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状,同时扑上前去,一个抱,一个抱脚,想把力士拖翻。力士毕竟有功夫,一个扫腿,便踢翻一个,回手一肘,正中另一个肚腹,三翻四合,三个供奉被他打得七零八落,落荒而逃。
力士自知闯了大祸,匆匆快步离去,岂料他前脚离开奉宸府,宫中侍卫后脚便跟过来,一拥而上,把力士结结实实捆起来。
最后被送到奉宸府二张那里,二张令三个供奉以牙还牙,将力士拳打脚踢一番,仍不解恨,便向武则天请求,要将他发到推事院,由来俊臣审理。经来俊臣审理的
,可说九死一生,就是不死,也得剥层皮。
武则天沉吟一会,一边是她的面首,一边是她的近侍,也不用相比,面首自然是她的命,而近侍只不过是块抹布。但回想力士的好脸蛋,这样被来俊臣废了实在可惜,便道:「宫里有宫里规矩,用不着送推事院。念力士初犯,鞭笞二十,将他逐出宫去就是了。」
便是这样,力士被逐出宫去,转眼已过了三天,这三里,他都趴在小客栈的床上,背上的鞭伤实在疼痛难当。虽然鞭伤未愈,但他知道不能再挨磨下去,因身上的钱不多,至多只能维持几天而已。
在床养伤期间,他对自己拳打供奉感到十分后悔,确实不应该那么冲动。自己本来就是无根的,没蛋的
,让
骂几句又打什么紧,给
扒下裤子又如何!
还不是让他们取笑一回罢了。自从成为阉儿以来,这段子被
取笑还会少吗?
现在离开了宫廷,断了安身立命之所,他方知道独自谋生不容易,在皇宫里,自己虽然是个卑贱的才,但不愁衣食,一切也不用自己心,但目前只离宫才三天,已感到惶惶不可终
。
力士从袋掏出那枚镯上的红宝石,赌物思
,母亲、哥哥和妹妹的样子浮现眼前,他们如今不知流落在何方?岭南距京城六千里地,恐怕今生今世也难有团聚的机会了!想到母亲的沦落,想到父亲诬枉而死,想到家庭的变故,想到自己的经历,他不由悲从中来,泪湿衣襟。
他屈指一算,进宫不过是半年,时间虽短,但这半年里,他已见尽宫中的腐恶、荒、无耻、残,全都远远超过他的想象。
左思右想,力士终于有了主意,打算去找讨击使李千里,当初是他将自己送进宫中,希望他能为自己说说,让自己重返宫里去。
这半年来,他没见过李千里,也没有他的音讯,李千里不知会否觉得自己忘恩负义了?力士一边胡思想,一边在记忆中寻到李千里的府第。
终于给他找到这个熟悉的大门,力士满脸堆欢的请求门房去通报,岂料门房只瞄了瞄他,告诉他李大已经升官,在京外已有半年了,什么时候回来没有定准。
力士一听,登时没了主意,唯一的希望都落空了。摸一摸囊中的小钱,一天少于一天,今后怎样活下去呢?他离开李府,在皇城的街道上蹒跚而行。
街道两旁树木葱葱,四下都是宅大院,庭院
,却关不住满园春色,桃花、杏花都从墙上探出
来,向路
报告春天的来临。但在力士的心里,却冷得如堕冰窖。
这几天,力士在皇城里转了几天,他先后到过太平公主、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的府宅,候在门外等待他们进出,拦下他们的马轿,希望他们收留自己,但几次还没走近开,便被带刀侍卫轰走。
力士终于放弃了,就是见到这些又怎样,他在宫里只是个毫无身份的太监,力士当然认识这些大
物,而这些大
物却不认识他。他越想越心灰,想到再过一两天便囊空如洗,不禁失去活下去的信心。
这一天晚上,力士付清了店钱,将剩余的钱买了些酒菜,自斟自饮,捱到半夜时分,从小客栈溜了出去。他不想死在本小利薄的小客栈里,免得让他们带来麻烦,况且客栈也未必会安葬他,说不好,只把席一卷,给拖出城外喂野狗去。
便是要死,也不能让野狗分尸,力士对自己说。他漫无目的走着,不觉来到东市北首,这一带都是高官显贵的宅第,就在一家朱甍碧瓦的大宅门,见有一株大树越墙而出,树
遒劲挺拔。
力士吸了一
气,鼓足勇气在树上系好了带子,又抱来几块砖
,颤颤悠悠的踏了上去,才把带子套
颈项,双脚突然被
抱住。力士低
一看,原来是几个带刀府卫,骂骂咧咧的道:「哪来的狗东西,宵禁时分竟敢来这里上吊,想要玷污咱家王爷不成。」
几个府卫不容分说,一右一左的架着他双臂,将他带进府里去,打算由府内的总管处理。
便在这时,一个声音响起:「究竟发生什么事?」
循声望去,看见两个正缓步走近,一个是年过四十的太监,在他身旁,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公子。众府卫连忙齐声道:「王爷,高公公!」
那个太监问道:「这个是什么?」
一个府卫便把由一一道上。那太监听罢,走到力士跟前,说道:「抬起
来!」
力士依言抬,近看之下,觉得眼前这个太监十分面善,心想这个
一定在宫里见过的。而那个少年公子,相信就是王爷了,看他样子,年纪和自己相当,但长得气宇轩昂,英俊雄伟,果然卓越非凡。
那太监将力士上下打量一番,说道:「好像在哪见过你。你是什么的?」
力士向他叙述了自己的遭遇,二听后均
,那少年愤愤道:「又是那两个家伙做的好事。但你就不对了,就是走投无路,也不能寻死呀,俗语说好死不如赖活,你要活下去,再从
做
。」
接着向身旁的太监道:「高公公,咱们就把他留下来吧。」
那高公公道:「是,就让他跟着我好了。」
原来这个少年公子,正是李隆基,而那个太监姓高名福,字延福,幼年家贫净身,辗转卖到这里为,
得相王李旦信任,高延福二十多岁时,李旦念他忠心耿耿,便在宫中给他找了个职位,任司宫台副官奚官丞,负责处理老死或病死的大监,数年后升为奚官令。最近又升为宫闱局的宫闱令,负责侍奉宫闱、出
管钥,同兼谒者监,担任传达皇上圣旨之职。
官闱令是个六品官,宫规里凡是品的太监,是允许娶妻成家,太监娶妻虽是个摆设,但有了妻子,就有了家,能和常
一样过着家庭生活,同时可认养义子、义
,有妻有子,也不下于一般
家。
次,高延福叫力士来,说道:「孩子,按宫里规矩,被逐出宫门的
,是不可能再进宫的,不如这样吧,我可收留你做养子,你愿不愿意?」
力士登时喜出望外,连忙叩首道:「如蒙大不弃,孩儿愿认大
为父,终身伺候大
。」
高延富十分欢喜,在自己家中设上祖宗灵位,上香烛,让力士行了大礼,正式收为养子。
高延福道:「列祖列宗在上,我儿从此姓高,名高力士,可记住了?」
高力士再次叩首:「父亲大,孩儿高力士记住了。」
高延福身为宫闱令,但不忘旧主恩德,经常出李隆基府第,为他效犬马之力。高延福主动向李府提出,想让高力士在李府帮手。李隆基对高力士说:「那几个供奉,连皇上身边的
也敢欺负,真是该打!」
一句说话,把高力士说得心里热呼呼的,对李隆基感恩不尽。
李隆基也不嫌弃高力士是阉,和他有说有笑,时间
久,两个
就混得很熟了。高力士见李隆基不时练兵习武,也看得手痒痒的,也陪李隆基练过几回,博得李隆基的喝彩。
二谈之中,李隆基知道了高力士的身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