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如同滚雪球,势一起,便难以阻挡。龙腾小说网 Ltxsfb.com
3月17,徐尚秀站在雪山顶端往下扔了一个雪球,起初雪球体积很小,一只手就能拿起来。
不过那只是雪球的初始形态,很快它就会变成让仰视的庞然巨物。
3月20上午10时,智为微博用户“南方之南”践行承诺,晒出一张468万7195元的支票。晒支票微博一出,舆论瞬间
炸。
网友们见过大额慈善捐款,但很少见这种一是一二是二说到做到的私“互动认捐”。
一定程度上,“南方之南”这次“互动认捐”开了一个先河,它让智为微博这个平台的慈善力和公信力提升一级的同时,还让认捐进“互动”时代,使得个
捐款的影响力和辐
圈扩大无数倍。
于是“南方之南”彻底火了。
之前私信“徐某某”的记者全都转私信“南方之南”,“南方之南”微博的评论区也火
得一塌糊涂,处于半分钟刷一次屏的状态,基本上某
在“468万7195元支票”那条微博下面留言,一分钟后刷新一下页面,就再也找不到自己那条留言了。
而且不知道是有组织还是大家心中所想相似,留言队形出奇一致——“言而有信,善莫大焉!”
满屏整齐划一的“言而有信,善莫大焉”,八个字,字字都透着格的力量,字字都彰显道德之美!
一颗温暖的灵魂总能唤醒另一颗动的灵魂。
让欣慰的是,“南方之南”兑现承诺,无形中带动起一波认捐高
。
评论区里,在“言而有信,善莫大焉”之外,有忽然喊出——“点我1000个赞,我认捐500元给免费午餐,决不食言!”
结果,不到10分钟,他就被点了3000个赞。
接着,又有喊出——“点我10000个赞,我认捐5000元,决不食言!”
仅仅半个小时,网友们就满足了他。
随后,又冒出来声称——“点我20000个赞,我认捐10000元,说到做到!”
留言才一发出,就见点赞数像火箭升空一样直线上升。
另一边,有留言说——“我是普通工薪族,没有太多钱,但我还是愿意拿出500元来让孩子们吃上几顿像样的午餐,江湖规矩,1000个赞,大家不要多点,多点我拿不出来!”
——“我今年21岁,从家乡出来,在超市打工,每月工资1800元,扣除房租、通费、电话费、吃饭和给家里寄钱,每月有400元机动资金,我不够钱换1000个赞,而且还得留100元在身上备用,所以大家点我600个赞就可以。”
——“我是‘徐某某’微博里拍照那所学校出来的孩子,我们当年不是用矿泉水瓶装粥当午餐,我们用塑料袋装粥,因为瓶子可以卖钱。什么也不说了,我现在一个月工资2600元,换大家5000个赞,全捐!”
——“认捐8000元,捐款账号公开后必兑现!”
——“3万元,言出必践!”
——“这个月我不吃KFC了,省出100元捐给山里的弟弟妹妹们,我想问一句,怎么捐啊?捐到哪里啊?”
——“我……”
在示范效应的引导带动下,认捐者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广,“免费午餐”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滚雪球的过程中,一个个普通,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颗颗善良的灵魂,组合成一幅巨大的凡
善举图景,“小
物”们的奉献,让
见之感动,让
闻之自省。
有言:与善居,如
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一气拿出468万7195元支票的“土豪”和每月工资只有1800元的普通
的同向善举,唤醒了中产阶层心中的善念,一时间,智为微博上各种“点赞认捐”的微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其势似星星之火落在枯
上,燎原之相立显。
不只有道集团内部,3月22国内各家报纸的编前会上,也就有道集团传来的
版图片发生了争论。
争论的结果,是各家报纸先后致电有道集团总办,询问这张图片的来历,是否有原图,摄影者是谁,被拍摄者是谁,拍摄地点是哪里和大致拍摄时间。
简而言之,媒体需要确定这张图片的真实。
在看到原图,并拿到图片的各类具体信息后,10几家大报的总编互相打电话通了气,然后确定按照有道集团送来的原稿刊登。
大报社的领导,级别不低,而且经多见广,这点魄力还是有的。
再说粥瓶这东西不是参果,在西部边远山区学校里多得很,找
打听很容易就能打听出来。
而且在们的印象里,有道集团董事长边学道是个做事稳妥周全的聪明
,既然他觉得这张图片可以用,那就算有点问题,也不会太大。
总编们之所以会这么想,因为成功士必备技能之一就是眼光。能成为巨商,考验和依靠的不仅仅是商业天赋,边学道哪怕下过一步昏棋,也不可能创下有道集团今时今
的成绩和地位,所以边学道的眼光值得信赖。
更关键的是,总编们都觉得粥瓶这东西既然是真实存在的,就不存在恶意抹黑,况且搞募捐本身也需要一点有冲击力的东西去打动们的心灵。
退一万步说,就算事后XC部觉得这张图有些不妥,全国130多家报纸都发了,法不责众总听过吧?难道还能把130多家报纸的总编全撸了?
就这张图至于吗?
不至于!
而且说心里话,总编们也都觉得这张图不错,因为他们从这张图里看出了几重意思,其中包括——内省、震撼、怀和责任感!
身为媒体,谁身上能没有点振聋发聩、警俗济世的小
怀?
心底里都有小
怀,一个个小
怀叠加累积在一起,就滚成一个大雪球!
超级大雪球!!!
……
……
3月23这天,报纸成了热销品。
一大早,全国各地的报刊亭外全都罕见地排起了队,这景象,看得一些已经退休的老报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之所以激动,不是他们脆弱,也不是他们会演,而是他们对自己从事了一辈子的事业怀有别难以理解的感
,就如同八九十年代一些工
对工厂的无比眷恋一样。老报
们平
里听了太多“报业将死”,可眼前的景象表明报纸还是有市场的,还是有社会需求的。
报刊亭外。
排在队伍后面的不断出声催促卖报
快点给前面买报的
找零。
而前面拿到报纸的,摊开报纸看清
版图片后,无一例外全都愣了那么一两秒钟。
在21世纪的第九个年,很多从小到大生活在大城市里的
对粥瓶这种东西完全陌生,没有一点概念。
好些之前几天听身边
说“免费午餐免费午餐”听得耳朵都快出茧子了,可因为信息传播中不可避免的碎片
,使得很多
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倡议弄这个“免费午餐”,有些
甚至主观臆测是不是看周边国家
的身高比中国
平均身高高,所以补充营养追赶一下,免得整天迷恋外国的“长腿欧
”。
然后……
到拿到报纸这一刻,好些终于真正明白“免费午餐”替代的是什么,意义何在——无关营养,有关饥饿。
只此一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