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今天的第二更,求月票支持。龙腾小说网 ltxs520.com看见更新了,月票却没有什么动静,真是让心灰意冷啊。大家有票就投几张,安慰激励一下吧。
在中国的近代画坛,肯定有两个是绕不过去的。一是大千,二是白石。无论是国内,还是在国外,两个
的字画卖得最好。
究其原因,肯定有炒作的况,然而也不能否认,作为近代最富盛名的大画师,两
的作品韵味十足,并不是
得虚名。不管是从投资升值的角度,还是从收藏观赏的角度从发,两
的作品就是值这个钱,绝对没有多少水分。
“王观,就是这件东西,你去看看吧。”
此时,方明升瞄了一眼,立即确认无误。毕竟东西他已经看了不下数十次,其中的细节已经牢记于心,而且更不担心米掌柜敢掉包欺骗自己,所以也不再细看了,只是希望王观赶紧看完,帮自己做一个决断。
“嗯?”
听到这话,米掌柜当然很意外,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判断有误。原来这个年轻真的就是方明升请来看画的鉴赏家。不过,也忒年轻了吧?
年轻肯定不是罪过,但是年轻肯定比较让
怀疑。就好比你进医院看病,看到给你诊治的医生是个才毕业的年轻
,估计你也要怀疑三分。
现在米掌柜就是这样的想法,感觉连曾老也看不准的画,方明升居然请一个年轻过来帮忙掌眼,这未免太过儿戏了吧?
且不提米掌柜心里的嘀咕,反正在这个时候,王观也走到了桌子旁边,仔细的观赏这幅让怀疑真伪的大千画红拂
。
说起红拂,如果看过武侠小说的
,肯定不会陌生。要是了解一些唐代的传奇小说。估计对于红拂
的出处更是一清二楚。
红拂自然是虚构的
物,来源于一篇唐代传奇小说虬髯客传。小说以红拂
、李靖、虬髯客为主角,合称为风尘三侠。千百年来,这篇传奇小说让红拂
的形象
心,金庸更称赞这篇小说是我国武侠小说的鼻祖。
但是小说只写了红拂的格,却没有具体描写她的外貌。
当然,这是好事。因为这样一来,就比较容易展开了。不过也是坏事,毕竟整篇小说不以文字细述美的外表,却让观众得到最圆满的想象。尽管这是小说家最大的成就。却也是画家最大的困难。所以必需对小说的内容有
刻的理解,才能准确发挥画家的想象。
常说一千个,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红拂
也是这样,读了虬髯客传,在大家的想象之中,就有属于自己的红佛
形象。那么描绘的红拂
,能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就是一件非常考验画家能力的事
。
且不提这画的真伪。单纯从作品本身从发,王观觉得这幅图画应该做到了这一点。
为什么红拂的形象能够
心?王观认为除了外表美丽之外,更应归功于她幅
出的侠
气质。也就是敢
敢恨,英姿飒爽的气息。
眼前这幅画。十分符合王观的审美标准。画作并不复杂,构图明快而简洁,整个画面只表现一个仕。只见红拂
双手撑开披风,抬起
。上身微微倾斜,凸显曼妙俊健的身材,动作都优雅大方。毫不忸怩作态。
细看的话,就发现她的膝盖稍稍提起,长裙曳地,fangfo翩然而来。并且凤眼圆睁,以坚定的目光迎向观众,神色从容自若,含蓄又不退缩,正如她在小说中迎向李靖和虬髯客,表现出优雅、积极的态度。
“怎么样?”
几分钟之后,方明升坐不住了,连忙走过来询问:“有什么看法?”
“别急呀,我在看。”
王观继续打量,注意力也随之转移,寻找方明升所说的印章,那枚让觉得图画可能是赝品的印章。目光搜索,图画不算很大,而且由于这是近代的东西,上面的印章更不算多,所以他轻易就发现了目标。
“谭氏区斋书画之章!”
此时,王观目光一定,也忍不住轻吐了气,轻叹道:“难怪……”
“唉,没错,就是这枚印章,让大家不敢轻易断定这画的真伪。”这个时候,方明升也皱起了眉,非常烦恼道:“该死的谭敬,真是害
不浅。”
提到谭敬,许多肯定感到陌生,估计根本不qingchu这
是谁。但是对于资
藏家来说,谭敬仿制的古代书画无疑是令
非常“敬畏”的存在。
反正根据钱老讲述,谭敬仿制的一些古画目前被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美国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等地方,连大博物馆也上当,足见其欺骗之强。
不过就是由于谭敬在书画造假上的名气实在太响了,以至于许多一看到谭氏区斋书画之章就下意识地想到东西可能是赝品。
其中的原因,就不得不从说起了。
谭敬出生于经商世家,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由于他的经济实力雄厚,购买字画只问好坏不计价格,所以在很短时间内,就收藏了许多古代书画。
在这里也有必要再提一提张葱玉。谭敬与张葱玉是好朋友,两经常有书信往来。之后由于张葱玉
产,手
上的大量书画,就直接卖给了谭敬。
另外就是在抗战时期,当时南北沦陷,币制贬值,书画无形中跌价。在江南一带,文物多集中于沪城,一时字画充斥市场。而且抗战胜利后,末代皇帝溥仪带往伪满洲的大批书画也有一部分流市场,都被谭敬趁机收购走了。
就是这样,谭敬成为了当时首屈一指的大收藏家,并且扬言今虚斋(庞莱臣)落伍,葱玉无力,沪城之收买宋元字画一门,谁与我敌!
这话说是猖狂也好,目中无也罢,反正他手
上有许多好东西是事实。所以自然引得许多
登门拜访,就是为了一睹为快。
说起来民国时期的文,也颇有几分古风。不管你认不认识对方,但是只要表示是慕名而来拜访,估计随便也能够打个秋风。更何况
家不是打秋风,而是专门来看画,谭敬更加没有理由将
拒之门外。
只是前来观赏画作的太多了,怎么保护书画不使受损伤,就成为了谭敬最
痛的问题。后来经过他的琢磨,
脆找到同门师兄汤安。请他帮忙做个复本,以便应付登门看画的
。
汤安,字临泽,善篆刻,工书画,尤工仿古。所作鬼斧神工,虎贲中郎,有独步近世为第一的美誉。他
游广阔,受到谭敬的委托之后。立即请来了一帮朋友,大家分工合作。有
仿画,有
摹款字、有
做印章、有
做旧,有
装裱成轴。
仿制古画谈何容易。要把流传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书画所经历的沧桑,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出来,没有几下子是无法达到的。
但是汤安他们却真的做到了,先把画画好。裱在板子上,用水冲得似有似无。完了以后,又像旧画流传过程那样。反复揭裱,并要像修旧画那样进行接笔补残,最后进行全色,使之古貌盎然。
当时这事肯定十分隐秘,不过在建国以后自然就流传出来了。据说为了达到自然泛旧的效果,汤安把新做的书画悬挂在天井的墙壁上,任凭雨打晒,无一完整。
谭敬觉得很奇怪,认为这样烂不堪,怕是没用。然而汤安却回答,要的就是它的
烂不堪,只有
烂不堪的东西,取下来修修补补后,才最像是真的。
就是这样,仿制出来的图画十分真,就是吴昌硕这样的名家也曾经打眼,由此就可以知道谭敬这些假画有多么
真了。
反正有那么一段时间,书画收藏家们可谓是闻“谭”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