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顿时被杨凌的话惊呆了,此时此刻,就算是他,就算是在同僚好友面前,也不敢这么肆无忌惮地评价八虎和焦芳,杨凌做为八虎和焦芳一党,竟敢在自己面前如此直言不讳,他疯了不成?
李东阳脸色晴不定,半晌方轻笑一声道:“杨大
如此说话,不怕内廷中
和焦大学士和你翻脸成仇么?”
杨凌嘿嘿一笑,说道:“李大学士不怕被当成造谣中伤、挑拨离间的小
,尽管说与他们知道便是。龙腾小说网 ltxs520.com”
李东阳怔了怔,忽地仰天大笑。杨凌含笑相视:既然二是暗室以
谈,无论如何推心置腹,这番话都不可能作为证据传出去影响他们的声名和官威,杨凌可以开诚布公,李东阳自然也不必再有顾忌。
果然,李东阳畅然笑罢,抚掌道:“时至今,还能听到如此畅快淋漓的话,尤其出自杨大
之
,实令老夫惊讶,杨大
今
造访,到底有何目的,请直言相告吧。”
杨凌笑笑,说道:“大道公义,说到底不过是利在其中,这种有江山之利、百姓之利、个这利之分,下官今
来拜见大
,就是想为朝廷谋利、为百姓麻谋利。”
李东阳目光一凝,注视着他道:“杨大此话怎讲?”
杨凌长长吸了气,说道:“下官从江南回来,
觉江南自古富庶之地,仅靠田地已不能再有进展,江南商贾虽多,
美之物却只有各地士绅富豪消受得起,受此制约,百姓得惠有限。再者,倭寇在沿海肆虐。虽未成心腹之患,但大明百姓多受其扰,朝廷驻重兵于沿海,处处被动防御,却防不胜防,大军耗资靡巨,却不能救沿海百姓于水火,种种弊病,皆因海禁而起。下官以为,若开禁通商,则倭寇产生之根源可除,不法私贩再无容身之处。朝廷可增加大笔税赋,黎民百姓也可从中获利,何乐而不为呢?”
李东阳大为惊愕,他只道杨凌如今大权在握,想创些政绩树立威信,却没想到他选了这么一条艰难的道路。
解禁通商未必是毫无缺陷的良药,可是相对于禁海禁商,却好久多多,他主持朝政多年,站在最高处,这其中关节自然看得明白,可是要推行这项政策,却是朝野阻力重重。
即便他和刘谢三主持朝政时,又
得弘治帝信任,也知道如果费力不讨好地去劝说皇帝解禁通商,弄不好反而引火烧身。
李东阳与刘谢私下议论朝政,想及海禁中错综复杂的关节,也不禁大摇其,认为解除海禁遥遥无期。
他们虽是实、能
的贤臣,也想不到五十多年后,全面解除海禁就已成了当务之急。而且在朝野各方的一致支持下,在大明朝廷顺利实施了,只是国家施政,先行一步、后行一步效果实是天壤之别,那时已经有些晚了。
李东阳垂下眼眸,轻轻举起杯来凑到了唇边,沉吟不语。
杨凌知道他还要消化一下自己的话,更要揣测自己的真实来意。是以静静等待,并不催促。过了半晌,李东阳才轻轻呷了茶,放下杯子展颜一笑道:“杨大
以为平倭靖海、强国富民,解除海禁乃是必治的一剂良药么?”
杨凌诚恳地道:“大,强国富民的方法自然不只一条,不过解禁通商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大海横在那儿,海线绵延万里,中外贸易始终难以禁绝。造双桅船者斩,只能斩我大明百姓,海林亦只能禁我大明百姓。常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海洋就象一个聚宝盆,因为倭寇作
而弃了这棵摇钱树,结果商道不通,商
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盗。
现今倭寇横行的苗比起海禁之初如何?愈发势大了。各业利益所在,因而为盗,良民利益所在,亦下海为盗。大
内阁多年,故旧遍及天下,耳目灵通得很,应该知道所谓倭寇,大多皆是我大明百姓。
良为盗是一罪,斩倭御敌是一功,是以沿海官吏指鹿为马,掩盖事实者皆有之。寇与商同是
,皆为利而来,市通则寇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海禁一
不解除,祸患始终存在。
如今朝贡贸易仅限于朝廷,是故私商贸易盛行。沿海的海商大贾、士绅世家走私甚是猖獗,如果取消海禁,再剿抚并用,清除顽固的海盗,允许百姓下海前往西洋、东洋贸易,不但倭患可以烟消云散,以此为契机,还可繁荣百姓,强盛国家,何乐而不为?”
李东阳望着杨凌,听他侃侃而谈,隐隐表现出痛惜和焦急的神,心中不觉有些触动。眼前这个
或许擅于权谋,或许谄媚君上,可是未必就没有报效朝廷、造福百姓的雄心。
如果他真的贪图权利,目前他就该把心放在朝廷上,利用朝中的动,不断安
亲信、收服
心,巩固自己的势力,何必苦心竭虑去搞什么解禁通商?
他如今权势熏天,又掌着司税监,控制着在明的财源,可没胡必要冒这个险呐。刘公、谢公,莫非你们都看错了他的为?结好权贵功卿、纵容皇上玩乐只是他为一展胸中抱负不得已而为之?
李东阳轻轻叹息一声,沉吟道:“禁海,自然有诸多弊病,强汉、盛唐、富宋……自古以来未见有禁海之举,唯有我朝呀……”
杨凌听他语气松动,心中狂喜,他站起身来,慨然道:“大学士,下官知道大和朝中百官因在下一介秀才,迅速攀升,而又与内宦权
从过密而颇多误解。周公恐惧流言
,王莽谦恭未篡时,
久
心自现,在下现在也不多做表白。但解禁通商,下官实无私心,此事若成实是利国利发,而且海关和有司衙门,下官也愿进谏皇上,
付地方官员管理。
大,自古外族难自海上来,如今异国造船能力增强,已有佛郎机
自万里之遥来访,公知再过百年如何?这知这海洋天堑那时不能成为坦途?
大明在北方筑了一道长城,难道那时在海边再筑一道长城,堂堂中华、炎黄子孙要处处筑墙,将大好的海洋丢给夷不成?要窝在家里处处挨打么?海域亦是我大明疆土,单是守土有责便不该将它放弃!”
李东阳霍然动容。沉思半晌后,他徐徐说道:“解除海禁……难!”
杨凌道:“大是谦谦君子,所以说难,下官结
内宦,诟名满身,所为何来?大
若是允了,其他的事自有下官去做。”
李东阳瞧他一眼,忽地也站起身来。在室中徐徐踱步,杨凌见他沉思半晌,停下身形道:“天下以农为本,自由通商,若米粮外流,奈何?官府纵然禁止,也难以处处设防。”
杨凌松了气,笑道:“如今天下,富庶华美之物谁能及得我大明?丝绸、茶叶、瓷器等物漂洋过海,一船获利数十倍。纵然朝廷不禁,百姓会舍重利货物而运输普通用品么?大明本来不允民间以银两为货币,但宝钞信用不足,铜钱不敷使用,民间早已广泛使用白银
易。如今生产的货物超越建国之初,白银早已不够使用,乃致物价上涨,百姓生活贫苦。
若是贸易流大量白银,既可
付国内流通,还可就近购买周围蛮族马匹、牛羊,百姓除了稻米,还有
食可吃,而现在有几家百姓吃得起
?再者海禁时渔民只有不禁风流的小船儿在近海捕鱼,开了海禁巨船
海,那才是取之不尽的鱼米粮仓啊。
相当初大宋四海通商,百姓富裕,朝廷税赋充足,而宋朝时田地不及我大胆辽阔,亩产不及我大明之出,百姓食用之物还是远超我大明呀。”
李东阳笑了笑,说道:“大宋田地不及我大明,可也远不及我大明呀。你说的也有些道理,百姓输出米粮的可能确实不大,但购买牛羊要受制于外族,捕鱼难以应付百姓生存之用,一旦与外族
恶时岂不危险?
江南是天下粮仓,苏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