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勐塞。
长城上最古老的要塞,可以说没有之一。
早在春秋时期,晋国就在此设置了烽燧,防备北方狄。
至战国初年,三家分晋。
新生的赵国,为了维护和加强边境,于是将狼勐塞从晋阳拆出来,单置为县,号曰:狼勐邑。
这也是狼勐塞的由来。
自那以后,狼勐塞就成为了文明与野蛮的分割线,直到今天,一切改变。
站在狼勐塞直道一侧的山丘上,司马迁望着眼前直道上奔流不息的密集商旅,眼睛都要瞪出来了。
“这里起码有数百辆重载马车吧?”司马迁感慨着:“这些马车所载的物资,至少重达万石!”
其他几位随行的年轻,也都是
,唏嘘不已。
甚至还有一位儒生打扮的年轻,愤慨着道:“贾**国殃民,劳民伤财啊!”
其他也或多或少在心里面对商贾有所反感和厌倦。
毕竟,众都不是什么傻瓜,更不是宅在家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如今这世道,书呆子可不吃香!
在过去,有一篇着名的汤文。
讲的是公羊派巨董仲舒年轻的时候的事
。
据说当初,董仲舒少年时,其父为了让他能有地方玩,专门给他建了一个花园,花园建成后,邻里都是啧啧称奇,周围的小伙伴们纷纷跑来凑热闹、游玩。
独独董仲舒连花园的大门都没有进去过。
埋在书房之中,苦读诗书。
这就是曾经着名的故事三年不窥园。
无数纷纷拿着这个故事,鞭策自己的孩子:
家董子为何能有今
的成就?就是
家读书特别用功啊,有玩都不玩,埋
读书,你看看你!天天就知道调皮捣蛋!
不知道多少年轻,在自己年少时,都被父母长辈拿这个段子教训过、鞭策过。
但在这两年,风声却变了。
连董仲舒的弟子们,也都不愿意再提什么‘三年不窥园’的事了。
而父母们鞭策孩子的故事的主角,也从董仲舒换成了张汤、汲黯、颜异。
张汤八岁审老鼠的故事,更是天下皆知。
而这一切变故的背后,既是因为江山代有才出,也是因为天下
心的变迁的缘故。
昔者,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如今,天子喜欢的是管仲、北平文侯这样的物。
天下自然用脚投票,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现在,上至列侯公卿,下到士大夫官僚,年轻都开始了游。
依据各自家庭的经济况和能力,游的范围也都各不相同。
而宅男书呆子的数量急剧下降。
特别是成长在元德年间的这一代,便是纨绔子们想出去嗨皮嗨皮,也知道打块‘采风’‘游学’的旗帜。
而老一辈则都稍微有些不适应。
就像后世70后觉得80后药丸,80后感觉90后大抵要跪一般。
而物以聚类,以群分。
司马迁游天下的同伴,素质当然差不到那里去。
基本上都是士大夫之家,官宦之族的英子弟。
而且,基本上都曾经跟随父辈,在衙门之中事过,知道社会现状以及时局的微妙之处。
哪怕是司马迁这样的史官子弟,心里面也是明明白白。
虽然如今,为了支撑对匈的战争,朝廷和地方都大力的修葺和拓宽了道路,更开始兴建起轨道马车,用于运输。
但是,物流成本依然高的吓死。
马邑之战、高阙之战的故事告诉们平均每五十石粮
出塞,就会有二十石在路上被消耗。
这还是没有意外和遇到天灾的前提下!
而现在,这些重载马车,却在太平之时,运载着这如此海量的物资出塞。
可以预见,他们的成本,肯定会高于朝廷。
五十石粮里,能够有一半运抵目的地,就应该笑了。
而这许多的物资出塞,能换回什么?
左右不过是不能吃也不能穿,无益国家和民的黄金珠玉皮裘罢了!
没有会忘记,秦帝国灭亡的教训。
皆知,秦之亡,亡于朝廷肆无忌惮的加重
民负担。
如今,天子和朝廷,对民轻徭薄赋,奖励耕种,但商贾却在拼了命的挖国家墙脚。
为了蝇小利,就将中国的粮
,运去
原!
年轻们如何不怒?
司马迁更是在心里面疑惑不已:“陛下让我出塞,去龙城寻找答案……真的能在龙城找到答案吗?”
“不若,我去问一问?”
于是,司马迁对那位儒生道:“我曾听说楚国有个读书,见书上有言: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于是大喜,心想:要是有
能得到那片树叶,岂不是可以隐藏自己了?便去自家的树下寻找,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此
无奈只能将所有树叶全部拾起来,装了好几斗回家,在家中拿着树叶一片片的试用,还问其妻:你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这
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
,当面拿别
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
的始末。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这个故事是他老师司马季主曾经对他说过的一个楚国的寓言。
此刻,司马迁说出来,其他自然立刻明白了司马迁的意思,虽然心里不喜,但到底是年轻
,没有什么心思,纷纷道:“兄长说的对,我等不能做那楚
!”
不得不说的一个事实是在现在,楚这个名词,在汉室就跟后世的河南
一样,属于典型的背锅侠。
一般的寓言故事啊民间传说里面,傻子、二愣子或者反面典型,都是楚。
也不知道是谁带的风气。
总之,你翻翻成语词典就知道了。
什么沐猴而冠啊啊亡羊补牢啊趾高气昂啊风马牛不相及啊……等等等等,都是楚为主角。
如今,司马迁的故事主角也是楚。
只能说,黑楚是几百年来的传统了。
而偏偏,多数这样的故事的创作者,还是楚自己……
譬如说庄子啊譬如说司马迁他老师司马寄主……
于是一行走下山坡,来到道路边,找到一队正在道路之侧修葺的商旅旁边,司马迁带
上前,拱手行礼道:“晚辈末学,游天下,途径此地,见贵主贩商,有所好奇,特来求教……”
商队之中,一个看上去三十来岁的男子闻言,走了出来,稽首回礼,道:“不敢!诸公子但有所问,无所不言!”
司马迁于是问道:“不知阁下,所运之物,乃是欲往何处?”
那男子闻言笑道:“欲往顺德……”
“顺德有何物,以至于令阁下不远千里,跋涉而往之?”司马迁再拜问道。
那微微一笑,取出一物,递给司马迁,道:“吾等乃为此物而往之!”
司马迁接过来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