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吵一场不可,即使是易青和孙茹也没有面子给。
易青连忙闪身出了隔音室,孙茹把他拉到一边,笑道:“北美院线的事情谈下来了。下午跟李氏的人出去签约。有好几条院线的负责人,下午要赶好几场呢,你快淮备一下。”易青笑道:“多赶几场好,就怕没得赶。一条院线少说也是几百万美元呢”说道这里,易青笑得眼晴眯着了一条线,象个经病似的在走廊上举手大喊道:“美利坚,我来了”美国的,它的全称为“tfrc”即“美国电影协会”。这个组织成立于1922年,最初是作为电影工业的一个交易组织而出现的。如今它涉足的领域不仅有在影院上映的电影,还有电视家庭摄影以及未来有可能会出现的其他传送系统领域。
在洛杉矶和华盛顿为它的成员服务。它的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由也是的会员的美国最大的七家电影和电视传媒巨头的主席和总裁共同担任。
这七大影业巨头跟所谓的好莱坞大同盟是两回事,它仅包括像迪斯尼、华纳、派拉蒙、21世纪福克斯这样的传统意义上的美国本土影业托拉斯;像李氏国际这样的亚裔色彩浓厚的后起之秀就很难位列其中。
1922年,为了纯洁电影画面、保证票房收入,就开始筹建审查委员会。
这一机构当时由共和党人威尔海斯领导。1922年,在巨头们的邀请下,他出面主持一个新协会美国电影制造商和经销商协会,并出任正在筹建中的审查委员会的主席。
此后,整个美国各州都根据本州的相关法律确定了相应的审查制度并成立了审查委员会。同时,从上世纪中叶开始,美国电影就要接受许多民间组织、宗教组织的审查。比如着名的罗马天主教“道德联盟”等等。
当年着名的美国电影达文西密码就因为涉及宗教观念问题被美国地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团体大力反对在美国许多地方和院线部分遭禁。
虽然美利坚联邦各州的相关法律在细则上都有些微地不同,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统一的按照美国电影的分级惯例分为五个级别:g级、g级、g-13级、r级。
就在易青、杨娴儿、何风带领着各自的组员为花木兰的后期制作殚精竭智的工作地这些日子里,孙茹和李恩华也没闲着他们在为花木兰通过美国电影审查委员会的审查这件事情而奔走。
对于孙茹和李恩华来说,最大的难题是在于如何把花木兰归于g级而不让它被归于g-13级。
不要小看这幺小小的一点区别。当它反映在票房差距上时,里外里所造成的经济差异可能是巨大的。
在美国。最容易被院线方面接受的没有审查问题的电影,当然是g级。也就是所谓的大众级指得是所有年龄均可观看,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地电影。
这个级别的影片在每年地美国电影总产量中所占比例很少,但是也最容易被院线方所接受,因为它安全无害。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比如有名地绿野仙踪、音乐之声、狮子王、小猪贝比、玩具总动员等等。
c-17等各个级别的电影,在影院放映时会受到法律的各种限制,许多院线和公司在签下这些级别的电影放映的同时,总是要特别考虑一下。如果对象是华星这样的“外来户口”的话,签约的可能性就更加降低了。
幸亏电子大王史蒂文李在美国混了半辈子,也可说是手眼通天了。经过一番马拉松式的谈判和研究,有不少血腥战争镜头的花木兰被定为g级的电影。
g级也就是所有的辅导级,这类影片属于“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镜头可能让儿童产生不适感。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
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所以也叫普通级。在好莱坞。例如星球大战、小鬼当家、蝙蝠侠、回到未来、辛巴达:七海传等影片都属于这一级。
对于华星和花木兰剧组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大多数美国现代电影都会被分到这一级,各大院线对这个级别的放映许可还是很宽容的,为易青后期的院线放映分成合约的谈判减少了不少压力。
如果是g-13级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会有吸毒镜头和脏话的话,这部电影将成为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观看的特别辅导级。也就是说13岁以下儿童要有父母陪同观看,而院线方必须提示其中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这样势必会大大影响票房。
此中差别真是非常巨大,要不是有李恩华这种美国通在替易青他们奔走。花木兰这次估计要吃大亏了。
由于有李氏国际挂名参与制片与投资,而且又是g级的大路片,所以和各大院线的签约非常顺利。富有东方色彩的电影在美国其实是非常好卖的,当年张艺谋的英雄才签了三条院线,在美国十几个城市放映了四周而已,就进了那年的北美票房前十,和那些占了十条八条院线的美国电影并驾齐驱。
所以这次花木兰能顺利在美国通过审查,各院线的放映商和电影院也非常愿意和这样一部利润可期的东方电影签约,毕竟没有谁会跟美金过不去。
这几天谈判下来易青才渐渐体会到,美国不愧是世界第一商业电影大国。许多当年在学院学到、听到的抽象数据,此时都得到了一种深刻的体认。
就拿院线规模来说吧,以香港和中国大陆为例,当年香港电影全盛时期所有影院的银幕的数量加起来不过一百五六十块;十年前,也就是2004年的时候,中国大陆36条院线的所有银幕加在一起也不过就是比香港多了不到十几倍,大概2668块,到近几年每年都有逐渐加多的趋势,也超不过三千块。
而美国的基础观众量虽然只有中国的10,但这是一个把电影当作第一文化消费和大众娱乐形式的国家,所以全美银幕的数量在04年的时候就达到了36594块,是中国大陆的几十倍。
李恩华和几位长期在美国电影业工作的经纪人一起,照着美国地图精心挑选了十九条美国院线,这些院线所属的电影院网络覆盖全美几乎所有城市;然后,再由李恩华和他的团队领着易青、孙茹以及华星的人逐一去谈判。
这可真是好一场马拉松大战。易青和孙茹从创业至今所有经历的合约谈判加起来,恐怕也及不上这一次多。不过易青心里很清楚,这第一次无论多艰难都要扎扎实实的拿下来,因为它至关重要。如果花木兰这次在美国一炮打响,将来华星的电影要赚美国人的钱就不会像这次这样费事了。
这场商业大舌战一直持续到了2014年元旦,易青和孙茹在美国过了一个典型的美式圣诞和新年。终于,最后他们拿下十九家院线中的十一家。
同时,易青也不得不佩服美国商人们在热情直接的外表下的那份精明。一听说是中国电影,这帮狗日的鬼子就开始使劲压价,他们知道这对于一部中国电影在经济和经济以外的各方面具有多幺大的意义。
所以当年曾经嘲笑过张艺谋是商业白痴的易青不得不签下一份份和当年张艺谋签的同样苛刻甚至更加苛刻的合约,让这些美国电影商人从未来花木兰的票房中抽走四成甚至四成以上的分红。当易青带着彬彬有礼的微笑签下这些合约时,对面那些美国鬼子的祖宗十八代各位女性自然是倒了霉。
至于没谈成的那八条院线所属的几家公司,简直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