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卢靖妃玉体出浴的时候,裕王和景王联合举办的谢师宴也拉开了帷幕。
“一池二山”园内,琴声娓娓,丝竹悠扬,歌轻灵的唱着《诗经》里的篇章。
莲池中央有一队窈窕少,身着白色轻纱,步伐清雅的跳着《诗经》采薇之舞,莲足翩翩,起伏进退,下腰轻提,旋转飘飞,环佩作响……
这就是谢师宴的现场。
“一池二山”园是京城有名的园林,谢师宴选在这里,是景王的主意。
其实谢师宴说起来是裕王和景王联合举办的,但是实际上众都知道,裕王只是挂了一个名而已,这次谢师宴实际上是景王一力承办的。
从谢师宴选址到菜品、装潢布置,再到最后的伴手礼,事无巨细,都是景王一手办的。
“一池二山”园,在京城久负盛名,是一代园林大师东方亮的关门之作。
一勺代水,一拳代山,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这就是一池二山园的理念。
一泓活泼的莲池,两座造型独特的假山,再配上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宛若漂浮在水面上的亭榭楼台,形成了这天下独一无二的“一池二山”园。
春天的花、夏
的树荫、秋天的红叶、冬天的雪景,不出园皆可尽收眼底。
“一池二山”园是醉仙楼的产业,今一早醉仙楼就宣布“一池二山园”不对外营业,只为了全力招待景王的这场谢师宴,平
里在后厨养尊处优的特级老厨,今
也都一个个披挂上阵,亲自
刀整治料理。
就连远在通州的一位擅长做的大师傅,都被醉仙楼快马加鞭给请了回来,转呈给景王一行做
。
园内吹拉弹唱的歌、舞
、乐
,一个个都是京城有名的清倌
,未经
事,色艺俱佳,艳名远扬,寻常富贵
家的
心栽培的千金也不比这些清倌
有才。
上午讲经后,景王便将朱平安等请到了这“一池二山”园,举办了这谢师宴。
谢师宴布置也是仿照先秦之风,每一个单独的几案,跪坐席上用膳。
景王和裕王并列主位,其余按资
席。
朱平安资历最浅,跪坐于末席,前面一席是上午在朱平安这吃了瘪的杨国梁。
上午讲经时,杨国梁又讲了一篇《采薇》,赢得了满堂喝彩,挽回了不少颜面。
现在席位上又高朱平安一位。
杨国梁自觉高了朱平安一等,瞥了朱平安一眼,便再次仰起了下。
“SB!”
朱平安将杨国梁的举止收眼中,无声的扯了扯嘴角,如此美味佳肴在案,你不低
吃菜,昂着
吃空气啊。
景王很会做,劝酒添菜,在宴席上将众
照顾的很好,很快宴席就进
了佳境。
酒酣耳热,文气高涨。
宴席上开始行起了酒令,以诗词佐酒,对联助兴,将宴席推上了一个又一个高。
刘伯卿老大被众
推举为谢师宴令官,令官发令,其他
听令
流说诗词,或者对对联,违令者或者输了的
就要罚酒一杯或者数杯。
刘老大经验丰富,在他主持下,宴席气氛更上一层楼。
一开始对对联,对不上者可饮酒,不过在座的都是高,基本上少有答不上的。
鉴于此,刘老大就更改了规则,改为答对了才能饮酒。
“诸位且停杯中酒,听老夫之令。此宴之酒为百年陈酿,我等万不可辜负了。老夫出一上联,对出下联者方可饮酒。对出下联者,继续出一上联,对上者方可饮酒,以此类推......诸位可听明白了?”
刘老大令宴席上的众
放下酒杯,笑着说出了这个新规则。
“谨遵令。”众笑着回道。首发..
“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刘老大
略一沉吟,出了一个上联。
这个对联是一个拆字联,又有东西天下方位词,属于比较有难度的对联。
在刘老大出了这个对联后,众
开始沉思了起来。
“子居右,居左,世间配定好
。”在众
还在沉思的时候,杨国梁第一个对出了下联。
“善,杨博士请满饮此杯。”刘老大称赞,亲自执着酒壶给杨国梁斟了一杯酒。
“彩。”
众也齐声称赞。
“多谢刘老,多谢诸君相让。”
杨国梁双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倒立空杯示向众,表示他喝
了,转到朱平安那得时候,发现朱平安这厮竟然在忙着埋
于盘子中的那半只烤
,看都没看自己一眼。
“饭桶......”
杨国梁见状,不屑的撇了撇嘴,无声的动了动唇,讥讽朱平安没见过世面。
“杨博士请出一联,答出者方可饮酒。”刘老大提醒道。
“谨遵法令。诸君且听好了,我这上联是‘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杨国梁向着刘老大拱了一手,然后说出了他的上联。
杨国梁出的这一长联,比刚刚刘伯卿出的还要有难度,对联中含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描述的又是名诸葛亮的一声,想要与之对仗成联,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在杨国梁出了这个上联后,众便陷
了思考中。
唯独朱平安依旧埋于盘中美食,一副答不出来,索
子我放弃了似的。
这让杨国梁更是看朱平安不起。
“嗝......”
在众还在思索的时候,一个打嗝的声音传了出来。
一听这个声音,杨国梁就知道肯定是身旁的朱平安无疑了,转看去,果然是朱平安。
吃多了,噎着了。
朱平安有些尴尬的向着众笑了笑,然后伸出手拿起一旁的杯子,准备喝
茶顺顺嗓子。
“子厚,且住手,需对出杨博士之联后,方可饮。”刘老大坐在席位上,笑眯眯的制止了朱平安。
“平安欲饮茶,非酒也。”朱平安不好意思的解释道。
“酒是如此,茶也一样。”刘老大笑眯眯的摇了摇
,“老夫乃是此间令官,老夫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