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还不错,留下带那一万青壮。把他弟弟划出来。”
曹觉闻言不觉奇怪,反道歪看着唐奕玩味一笑:
“某些不对心啊....”
“什么意思?”
曹老二道:“不是对官家的按排怀恨在心吗?怎么还又贴钱,又尽心的,连‘自己’的帽子都给石家扣上了?”
这话要是传回京去,石家就算想跑也跑不了了。
“....”
唐奕沉默良久...
“两码事儿!”
“切~!”曹觉嗤之以鼻,这家伙还是放不下!却偏要嘴硬!
....
————————
没一会儿,石家兄弟带着一众营将过来。
唐奕也不废话。
“谁管军需?出来一个。”
“末将在!”打群里走出一个中年将校“末将乃洪武军粮
都尉,暂管五军支度。”
“嗯。”唐奕应了一声,直接下令。
“这几天你把这两万实额,重新造册,不以五军分之,凡四十岁下的青壮兵卒,不分军别,统归一册。”
“四十岁上之老弱残兵,亦不分军别,统归另一册。”
“这....”粮都尉一怔,有点为难...五军变两军?这是私改军制,上面能同意吗?
唐奕却是不管他,继续自顾自说。
“以后,青壮兵卒粮饷按就京师阎王营的标准发放,”
“老弱之兵,则原饷不动,不得亏缺!”
“.......”那将官又是一怔,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回倒是下意识看向石家兄弟....
青壮按阎王营的标准发饷?特么谁不知道阎王营的饷钱是禁军的三倍!照癫王这个标准,哪来那么多饷钱?
“别看他!看我!”唐奕瞪着眼睛,一指脚下!“在这里,老子说了算!”
那军将一缩脖子,石全安也适时谄媚出声:“既然留在了涯州,那以后就都听殿下的,不得抗命!”
“末将遵命...”
“嗯,下去吧速办!”石全声色厉敛,说完嘿嘿笑面又对向唐奕“殿下还有何吩咐?”
“把五个军的青壮集中起来编为一军,暂且定名为琊琅军”
“殿下不可...”石全海又跳出来了....
“别说话,听我说!”
石全海脸色一苦,“可是五军变一军,咱没法管朝廷要饷了啊....”
唐奕心里暗骂,你特么就掉钱眼儿里了!
“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圣旨、编制、粮饷老子自然给你弄的明明白白,让你名正言顺的走马上任!”
“好...好吧。”石全海悻悻然点,心里想什么都让这疯子猜着了。
“那剩下一万的老弱之兵怎么办?也编琊琅军?”
“不!”唐奕直接摇:“剩余一万老弱之兵,暂且把军械、兵甲都收拢上来,留琊琅军备用。”
“重新整编之后,暂且....”
“暂且就叫:海南农垦建设兵团吧”
“啊,啊?”....农垦?
石全海又犯愣,一时间连兵团是个啥玩意都忘了和唐奕计较。大叫道:“殿下不会是想让咱手下的兵去给你种地吧?”怎么还把刀甲都收上去了?
“对了!”唐奕眼睛一立!“种地老子都闲岁数大!”
“那...那殿下你也不能这么弄啊。”石全海一脸的便秘“那...那空饷你给咱收了,咱还没法和兄弟们待呢,这又抽了咱一万兵去给你种地...”
“那,那一点好处没有,谁还给咱们卖命啊?”
唐奕一翻白眼!这货在钱眼儿里算是出不来了。
实在没心思和他废话。“那个粮都尉呢?”
“末将在!”
“以农垦建设军团的名义,建一个账册,将来农垦兵团的所有产出,一半上缴三司财政。另一半归自己,随意支出!”
说到这儿唐奕眯眼看着石全海“想要钱是吧?”
“海南到处是荒山野地,你们有多大本事就开多少荒种多少粮,能得多大的好处,全看你们自己的本事!”
“当真!?”石全海俩眼登时冒绿光!!
心说那可是一万啊,就算老了点儿,可是种地却没问题,
这要是玩了命的开荒,十万亩田也开得出来!海南这地方能种三季水稻!打出来的粮食就算朝廷分走一半,那也比一万空额的数目大得多了...
“当然是真的!”唐奕一点不含糊。“我说过了,从来不亏待自己!”
...
转向一众将校。
“从现在开始,往后琊琅军年满四十岁的老兵,即改编农垦建设兵团。保留军籍,粮饷照发,转为农职。”
“凡年满四十五岁,且在农垦兵营劳作满五年的,分配一定数量的土地归属个,发半饷,但每年自营地产出归个
所有,农税只十取其二,一成上缴朝廷,另一成仍归兵团所有。”
“凡年满五十岁者,若家中有男丁从军,半饷续发至终老。”
“无男丁从军,则收回军籍,农税依旧十取其二,朝廷和兵团各得其一。”
“伍长以上,至营尉以下。按官阶大小,另有安排。”
“总之,一定在兄弟们过的下去,还过的好!”
“.....”
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心道,好像跟着癫王讨生活,也不赖啊。
....
————————
大宋之前治理冗兵难见其效,早就说过了,无外乎动了太多的
酪。
唐奕只能做一个大酪出来,去换将门和军队统治阶级现在手里的
酪....
只不过都是现实的,在没见到利益之前,是不会轻易放下手中现在的利益的。
幸好,在涯州唐奕一言之堂,只手遮天!他正好可以借此来把这个酪让天下
都看得见,摸得着。
....
其实啊,冗兵这个问题,不光大宋有....
后世刚刚统一华夏的太祖也遇上过。
几百万军队打下来了江山,换回来了太平。可是和平时期又用不着那么多军队怎么办?
太祖可比宋朝的皇帝们英明神武得多!
兵转农、兵转工!当兵的还是当兵的,可是却放下了枪炮,拿起了锄、犁杖。
什么农垦兵团、生产建设兵团。说是军队,却以集体的形势,迅速投到农业生产、国家建设当中去。
这是软着陆。
高明得很!
既不会因为太激烈引起动,又能快速的把消耗资源的军队,变成资源的生产者。
不同的地方在于,后世的兵团产出大多数归国家所有,而大宋则要分出一部分给既得利益....
在唐奕看来这没什么不可以,而且这个办法也完全适用于大宋现在的况,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后世更合适。
其一,五岭之外还处于蛮荒状态,朝廷即掌控不足,又没有力开发。正适合农垦兵团的大展拳脚!
后世两广地区的千里沃土,别说是大宋现在这点老弱残兵,就是把百万宋军都发配过来,也一点不显山露水。完全消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