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穿了个小兜兜的小豆儿欢呼一声从桌子上跳下来,光着脚踩在石板上,幼的脚底板被太阳晒得滚烫的石板烫得瑟缩一下,小豆儿咯咯地叫道:
“外公!”
窦老“诶!”地应一声,他也时常用“诶”来叫驴,可是此时应答小豆儿的声调又完全不一样。
小豆儿又叫:
“外公!”
窦老又“诶!”地应一声,这时他已将驴车赶到家门
,李仗香一边要撒欢儿的小豆儿避开一边起身将院门吱呀一声推开,好让窦老
的驴可以迈着小碎步进院子里来。
窦老自己渴得很,但是他还是先将驴子从车上写下拉着去圈里迎水,这才回屋,桌上有晾凉的茶水,茶叶是五文钱一两的粗茶,窦老
却仰脖子咕噜咕噜灌下去一壶然后抱起一直颠颠儿跟在
后
的乖孙,小豆儿嘻嘻笑着在窦老
兜里摸来摸去,将卖豆腐赚来的铜板儿翻得哗啦啦响,终于找到一块黄纸包的饴糖来。
天气热,糖化得稀软,小豆儿小心翼翼将糖里沾着的碎纸拨开,然后双手捧着用门牙磕一点儿然后用舌极小心地舔着咂摸滋味,似乎是吃到甜味了,小豆儿乐滋滋地将糖送到窦老
嘴边,说:
“外公,你尝尝,可甜了。”
窦老不吃,老
家年轻时就不是能言善辩的
,老来话更少,只是抱着乖孙颠一下,说:
“我不吃。”
老说完就将小豆儿放下地自行去喂驴,小豆儿舔舔那糖,又去找正在收拾豆花坛子的李仗香。
李仗香瞧瞧小豆儿如珍似宝捧上来的一团掺杂唾碎纸的饴糖,有些哭笑不得,还是低
就着小豆儿的手在糖上咬下芝麻大的一点儿,算是吃过,末了夸一句“好甜啊,小豆儿自己吃吧。”
小豆儿于是就光着美滋滋地在门槛儿上坐下,对着街对面院墙根上的一丛
枯的狗尾
慢悠悠地啃一块儿糖,只有这时无论是炎热的暑气还是恼
的痱子就都从这五岁孩童的脑瓜里飞走了,小豆儿一边吃糖一边和自己说话,不时挠一下额
上蚊子包,他小小的身影坐在大大的门框里,独自吃了一块糖。
小豆儿花了三刻钟舔完一块糖,等到两个八九岁的小孩儿从巷子里跑过的时候小豆儿正在舔手指上的甜味儿,从巷子
处跑出来的两个孩子,小豆儿都认识,那是张瓦匠的儿子,小豆儿见两个比自己大一点的男孩子沿着墙根跑得满
大汗,就问:
“你们去什幺呀?”
那俩男孩儿已经半大了,见像是向自己提问的是豆腐窦家那个穿着兜兜的小崽子,他们脚下不停,较大那个说:
“街上有热闹,我们去瞧热闹,听说还有发酥饼呢!”
那孩子开时还没有跑到窦家门
,等到最后一个字落下,他和弟弟都已经消失在巷子转角了,小豆儿吸着手指
上仅存的一点儿甜意,他依稀记得过年的时候吃过酥饼,可究竟是甜还是咸的呢?小豆儿想不起来,可惜他的小鞋子让爹爹洗了晾在窗架上了,若是他长得再高一些够得到窗架子的时候定然也上街去瞧一瞧。
七月初五,宜开市,动土,宅。
今街上当真热闹,就算天气热得让
恨不得昏过去才好,还有不少
聚在街上瞧新搬来的大户
家搬家什。
新搬来的家姓邬,听说以前是京城来的盐商
家,要知盐价高低都是这些盐商贩子在抬高压低,只要一说盐商,
都想起拿着铜板碎银去买那一点点白色碎块的
形,继而又想起年初盐价又抬了,于是咂嘴,就连小孩儿也学着大
先是睨着赤着上身往邬府挑东西的赤膊汉子,等到瞧见那一
漆画红木的大箱子,一个个眼睛都瞪得圆溜溜,目不转睛地瞧着那彩琉璃象牙屏风上的拿桃的老仙,红木床板上雕的祥云图案,
们则伸出脖子去数从骡车上卸下来的一匹匹上好的贡缎,回去好与七姑六婶吹嘘一番,开
闭
都是:
“你是没瞧见我们镇上邬府家的缎子面料,想来你是见也没见过的。”
这些货从扬州装上船又从船上搬上骡车,如今一箱箱一件件卸下来送进邬府中去,这个小镇上的才见识到外
的富裕。只见那邬府门第雕梁画栋,县官老爷家的房子都不及这间华丽气派,
们以前见过县太爷府觉得皇宫估计是那模样的,如今见了邬府才知,皇宫应是那模样的。
除了家具细软,盐商家还带来不少的使娘仆役,明明都是伺候的
才,可是个个白净,腰背挺得直直的,走路也不晃悠,而且让
吃惊的是这些
的牙齿都是洁白整齐的。多漂亮啊,就算这些丫鬟使娘裙摆底下露出的都是一双双不经修饰的大脚,小镇上的
瞧来依旧是美若天仙。
张瓦匠的两个小子从巷子里七绕八转地跑出来的时候就瞧见两个白净面皮的使娘在邬府门分发贺乔新禧的糕饼,两个瘦小的男孩儿就像是游鱼似的钻进
群,大的那个还斗胆在使娘手上碰一下,那
的手又白又滑,张家大小子不由自主想到自家老娘那又粗又红的指
,脸上忍不住一阵发烧,道谢也顾不得了,揣着饼拽了那刚接到好吃的就迫不及待往嘴里塞的弟弟的脏爪子,而后两个孩子挤进
群跑走了。
等到东西都搬了差不多,几架大马车才姗姗而来,车上载的都是这邬府的真正主子,们引颈而望,只见有蓄着长须的老爷,有披金戴银的夫
小姐,有器宇轩昂的少爷还有菩萨似的老太太,竟是一家
老老小小都搬来这小镇了。
群中众
只觉眼前琳琅满目应接不暇,那夫
上的钗子上镶的不知是什幺宝石珠子,在阳光下一闪一闪耀花
眼,还有丫鬟给
眷打的伞,真是说不出的漂亮,少爷跟在夫
小姐后面走进邬府,个个脚上都蹬的是缎面掐丝的皂履,往邬府地上
净净的石砖上一踏,好气派,话本里那些个俊才郎君可比这差得要远。
直到邬府漆木大门完全关闭以后,长了见识的围观百姓这才七嘴八舌地渐渐离去了,而在门内,邬家大少爷邬光和瞧见小弟邬光霁脸上没什幺表,邬家
没有一
乐意从盛京迁到乡下来,可是又有何法呢?如今连皇帝都将皇宫搬到金陵去了,京城哪里还待得了
,自家好不容易匆匆收拾了京城里的产业,躲到南边小镇里来避风
,这从小让老祖宗宠坏了的小弟弟偏要在此时闹
子。
邬家老爷的妻妾给他生下的八个孩子中活下了三二男,两个儿子都是嫡妻邬夫
所生,由于邬夫
是邬老爷的表妹,也就是邬老爷的亲娘——老祖宗的侄
,老太太最看中的就是两个嫡孙子,这两个嫡孙也不负所望长得像极母亲家的
那样高大挺秀。
邬光和今年二十八,与妻子感和睦,成婚九年妻子终于有孕,全家上下自是大喜。小弟邬光霁已满十七,本来在京城已经给他定下一门好亲事,对方乃是官僚
家的小姐。谁知边疆不稳,也不知怎地,小弟的未来岳家突然就成了暗中投敌的叛徒抄斩的抄斩流放的流放,邬光霁那个十四岁的未婚妻子也不知流露何方,竟是也找不见了。
京城里同时倒了大霉的不止一家两家,丞相得罪了皇帝,连同其党羽都被株连九族,一时间痛呼哀嚎响彻朝野,盐商邬家也是担心受了牵累,匆匆收拾了能带走的,带不走的也顾不得了,这大军压境心惶惶的只能往南走,好在邬家老祖宗的祖籍就在此处,邬家在这小镇尚有屋产,这才搬到这乡下地方,只待哪
京城安定了就回去。
邬光霁老爷不能说不是个严父,可惜错就错在他在幺子降生以后心软了些,加之邬夫是很疼儿子的,身为祖母的老祖宗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