臣支持这种事……
晁错连想都没有想过……
他知道,自己在朝堂上的敌,跟他的朋友一样多。
而在朝堂之外,他可以说得上是八方皆敌了。
特别是,袁盎的故旧亲朋们,一直在给他上眼药,泼他脏水。
好在,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天降齐王……
这对晁错来说,就跟天降大礼包没有差别。
你要知道,晁错是靠什么起家的?
削藩!
他又是靠什么天下知名?
还是削藩!
削藩,就是他的魔咒,也是他的心结,更是他矢志一生的事业。
齐王此时跳出来,等于就是对他晁错大喊一声——向我开火!
晁错,自然就毫不客气,立刻奋笔疾书,上疏弹劾齐王十宗罪!
有了晁错带,整个御史大夫衙门,几乎全部跟进。
尤其是持书御史们,就跟吃了火药一样,弹章如同水一般涌
宫中。
而其他那里肯闲着?
在看到了晁错和御史们的榜样后,三公九卿,有样学样。
纷纷各种弹劾。
齐王刘将闾做过的,没做过的,所有事都被翻了出来。
顷刻之间,未央宫的兰台,就被各种弹章淹没。
刘彻望着这些弹章,微微一笑,连看都懒得看,只是让尚书们整理好备用。
要弄死一个诸侯王,还是一个传续数十年,枝繁叶茂的诸侯王,当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
而且,刘彻也不能表现的吃相太难看。
所以,他吩咐汲黯道:“一应奏疏,全部留中,回执各官:齐王,长者,朕不忍致法于王,卿等再思之……”
“诺!”汲黯领命而去。
…………………………
“天子不忍致法于齐王?”拿着回复,晁错冷笑一声,然后,大喝道:“准备笔墨!”
皇帝说自己不忍致法齐王,齐王就能逃过一劫?
开玩笑!
事实上,这个回复落在晁错眼里,就跟‘朕觉得这齐王的罪证还是太少了,卿等再找找?’一样,根本就是在鼓动他搞事。
相反,倘若天子痛骂一通,那才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罚酒三杯,下不为例。
民间有谚语就说的好……
正所谓,这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所以,晁错马上就打起了神,思虑一番后,就提笔开始给齐王罗织罪名。
给按罪名这种事
,可是法家大臣的强项啊!
譬如,历史上张汤发明‘腹诽’玩死了颜异……
只是眼珠子滴溜溜的这么一转,晁错就给刘将闾找好了三十余条罪行。
然后挑挑拣拣,拣出来三条。
别以为,这是晁错仁慈……
恰恰相反,这是斩尽杀绝的绝户计。
……………………………………
翌,早朝之上,刚刚开场,群臣还未坐定,晁错就已经第一个出列拜道:“陛下,臣有本奏……”
刘彻意味长的看了晁错一眼。
他自知道,这晁错肯定会开炮,所以,他一扬手,道:“御史大夫若是要言齐王之事,就请退下吧……”
刘彻做出一副非常不忍心的模样,说道:“齐王,朕之王叔,纵有所过错,那也是小错,卿就不要抓住不放了嘛……”
这就跟一个loli可怜的的看着一个loli控说:“叔叔,虽然我不介意,但是三年起步,最高死刑哦……”
晁错和群臣,哪里还忍得住?
当下,晁错就跪下来,义愤填膺的拜道:“陛下,江山社稷,乃高帝之江山社稷,乃太宗之江山社稷,乃先帝仁宗孝景皇帝之江山社稷,非独陛下一之
江山社稷!”
“诗云:夙夜匪解,以事一……还望陛下明知老臣拳拳赤子之心……”
“且夫,齐王,非独小错而已……”
晁错就仿佛史书中的直言劝谏的比,微子一样,神色肃然,大义凛然的拜道:“老臣,本不过颍川之鄙夫而已……躬耕于乡野之间,不求闻达于诸侯……幸蒙先帝不弃,委臣以军国之事,授臣以托孤之重……”
“今齐王政,祸国殃民,臣不得不弹劾之……”
在晁错身后,包括丞相周亚夫在内,三公九卿,文武群臣,现在全部团结起来了。
哪怕是那些晁错的敌,现在也站在晁错身后。
这些全部跟着晁错一起下跪,拜道:“御史大夫臣错……”
“丞相臣亚父……”
“执金吾臣都……”
“大农臣不疑……”
“太常臣彭祖……”
“大鸿胪臣昆邪……”
甚至就连匈归义单于,也似乎看明白了什么,也跟着趴在地上,用着半生不熟的汉话说道:“单于臣义……”
一瞬间,整个宣室殿,数百位官员,全部集体下跪,异同声的恳求道:“愿陛下以天下为重,听社稷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