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凤年悄然返回清凉山,正如樊小钗直觉预测,北莽确实开始驱兵南下了,而且还是分兵三路,各自扑杀凉幽流三州,这与原先北凉方面所料相差悬殊,因为敌方阵营多了一个临时夺权上位的董胖子,高居南院大王之位,因为北院大王在徐淮南死后一直空悬,原本连封疆大吏都说不上的董卓就成了一之下万
之上,北莽此次出兵,徐凤年也不不敢确定是出自太平令经略北凉的
心手笔,还是董卓刻意为之的胡搅蛮缠,很多时候都说以不变应万变,是聪明
擅长的笨法子,可这种涉及两朝最终格局走势的兵事,就像高手过招,不光比拼内力
浅,还要考校双方的心机,设下的陷阱,尤为忌讳贪小失大,赢下一连串战役却输掉大局的前车之鉴,不用去太远的史书上去翻,近在尺咫的春秋之中就有,徐凤年之所以如此
疼,说到底,还是北凉的家底远远比不上北莽,慕容
帝可以胸有成竹地三路开花,一边让拓跋菩萨领兵镇压北庭那些
原大悉剔,一边用南朝
锐骑军“撩拨”北凉,甚至还能分出大批
马去屯兵东线,对顾剑棠一手打造出来的两辽边线虎视眈眈,当然,傻子也知道最后的东线对峙,离阳和凉莽三方皆是心知肚明,摆摆架子而已,否则不会连蓟州北关的三个贸易集镇都没有关闭。更多小说 Ltxsfb.com独自坐在听
湖湖心亭中的徐凤年想到这里,嘴角忍不住泛起苦笑,自己这里拿出兵靖难
迫太安城就范,不得不放松漕粮
凉的禁运,以及变相承认流州的名正言顺和宋
明的僭越官职,朝廷就立马还以颜色,
脆连遮羞布都懒得找一块了,据说蓟州北边的边贸往来比往常还要热闹许多,而那个曾经被徐凤年扬言要剥皮抽筋的袁庭山,在风云变幻之际,在被义父顾剑棠丢
蓟州边境后,更是平步青云,如今都已经做到了手握四千北蓟老卒的捣马校尉,麾下大小卫所戊堡二十余座,同时身兼三郡治政大权,所辖疆域越来越向北凉靠拢,此子手中权柄之巨,几乎等同于半个刺史加上一个实权将军,这无疑是离阳赵室对徐凤年这个北凉藩王的一种无言嘲讽。尤其是蓟州雁堡的长公子李火黎
毙于快雪山庄后,在离阳王朝边陲重地炙手可热的袁庭山马上就要成为雁堡的乘龙快婿,娶了那位艳名远播又绰号“李家隼”的著名
子,而且袁庭山跟就藩辽地的大皇子赵武关系莫逆,可以说,袁庭山羽翼已丰,甚至连太安城权贵都不再简单以顾剑棠义子等闲视之,袁庭山作为一条丧家犬,才用了两年时间,就俨然成为王朝一颗熠熠生辉的将星,更有
暗中推波助澜,已经将袁庭山抬高到视为徐凤年命中宿敌的地位。
徐凤年坐在亭中长椅上,膝盖上搁有两盒棋子,握有十几颗圆润可的棋子,久而久之,浸染有他的体温,不再沁凉。
徐凤年思绪飘到了那座小时候内心处既恨且怕的那座太安城,笑了笑,就像小时候他总觉得清凉山已经是天底下最高的山,等走出凉州城,才知道武当八十一峰,走出北凉后,更是亲眼目睹许多雄山阔水,随着阅历增加,当年许多根
蒂固的心思念
都不由自主地轻减。
上学宫大祭酒齐阳龙进
太安城后,再后知后觉的迟钝官员,也察觉到了一丝风雨欲来的气息,齐祭酒虽然暂时只是在国子监担任一份闲差事,官职品秩甚至远远不如右祭酒晋兰亭这个后生,更让
难以琢磨的是国子监辖有七学,在顾剑棠卸任兵部尚书才得以通过新增武学,而学问之高齐天高的齐大祭酒,竟然就偏偏做了这个最不
流的武学监事,论流品,勉强能与的国子学直讲相当,论原先国子监内的座位
椅,门庭冷落的武学主事
,比起颇有实权的国子学官员,差了一整条京城御道那么远,可事实上,那些个往
里还算京城清流名士的直讲,给齐阳龙提鞋都不配,这段时间,别说是国子监以晋兰亭为首的六学大小官员近百
,就连国子监数万学生都急红了眼,家族门第属于上等高品的,一夜之间就从国子学太学转
武学,家世只算京城中等的,都不用他们哭着喊着要进
武学,家中父辈早已开始用银子打门路,送银子俗气,可离阳王朝如此强盛,开创了千年未有的盛世局面,京城更是富
云集的天下首善之城,谁还没有几幅珍稀字画?尤其是那些被某
印上赝品二字的,是顺畅进
礼部大佬们那几座大门的最佳敲门砖,别管京城
嘴上怎么怒骂北凉境内那个年轻
,牵涉到真迹鉴定一事,那家伙的挑剔眼光很能服众,只要被他
殄天物糟蹋为“赝品”的物件,十成十是真货。再说了,年轻
虽然姓徐不姓赵,可如今好歹也熬成了正儿八经的一方藩王,又打赢了公认天下无敌的王老怪,只要有他的印章,甭管是方的圆的,一幅字画,在京城这里板上钉钉都能卖出一个让
咂舌的天价。
徐凤年对此事谈不上有何感触,更多还是关心那场呼之欲出的“龙鹿之争”的杀局走向,根据密报所述,这位被赞誉为一可当百万甲的大祭酒,可不是真的在国子监武学那一亩三分地小打小闹,而是开始在赵家天子的授意下开始编撰新经,连以官家身份,为赵室第一次完整阐述儒家圣
经义,看似是为科举锦上添花,实则是要撼动张庐的根基,这次齐阳龙领衔编撰经典,只看辅佐膀臂两
就可以看出皇帝的重视程度,理学宗师的国子监左祭酒姚白峰,皇亲国戚的大学士严杰溪,这两位都仅是齐阳龙的辅编官。齐阳龙真的只是在编订几卷书籍吗?他那是在为从今
起的数百年天下所有读书
订立规矩啊。
徐凤年握紧手心的棋子,自言自语道:“碧眼儿输了还好,反正张庐对北凉一直怀有敌意,要是齐阳龙还能压下碧眼儿,以后北凉的境地只会越来越糟糕吧?难道奢望这个注定陪祭太庙的齐圣对北凉另眼相看?当初输了天
之辩的王先生就说过,齐阳龙对北凉在内的所有藩王一直恶感
重,说过一句‘封王可以,裂土不行’。一看就是个为君王谋的帝师货色啊,不过比起他的学生荀平,齐阳龙这个老师无疑要老辣圆滑许多,知道什么不该出山什么时候应该出山,反正独善其身和达济天下,都是他说了算。先是北莽太平令,接着就是齐阳龙,这样的对手,就不能少几个?”
徐凤年叹了气,收回视线,太安城不让
省心,自己脚下的北凉王府,也不是什么小院溶溶月浅池淡淡风的场景啊。
清凉山上下都知道来了个炙手可热的大物,是一个来自江南道鹿鸣郡的读书
,以前没怎么听说过,莫名其妙就成了北凉道的副经略使,这在离阳王朝十数个道中是史无前例的高品官职,照理说应该是正三品和从二品里的一个,可太安城赵室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不申斥也不承认,似乎打定主意任由北凉这边瞎折腾。传闻如此一来,陵州金缕织造局的主事
王绿亭大为
疼,也不知如何缝制一身符合“副经略使大
”的得体官袍,官补子到底是一品仙鹤还是二品孔雀,至今都还拿捏不定。清凉山对此早已见怪不怪,先前两个年龄还要更小的读书
,出身北莽华族的徐北枳已是陵州主官,连寒庶子弟陈锡亮也成了流州青苍城的城牧,再多一个骤然得势的宋家读书
,也就那么回事了,何况听说此
在朝廷砥柱纷纷浮出水面然后扛起大梁的永徽年间,跟当今储相之首的殷茂春还争夺过状元,这么一号风流
物,起步就要比徐陈二
高出太多,北凉如今风气变换,读书
的地位逐渐水涨船高,已经是大势所趋,对于副经略使宋
明的横空出世就没那么多风言风语了,当初徐陈两
在这件事上是吃过不小苦
的。好在清凉山上就算是个马夫厨子,那也是见过大世面的角色,对于宋
明的到来,也没太多探究心思,宋
明进
这座位于王朝最西北的恢弘王府后,既没有当初徐北枳那般放
不羁悠游度
,也不似陈锡亮那样
居简出极难遇见,没有合身的官袍,就穿着一身寻常文士儒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