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落的长老亲自率队而来,一方面向苏啜部的领和长老表示谢意,另一方面也防止自家的儿朗因为经验不足而上了中原商贩的当。
生皮在原上本来就是个贱东西,每年秋天,部落中都要根据积累的
数量近
场
况大批地淘汰老弱病残牲
。这些皮子剥下来用不完,霫
又没耐心一张张去硝制。在手里放上一两年,生皮上就会磕满虫子
,变得一文不值。所以商贩们手中货物的价格订得虽然有些高,却还在霫族
承受范围内。况且商贩们所带的全是新货,即便质量最差的,也远远比奚族商贩运来的二手货高档得多。
王麻子、杜疤瘌等赚得眉开眼笑,连跟跟
说话时的语气都比平常客气了三分。正如九叔所言,有了盈余,商贩们的手脚就比原来大方了许多。特别是杜疤瘌,李旭亲眼看见这个吝啬鬼在第一天收摊时偷偷地包了一大块茶砖,塞进了帮他照看摊位的霫族
子手中。
那名子连声致谢,虽然与杜疤瘌彼此之间没有太多了词汇可用于
流,可一刹那的目光中,竟是分外的温柔。
那种目光李旭也曾见过。当时,妗妗正端着一碗药,抱怨舅舅身体不够结实,总是生病拖累她受苦。嘴里的话说得很难听,看向舅舅的目光却与此别无二至。
一瞬间,李旭有些失神。王麻子的面孔在他眼里不再那么恶心。而一手持刀,一手拧着脖子的妗妗,形象也变得温馨起来。更温馨的是家中那盏始终也不肯点得太亮的油灯,还有临行前父亲、母亲在油灯下翻来覆去替自己摆弄行装的模样。
有种柔和且温暖的感觉包裹了他,让他沉醉。以至于有迟来的客
问起了蜀锦的价格,他都没能及时回答。
“汉家伢子,没听见娥茹姐姐问你话么?发什么呆?”一声清脆的呵斥把李旭从回忆中唤醒。这是地道的中原话,其中略待娇憨的味道早已在他的记忆中难以磨灭的痕迹。所以,不用更加不敢抬。
“陶阔脱丝,别对客这么无礼!”另一个略为温婉声音传来,制止了少
的胡闹。
尽量不去看客的眼睛,李旭盯着手中的蜀锦答道:“你想买锦么?这是上好的蜀锦!”
“你们汉说的锦衣玉食,就是指的这种布料吧。果真很厚实呢?”温软的汉语再次夸赞。出于礼貌,李旭不得不抬
打招呼。一袭鹅黄的曲裾立刻出现在他面前。鹅黄旁边,是一袭耀眼的水蓝,晃得他不敢去直视。
“这不是绸布,是锦,我们那里通常在非常重要的场合穿!”徐大眼的定力远远好于李旭,快速回转惊艳后的心神,以非常专业的语气回答道。
“娥茹姐姐,不如你买上一块,出嫁时穿在身上,整个原上的鲜花都会失去颜色!”蓝衫少
的声音如出谷黄莺般清脆明快。
“是么?我比比看!”被称作娥茹的黄衫少听同伴提起自己的婚事,脸上丝毫没有露出中原
子身上常见的扭捏之色。反而更加愉快地拉起蜀锦的一角,轻轻搭在了肩膀上。
她身子高挑,皮肤白净,淡蓝色眼神和白中透金发看上去本来就很明亮,此刻被色泽光鲜的蜀锦一衬托,立刻让傍晚的阳光都跟着绚丽了几分。看着,看着,李旭不知不觉中已经忘记了尴尬,双眼静静地打量少
,仿佛突然间懂得了什么叫欣赏。
欣赏,不带任何尘杂的欣赏。徐大眼微笑着,看少把半卷锦在身体上来回缠绕。在听到这个黄衫少
已经准备结婚的一刹那,他心里约略感到有些失落。但很快这种失落就被纯粹的欣赏所取代。
从生下来那一天开始,为家族争取荣耀就成了他心中的最重。其他种种,都如过眼烟云,绝不可以给少年坚定的心志带来任何羁绊。
李旭有些为徐大眼惋惜。单纯论相貌,黄衫子看上去比蓝衫少
更耐看,说话的语气也更温和。徐大眼长得
净、儒雅,修养又好,本来就是一个潘安般倜傥
物。如果他娶了眼前这个黄衫
子为妻,二
无论在塞外还是在中原,肯定都能成为方圆几百里最引
注目的一对。
“我也来比比!”蓝衫少见姐姐披上蜀锦后,平添几分亮丽。不甘示弱地靠上前,抓住了锦的另一角。两个浑身散发着春天气息的少
这么一摆弄,立刻把周围无数
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一些远道而来的霫
已经置办完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却又停下脚步,询问起了蜀锦的行
。
今天李旭和徐大眼的生意非常兴隆。二本来长得就比其他商贩顺眼,出货的斤两尺寸又足,再加上徐大眼擅于码放货物的位置。所以只半天功夫,李旭所带几十斤粗茶,和徐大眼用来虚应故事的一百多件漆器就脱了手。而剩下的货物只有李旭所带的几匹蜀锦。徐大眼给这些斜纹提花锦的定价方式有些超出霫
意料,所以对于这种高档货,霫
看得多,真正下决心买的却寥寥无几。
“这,不是绸缎。厚的,结实。虽然贵,有道理!”李旭见围过来的霫族子渐多,尽自己所能地用突厥语解释。
张三叔等事先推测得没错,霫族
的确分不清苏绸、浙绸和鲁绸的差别。与中原
的欣赏角度不同,他们对售价略高,轻软细致的苏绸的热衷程度还不如稍嫌厚硬的鲁绸来得高。至于霫
为什么要这样选择,熟悉
原民族
格的郝老刀给大伙的解释是:“他们男
皆
骑马,鲁绸厚,在他们眼里更结实耐磨!苏绸轻软,反而让他们觉得不实在!”
而蜀锦的厚度又是鲁绸的数倍,所以,李旭直接用厚度来说明此物价高的原因。
货物放在支架上时看起来虽然漂亮,却没有美到无法抗拒的地步。放在两个少身上,则等于让所有围观的
子想象出了,如果此物裁剪为衣穿在自己身上的具体形象。几个年青的霫族
子显然已经心动,纷纷走过来,用手翻动其他的蜀锦。
“锦,是吧。多少张生皮!”一个身材高大,赤着胳膊,
发上系了许多铜铃的霫族男子走上前,指着一卷猩红色的蜀锦问道。突厥语里可能还没有锦这个名词,所以他发的是汉语音,听起来怪怪的,好像刚被
打碎了鼻梁骨。
“红色,喜庆时穿,生皮,足够了,不换。一尺一个银铃。换铜铃,要二十个!”李旭用手里的尺子比划着,按照徐大眼事先的吩咐狮子大开。这是他的独家货物,所以不怕其他商贩责怪自己搅
行
。
子们点缀在衣服边缘和手腕上的银铃比铜铃小,但三个凑起来也有半钱重。而男
们缀在衣服边缘和
发上的铜铃很大,二十个铜铃拿到中原去卖掉,足可卖到上百文。所以,李旭手里任何一卷蜀锦能脱手,都让他完全赚够最初的本钱。
年青霫族男用手摸了摸锦的厚度,对着夕阳再看看颜色,脸上露出了中意的表
。冲着远方大喊几句,叫过了一个年纪与黄衫少
差不多的霫族
子,低声跟对方商量了一会儿,开始从
发上向下解铜铃。
那子显然不希望
坏丈夫的威武形象,伸手轻轻拉住了男
的胳膊。小声斥责。像是说自己的丈夫太过奢侈。然后,却从手腕上把一个缀满细链和小铃的镯子褪了下来,放到了李旭面前。
“铛!”李旭被银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吓了一跳。这太多了,足足有一两银子,化成银饼换铜钱,能换两千文。况且镯子的式样实在新奇,若能直接卖给大户家,估计三千文也能换得到。
徐大眼却丝毫不觉得惊诧,收起银镯,利落地把红锦展开,一尺尺量下去。量够了十尺,冲那个霫族男子友善地笑了笑,又饶上了一尺添。用刀子割开,卷好,恭敬地放在了霫
夫
的手中。
霫族男子把属于自己的蜀锦迎风抖开,当空折成三折,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