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提供一条新的出路。
报告上报中国排球协会批准。
栗晓峰看到文件后,此事已成定局。
他并不赞成这种搞法。他本来想利用这一段宝贵的冬训时间,搞封闭式训练,但是,
事
已经定了,他也不便拒绝。
训练局对这一系列赛事未经他们同意便定了颇为不满。但他们又不便向体委领导发
作,便把一肚子不快发在了前来汇报工作的栗晓峰身上。
一位局领导沉着脸批评粟晓峰:“八百伴的问题值得考虑,怎么能这么安排呢?你
是主教练,应该给他回去嘛!”
栗晓峰未置一言。
他心想,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你们都一清二楚,有不同意见也应该向此事的决策者提
出,跟我发的哪门子火呢?再者说,训练局管的就是各运动队,要,也应该你们去
嘛!
与八百伴共打了30场比赛,“捞取大奖赛丰厚酬金”一说,更是让栗晓峰有
难辩。
这一系列赛事的费用由八百伴出不假,但50万美元的酬金已划归中国排协,所有费
用均由这50万里出,具体承办的是北京兰飞广告公司。
“哈瓦那金牌队”和“超级明星队”,队员均有可观的出场费,惟中国
排没有,
后来还是袁伟民说:“队员们打得这么辛苦,从排协的经费里拨一做出场费”,每个
队员打完一场,才有一二百元的收
,如何“捞取巨额酬金”?
中国
排与八百伴的比赛共转战了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青岛、
济南8个城市。在每个城市都是第一场,观众期望值甚高,栗晓峰只能派遣主力,以不
让当地观众失望。
接连证战,
排一些姑娘是带病上阵的。
栗晓峰在上海时也患了感冒,移师南京后已高烧39度,而且持续不退,
总是昏昏
沉沉的,走起路来有如腾云驾雾。但赛事频繁,他无法休息,仍拖着疲惫的身体奔波于
赛场。南京《周末》报一位记者来访
排,栗晓峰一边吃药,一边回答了他的问题,随
后又赶到南京军区总医院去输
。那天晚上难得没有赛事,他可以安安静静地在医院躺
一二个小时了。
记者把耳闻目睹的一切写进了报道。
元旦那天,杨亚光偶然得到了这张报纸,晚上,她读给
儿听,读着读着,小栗娅
的泪水就扑簌扑簌地流了下来:高烧39度,还要打吊针,多难受啊!她想为爸爸唱一支
歌,弹一首曲子,让过于疲劳的爸爸轻松一下。可是,正如记者叔叔所说,此时爸爸也
许正和叔叔阿姨们一起,在灯下研究明天的作战方案呢!杨亚光劝
儿:“别哭,这是
28
的报纸,你爸爸的病也许早好了!”小粟娅不说话了,她知道,自己一哭,妈妈会
难受,于是闭上眼,装作睡觉,可是眼泪不听话,还是一个劲儿往下流。忽然,响起一
阵电话铃声,小栗娅一个鲤鱼打挺,钻出被窝,抢过听筒,呀,果然是爸爸!“爸爸,
你好了吗?你还发烧吗?
还疼吗?还打吊针吗?”栗晓峰很奇怪:“你怎么知道我病
了?”“妈妈刚才还给我读报纸呢!”栗晓峰的喉
有些发紧。“爸爸,你说话呀!你
好了吗?”“我没事,告诉你妈妈,不要为我担心。今天是元旦,我祝你们节
快乐,
在新一年里万事如意。”“我也祝您万事如意,在新一年里多赢球,当冠军。”……
万事如意?电话另一端的栗晓峰不由叹了一
气。
1月16
,赛事告一段落,栗晓峰回到了北京,他向训练局领导提出,能不能在北
京休整一段时间,队员的体力要恢复,伤病要医治,比赛中
露出来的一些技、战术方
面的问题,也拟在休整时着力解决。
要求没有被批准,
排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漳州。此时,离访美的时间还有4个礼拜。
访美是中美双边文化
流,栗晓峰曾三次推脱未果。
这期间,除了参加漳州训练基地成立2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外,又被安排参加了两场
与八百伴的比赛。
3月,栗晓峰挥师飞往美国,尔后又移师加拿大、瑞士打了多场比赛。紧接着是四
国邀请赛、全国甲级联赛,世界
排大奖赛,其后便是征战亚运会,世锦赛。
据统计,从与八百伴
手直到此次圣保罗兵败,
排平均每三天便有一场比赛,还
不包括路途、转飞机等花费的时间。
频繁的赛事使
排难以安排正常的训练。场上配合不默契、队员打法单调、快攻不
快等问题,栗晓峰已有所认识,但却没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加以调整和解决。
而所有这一切,他能向记者解释吗?又怎么能解释得清楚?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紧盯着不放,追着栗晓峰问:
“栗指导,请您回答我的问题。”
“这个问题……哈哈哈!”栗晓峰想把话题岔开。
“是谁决定的与八百伴的比赛,能否明确回答。”
说着,记者举过话筒,摄像机的镜
也对准了栗晓峰,这是现场直播,栗晓峰实在
无法回避,便尽量委婉地说:“这是上面安排的。”
不想就这样一句话,在有关部门竟炸了窝:
“栗晓峰怎么能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呢?”
那天现场直播的新闻,妻子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知夫莫如妻,只有她才
能体会得到,表面微笑的丈夫,内心在忍受着什么样的煎熬。
8岁的
儿还理解不了爸爸。那天粟晓峰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一进门,迎上来
的栗娅就责问道:“你哈哈哈,笑什么呀笑,像个傻瓜似的!”
15
儿的话不错,栗晓峰觉得自己确实有像傻瓜似的。
他常常身不由己。
他的想法往往受到多种外力的掣肘,而最后每每以自己的退让告终。比如,江苏
排的二传手沈岚,
脑清楚,手感好,组织战术比较灵活,是排球界公认的一位比较优
秀的二传手,国家
排二传薄弱,长期形不成场上核心,栗晓峰从组队之初就想调她。
在亚运会和世锦赛最后报名时,栗晓峰都写上了她的名字,但名单报到有关部门以后,
如他所担心的那样,一位官员传达了有关领导的意见,栗晓峰只得将沈岚“忍痛割
”,
他不死心,几经周折,又“暗度陈仓”,将沈岚的名字再次报了上去,但最终沈岚还是
没有能跨
国家队的大门。
“打一场球,休息一礼拜,这样的队员怎么能到国家队?”
栗晓峰听了,只有苦笑,因为表面的原因,是沈岚个
太强,实际的原因则是因为
教练委员会的负责
和沈岚的父辈有过节。而这位负责
,在排球界又有着不小的影响
力。栗晓峰怕沈岚就此消沉,专门打电话给她的教练和江苏省排协的一位负责
:“你
告诉沈岚,好好练,千万不要搁泄了!”
按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