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皆有。”
第101章狂士楚歌
再往详细里问,郭氏却是怎么也不肯说了。
郑平从未经历男之事,对世俗规则缺乏了解。
他隐约明白郭氏是在担心郭暄的未来,怕她因为不嫁被世俗侵扰,又怕她因为嫁
而同样被世俗侵扰。
郑平虽然想不明白郭氏的心思,却能感受到她对郭暄的护。他不再多言,只劝郭氏好好休息,多思伤身。再不济还有他在,总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妹妹吃亏。
可郭氏并没有被他安慰道,只兴趣廖廖地摆手,甚至还有一分嫌弃之意:“世俗伦常对子与男子的要求截然不同,有你又有何用?儿郎皆一个样,总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
非得已……罢了,总归你不肯娶暄儿,多说无益。”
见郑平站在榻前,心平气和地听她埋怨,郭氏更加觉得无趣,拧着眉问:“你当真不娶妻?”
郑平只是道:“缘分未至,何必强求。”
他历来随心所欲,从上一世起便不喜拘束。哪怕后来因为变故,学会克制矫饰,也依旧不愿为任何世俗规则违背心意。
于婚配之事,他秉着顺其自然的想法,可到底遇不上一个能让他动心的。
郭氏已与郑平磨了多年,听到意料中的回复,她没有余力再发作,只说了一句:若郑平迟迟不改心意,尽早去族中过继一个孩儿,省得死后连个烧香的都没有。
郑平并不想和一个无关者缔结密不可分的联系,也不在意自己死后会如何,但他知道郭氏的底线,到底没有一拒绝。
在被郭氏赶出后,郑平去了孔府。
孔融因为董昭劝曹称公这件事生了好大一场闷气,连请三天休沐,在家习字。郑平过去的时候,孔融正与两位文士对坐论经。他对那两个文士虽不相熟,却在朝事中见过,正是左将军娄圭与东曹掾崔琰。
见郑平到来,三停止
谈,各自招呼,请他
座。
三个在史载中被曹先后枉杀的世家名流在此集聚一堂,让郑平忍不住顿住脚步,半息后才继续往前走。
才坐下没到半刻钟,杨修也来了。
曹的“待杀名单”凑了个齐全,郑平听着他们商谈诸事,想到曹
这几年以来
渐强盛的威势与作风,手中那杯本就清淡无匹的丁香水变得更加索然无味。
孔融等不知郑平心中想法,便是发现他今
懒懒的不
说话,也只是以为他刚远途归来,身体疲累的缘故,劝他好生休息。
几中唯有杨修最为敏锐,在小聚结束后,他在无其他
的小道上叫住郑平,低声询问:“正平今
稍显沉默,可是为了丞相称公一事?”
郑平道:“丞相称公与否,与我何?”
“确实无。”杨修露出一个了然的笑意,这份笑意又很快被郑重取代,“既然不是为了朝事……那便是为了文举(孔融)了?”
郑平没有回答,杨修便视之为默认。
他喟叹道:
“世家欲起,丞相欲桎。文举作为孔氏族孙,又是这般心,只怕要成为杀
儆猴的那只
。”
郑平意有所指地回道:“能做那只的不止文举,还有今天屋内的所有
——包括你我。”
这句话堪比惊雷,可杨修却没有任何惊讶之意,仿佛早有预料,甚至带着一种局外的冷静道:“烈火熊熊,既是强盛之态,也是燃尽之兆。世家昌盛已久,曹
若有心问鼎,绝不会放任自流。”
“世家之势盘根错节,百年之内不可动摇。若欲拔除,必然伤筋动骨,曹不会不清楚这个道理。”
所谓的杀儆猴,目的是为了震慑,不可能真的把
和猴都杀光。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当年就是靠世家的支持实现中兴,世家大族垄断社会资源已久,财富、知识、脉都远非寻常
可比。哪怕世家的底蕴被战
冲击,只要当权者还想发展基业,就必须要任用世家的
才,短时间内撼动不得。
在不能撼动的况下,就只有杀
儆猴,威
利诱,打压牵制这一条路可以走。
明显不是站在曹这一队列,几次三番得罪曹
,又出身名门的孔融就是最大的那只
。
至于杨修与崔琰等,虽然名义上已为曹属,但因为父辈与族群的关系,他们的
上同样悬着一把刀,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成了儆猴用的工具。
杨修此不但敏锐,还大胆的很。哪怕已猜到曹
对他们暗藏的杀心,仍不时往曹
面前凑。
他倒并非跟孔融一样是为了去气曹,也不似崔琰那般鲁直迟钝。为了自保,他做出的选择是向曹
表现自身的价值,让曹
因为惜才而收回那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