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热的夏夜,一丝风都没有,空气湿度高达70%,整个克莱博军营活像一个大桑拿房。更多小说 ltxs520.com约翰站在师部战备值班室的窗,眺望着远处503团的营区。这个时间点,士兵们早已熄灯上床了,只有岗哨和值班室里才透出点点灯光。
突然间,约翰想起了前世看过的一部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小说,书名很意味长,叫《最后一个夏天》。那本书是康斯坦丁-西蒙诺夫的长篇小说三部曲《生者与死者》中的最后一部,描述的是1944年苏联红军解放白俄罗斯时发生的故事。但是此刻,约翰觉得用“最后一个夏天”来形容1942年的这个夏天也颇为合适。
对于约翰以及那些熟睡中的82师官兵们来说,1941年的夏天将是他们步战场前的最后一个夏天。也许多年以后,这段最后的和平时光仅仅会因为没完没了的高温和高强度训练而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格外漫长难熬的印象。
但是在数千公里之外的苏联,1941年的夏天将会是无数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夏天。前世,就在此刻,也就是6月22
凌晨3点15分,德国动用了151个师300多万部队、3350辆坦克、7184门火炮和2815架飞机,在芬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意大利军队的配合下,沿着从波罗的海到黑海长达1800英里(2880公里)的前线向苏联发动了进攻。
一夜之间,伴随着隆隆的炮火、坦克发动机的轰鸣和斯图卡的尖叫,数以千万计的苏联军民就被拖一个充斥着鲜血、泪水、死亡和悲鸣的地狱
渊。
约翰再次算了算了时差(美国大约晚6个小时),再过1个多小时,华盛顿就差不多该收到消息了。今晚,陆军参谋部、白宫里将有很多注定要因此彻夜不眠。也许明天一早,铺天盖地的报纸就会将这一重大新闻传播到全国各地,让笼罩在
们心
的战争
云变得更加压抑浓密。
约翰吸了一
气,转身回到办公桌前,端起了那杯只剩一半了的冷咖啡。今天晚上,他是主动顶替斯温准将,来战备值班室值班的,他要在这里等待德国
侵苏联的消息。
约翰之所以宁可不睡觉,也要在第一时间拿到苏德战争发的消息,并不是因为他对苏联有多么关心。事实上,从个
感官角度来说,他对德国纳粹和苏联红色政权的厌恶程度并没有多少差别。如果在法兰西战役之前,德国和苏联就
起来了的话,约翰也会像大多数资本家们一样非常乐见其成的。
只可惜希特勒和斯大林这两个肮脏卑劣的独裁者,居然在联手瓜分波兰后握手言和了,还签署了一个什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甚至在1941年,一度传出了苏联也想加轴心国的消息。苏德两国外
官在柏林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磋商,甚至拿出了一个初步的方案。好在斯大林和希特勒都是宁死不吃亏的主,双方提出的谈判条件相差太远,最后不了了之。
当然了,约翰也不是因为太想看到德国和苏联打起来,才选择熬夜不睡觉的。
没错,苏德战争一发,约翰的不少生意也会跟着水涨船高。随着苏联被列
租借法案援助范围,休斯公司的飞机、卡特彼勒的柴油发动机和拖拉机、甚至德拉科公司的轻武器以及凯泽造船厂的“自由
”订单都会迎来新一
的井
。但是约翰早已过了因为多赚了几笔就激动得睡不着觉的阶段。
他之所以选择熬夜等消息,是因为苏德战争的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标志
的时间节点。在诺曼底登陆之前,欧洲东线战场都将是二战中最重要的战场,影响这整个战争,乃至整个世界格局的走向。
早在1939年,当约翰刚加陆军时,为了确认这一世的战争走向是否会有变化,或者说为了确定他这只小蝴蝶是否会影响这个世界发展大趋势,他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用来校准战争发展走向的时间表。
6月22德国发动“
罗萨”计划,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时间标杆。如果这一世,德国
的
侵行动仍然按时进行了的话,这就表明历史发展的大方向没有出现重大变化。他来自前世的很多记忆还可以继续利用。
如果这一世,苏德战争没有按时发,那就说明历史的发展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很可能会走上另外一条道路。虽然前世的记忆不能说完全没用,但很多关于战争细节记忆都将变得不再可靠。如果他再生搬硬套的话,很可能会在战场上吃大亏。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桌上的战备值班电话始终没有响起。约翰越等越着急,有几次他差点就忍不住要直接给参谋部打电话问问怎么还没有消息了。
“约翰,你现在没事吧。”当约翰第四十次抬起手腕看时间的时候,奥马尔推门走了进来。
“没事,一切正常。”约翰先是起身,向布莱德利报告了值班的况,然后又关心地问道:“奥马尔,这都快1点了,你怎么还没休息?”
“刚看完你给我的那本备忘录,有些问题想跟你商量一下。”奥马尔揉了揉有些发红的眼睛,顺手又从咖啡壶里给自己倒了一杯咖啡。
“有什么事明天再说也不晚啊。你这么搞会把身体搞坏的。”约翰关心地劝诫自己的老朋友。毕竟布莱德利已经年近50,不是小年轻了,熬夜对身体的损伤还是很大的。
“没关系,天这么热,反正也睡不着。”布莱德利不以为意地将手中的咖啡一饮而尽:“我刚才看了你的那份备忘录,派那么多去观摩8月份的演习合适吗?别的师都只去三、五个
,你一下子弄30多
过去,上面能同意吗?”
“咱们这不是离得近嘛?而且我也没打算让他们都去观摩团。” 8月至9月,美国陆军将在路易斯安娜州举行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以考验部队的训练水平,检查新装备存在的缺陷,并在军官中发现潜在的才。
参演双方是克鲁格将军的第3集团军二和本-利尔将军的第2集团军。克鲁格率领24万兵力“侵”路易斯安娜,而本-利尔的18万
负责“保卫”美国。
虽然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大演习,没有82师所在的第4集团军什么事。但第4集团军还是让每个师选派一批军官组成了一个观摩团,去演习现场考察学习。
此前,布莱德利等已经决定,这次观摩82师将由约翰带队参加。不过约翰在制定相关计划的时候,又有了新主意,于是就有了布莱德利手中的那份备忘录。
约翰觉得,反正这次演习就在路易斯安娜,离82师驻地并不太远。近水楼台先得月,何不利用这次机会,让更多的军官体验一下现代战争呢。
于是他就联系了在第3集团军任参谋长的艾森豪威尔,表示想派一批基层军官,到营连一级部队做观察员,近距体验演习。艾森豪威尔没有拒绝,不过作为换,他提出要约翰在演习后带领一批82师后勤军官去第3集团军做一次经验
流,指导他们后勤改革试点工作。约翰也答应了。
约翰正准备把自己与艾森豪威尔之间的“易”告诉布莱德利,突然,桌上的战备值班电话响了起来。尖锐的铃声刺
了夏
的夜空,约翰一把抓起了电话:“哈喽,这里是82师战备值班室,我是范德比尔特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