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最新网址:www.wkzw.me,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龙腾小说 > 辣文肉文 > 明末之巨宼逆袭 > 第一百零四章震惊虏廷

第一百零四章震惊虏廷(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傻子村官陈二饼 仙帝大学堂 凤门嫡女 末世之无尽商店 多情刀 诛天武神传 哭红眼 小李飞刀之三国 女官韵事(246-325) 追尾(H)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01bz.cc

这是老朱家祖传下来的寝宫,已经传了十四辈,现在被顺治占了去,在这儿读书睡觉、批阅奏章,有时还在这里召见大臣。

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报丧的急报和他临死前写的奏章摆在御案上,年仅十五岁的满清小皇帝福临正拍着桌案大发雷霆。

由于大兴军保宁之战后几乎没有清兵逃脱,后来又严密地封锁消息,直到今天二月初三,吴三桂和李国翰兵败身死的消息才传到北京。

去年定南王孔有德和敬谨亲王尼堪兵败身亡,消息震动东虏朝野,满汉官员号天大哭,悲呼“自国家开创以来,未有如今之挫辱者!”,福临也是忧怒加地悲叹:“我朝用兵,从无此失!”

他和孝庄皇太后商量是不是要和李定国各分南北,划地而治,然而此事还没有商议出个结果,又收到了四川大败的消息!

“诸位都说说吧,是和还是战?和要怎么和?战要如何战?”福临发够了脾气,长吐了一气坐回龙椅,满面愁容地向下面十来位满汉大臣问道。

内大臣之首索尼出列道:“皇上!臣以为战和之议可暂缓,当务之急是汉中的事。小李贼盘踞四川,若汉中再失,则局势糜烂也!”

“若不先论战和,那湖广之兵是进还是退?江浙闽赣之兵又当如何?”福临反问道。

索尼一时无言,内大臣鳌拜出列道:“皇上!臣以为暂不可和议,无论湖广、江浙闽赣都不可撤兵,否则岂不是前功尽弃?”

“宁卿,你意如何?”

“皇上,臣以为可与南朝议和,划江而治,再遣兵强将进驻汉中,缓图四川才是上策!”这次出列的是隶汉军正红旗的宁完我。

这宁完我也是明末辽阳的边民,早年间便投了后金贝勒萨哈廉,后来努尔哈赤听闻他自幼读书,通文史,便将他召宫内了值文馆,授予参将之职。

自此以后,宁完我便死心踏地为东虏卖命,多次跟随清兵伐明犯边,屡立军功。福临亲政以后,将他提拔为内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兼太子太傅。

“皇上,宁大学士所言甚是!臣亦以为当与南朝议和!”刚被晋升为弘文院大学士,列议政大臣,参与机务的满臣图海也出列奏道。

孔有德、尼堪、吴三桂、李国翰这四名骁将的败亡,对清廷来说,兵力上的损失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让许多丧失了信心,甚至是产生了恐惧。

今年年初有三名进士赴吏部谒选,探筹即抽签决定补用何地何官缺得广西,却全都畏惧不去,可见得清廷内的恐惧绪已经是非常普遍。

清兵和南明军相比,并不占绝对优势,并且清兵自关以来,满洲八旗兵战力下降得特别厉害,这一点所有都心知肚明,因此几位满臣才有议和的建议。

满清关仅仅数年战力便大幅下降,这绝非信胡言。

八旗兵实力下降,主要原因就是士卒减员。士卒来源于成年男子,而满族在当时是一个相当少的民族,关初期清军总兵力十万,其中已经包括了汉军旗和蒙古军旗,真正可以披甲出征的满族士卒不过几万。而且关以后又屡经战阵,战死和病死的数也是不少。

中原之后,八旗兵见识到了与黑山白水苦寒之地完全不同的花花世界,并且享受着胜利者的战果,逐渐滋长出追求安逸、奢靡的风气,远不像关之前那样战必争先、敢于用命。总之一句话就是兵少了,士气低了。

其次,清朝关初期勇猛的领兵贵族和将领由于染病多数是染上天花、迷恋色以及内部倾轧,都死得差不多了。仅存的郑亲王济尔哈朗自顺治五年最后一次统兵出征湖广以后,到顺治八年就因年高病重基本不理朝事,更别提带兵打仗。

顺治九年过后,清廷赖以开国的久经战阵、功勋卓著的将领基本不复存在。他们的子弟即使承袭了爵位,也是少不更事,缺乏战斗经验,再也无法如同父兄一般驰骋疆场。亲、郡王以下的贵族将领虽然还剩下少许,但也无复当年英雄气概。

这种严酷的事实,清廷皇帝和大臣们都非常清楚,尽管他们讳莫如、闭不言,但从他们对南明的作战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能招抚的就想方设法尽量招抚,实在不能招抚的,作战时不到关键时刻也不会动用满兵。

即使在关键的重大战役中也多半是让绿营兵和汉军旗打前阵,满兵跟在后面,这样就能够减少伤亡,而且还可以起到监视汉军和在最后关夺取战功的作用。

福临听了几位满臣的话,正自难以决断,已任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清初三院之一,职位相当于宰相,但没有实权的洪承畴出列奏道:“皇上,微臣有言!”

“洪卿有什么话尽管说就是。”福临和颜悦色地道。

洪承畴自投清以来,子过得并不是们想象的那样风光,反而过得很是凄苦,也可以说是屈辱。汉用各种方式咒骂他,父母亲恨他,连他的结发妻子也不认他,跑去庙里出家当了比丘尼!

他老家是福建泉州,顺治四年的时候,他派回老家接老母到京城来尽孝,哪知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到京刚一下车,抡起枣木拐杖就是一顿打,中还喝骂要打死他为天下除害。

他的弟弟甚至根本不认他,发誓“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带着母亲搬到船上生活,从不上岸一步。

而在清廷之内,满受了汉文化的影响,也认为洪承畴名节有亏、不忠不孝。皇太极将他作为顾问,并不真正重用,多尔衮和顺治两给他一个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虚衔,但还是不让他进决策层。

洪承畴现在里外不是,他当然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但如果明清之间议和划江而治,他投靠敌国“不忠不孝”的名可就再也摘不掉了。

“皇上,臣以为不应议和!”洪承畴躬身说道,“我朝两路大军虽然暂时失利,但却仍有一战之力!何况现在战场都在南境,就算我军不敌南明余孽,战火也不至于蔓延到我大清境内。”

…………………………

ps1:历史上的洪承畴毁多于誉,但为他叫好的也不少。至今他的老家福建南安英都镇,仍然修建有“承畴纪念园”!从这儿我们不难看出他的“丝”是些什么

但无论以何种理由和借,都掩盖不了他投敌卖国当汉的事实!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满清关都是“异族侵”,而不是有鼓吹的“民族融合”。

还有鼓吹满洲关是中国内部问题,是正常的改朝换代,但他们故意忽略了一个事实:满清在关前,已经建立了“后金”政权,是不折不扣的国与国之间的侵略战争!

侵和满清关如出一辙,如果没有两百多年前的满清关的成功案例,没有明末大批官史屈膝事清的前例鼓舞,以岛国弹丸之地,怎么会妄图侵吞我偌大中华?

对比一下“鬼子”和“满八旗”,再对比一下“皇协军”和“绿营”,是不是感觉完全一样?差的只是年代而已。听说有些也在给汪卫翻案,是不是也要为他修一个纪念园?

吴三桂和洪承畴、尚可喜之流,不管什么理由和原因,都应该定论为汉!他们卖国投敌的影响并不只是在当时,而是影响到了后世,简直可以说是万死不足以赎其罪!

某些“砖家叫兽”,不遗余力地为吴、洪、尚之流鼓吹,抹煞历史事实,其心可诛!当然他们能够“调皮”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本站必读
新书推荐: 绿妈实验 为了爸爸的事业 关关的性福人生 明月几时有-歪糕 破碎的羁绊(另一个故事) 堕落的未婚妻-思晴 总裁的秘密 道貌岸然的同学将我心爱的老妈骑在了胯下 穿越到女多男少的未来世界 台北辣妻讲故事 硕士班的性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