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鲧曾失去的一切,弥补了崇伯鲧一世的遗憾与未成。但别忘了崇伯鲧是怎么死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伯禹与重华有杀父之仇。
帝尧退位后,三苗叛并牵连到了丹朱。重华镇压了三苗,丹朱至今却安然无恙,帝尧也仍在平阳城中享受天子之遇,重华甚至至今都未正式宣布迁都于蒲阪。他这么做不仅为是显示恭谦,并保全了帝尧的一世美名,恐怕也是给下一任天子看的吧?
重华清楚今后必将禅位于伯禹,却说自己不愿意像帝尧那样仍守于都城皇宫,最希望的结局,就是自放远游。
虎娃又说道:“你不是今方知这个结果,当年任命伯禹为中华治水之臣时,就已知晓吧。”
重华坦然道:“我的确早已知晓,但伯禹确实是最适合之,若不任用他,我又会成为怎样一位天子?……你看看如今天下,这不就是我所希望的吗?我做到了!”
若说重华不擅权谋、心机不够沉,那恐怕世上就找不到更擅长权谋手腕、心机
沉之辈了,否则他怎么能成为中华天子?
其父瞽叟与其弟象受到天下的耻笑,那么引
注目的活着,却成全了重华的贤德美名。也曾有
对此有微辞,但这并不代表重华做错了、瞽叟等
做对了,他只是顺势为之。
若没有手腕的话,重华又怎能收拾中华糜烂局势。包括崇伯鲧当初也是死得明明白白,否则以崇伯鲧的真仙修为,只要他自己不愿意,又岂能如此?
重华的誓愿,就是成为如今这样一位中华天子,他的确做到了,理应受万民赞颂。他任用伯禹为中华治水之臣,虽然明知将会有什么结果,但是身为中华天子,这就是他想看到结果,目的在于中华得治。
虎娃也不禁暗叹,重华在天子位上,已可称圣了。有
可能会另辟思路,寻找种种传说痕迹,猜测演绎出很多“私相”枝节,指出重华可能也有种种不堪,其实也不过如此,配不得圣
之尊。在虎娃看来,此等行止实在是无聊甚至是恶趣了。
就像有个姑娘遇险、被所救,当提起这
时,说的却不是救她的事
,却说那
满脸麻子、怎么长得一点都不帅?此时的虎娃已不是当年的虎娃,重华更不是当年的重华,他对重华倒是重新认识了一番。
虎娃又道:“天子有此知行,倒是我多言了。”
重华却语气一转道:“虎君已证长生,是否知天地长存之道?”
虎娃:“我尚未证,倒是您已证。”很显然重华方才所指,并不是他这个的长生,而是在世间另一种意义的长存,他的确已经做到了。
重华又问道:“虎君手持之物,应就是伯羿大当年的神弓,您这是要去杀
吗?”两
说话时,神弓就拿在虎娃手中呢。
虎娃答道:“我不乐杀,但这一次却是要出手的。其他的事
,就由天子去追究吧,但是那个
,
给我。”
重华:“辛苦虎君了!……其实我更在意的倒不是那些荒王,如今天下各部,尚有百越之患未平。”
虎娃:“你一个也不可能把事做尽了,后
总有后
之事,也得给下一任天子留点事
。”说到这里他又想起了少务。少务也给新君少廪留了点事,就是不再奉命煞青盐为国祭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