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丁上前噼里啪啦的一顿把张掌柜打蒙了。「请记住邮箱:ltxsba@gmail.com 无法打开网站可发任意内容找回最新地址」
“你说有商行三成份,可有字据!”张及琛气得胸膛起起伏伏。
“是侯爷在世时亲承诺,还没来得及写下字据。”张掌柜梗着脖子。
“要卖商行可以,得把我那三成份折成现银给我,否则谁也别想动商行,账册我也不会
出来。”
听到这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是讹上了,摆明了欺负张及琛年幼。
都说不怕君子就怕小,这种卑鄙小
,哪怕打了出去他还有层出不穷的手段,诸如纠缠买家散布恶言等等。
商行可以结业,但卖不卖得出去就难说了。
恰巧信安侯府上下都要随同王室车驾南下,给张及琛的时间不多。
张及琛要怎么处理这件事?
甚至一旁的曹惺曹恬都觉得十分棘手,汉国讲王法,他们不能随便把打杀了,若要把这地痞无赖治罪,也要有证据证明他讹诈家主才行。
刘攸宁低喝茶没有开
,慕容熙南在一旁侍候也没有开
。
这样的事以后还会层出不穷,张及琛也要自己学着处理才行。
“以偷盗账册的罪名把他扭送到郡衙,请沛郡守严加审问。”最终张及琛想出了对策。
霎时间张掌柜惊住,这个偷字把他钉死了。
张及琛不跟他谈份的事
,也不去辩驳有没有这一回事,因为这件事理不清也说不明白。
但是,拒不出账册,不是偷是什么。
到了衙门,让衙役上刑供,他自然什么都说出来,何须自己动手。
年纪轻轻便有这样的谋略,可以预见张及琛能撑得住信安侯府的门楣。
当天太后要留在信安侯府用晚膳,想到不就要南下离开北疆,刘攸宁讨了个赏,想四处走走。
初春的北疆,路边的积雪还没化全,凛冽的寒风依然刺骨。
刘攸宁生在北疆长在北疆,跟宋凤林畏寒体质不同,他很享受冬天的感觉。
骑马奔跑在白雪还没化开的田野间,北风吹起了他的披风,吹得他双颊绯红,直直奔跑到一望无际的平原里方停下。
“殿下,您的骑术又进了,可把我们追得够呛。”慕容熙南畅快的笑着。
尾随的四名侍卫也是笑容满面。
刘攸宁心很好。“儿时习武的第一天父王就说了,别的都不要紧先把骑术练好,要是打不过还能跑。”
慕容熙南乐得前俯后仰。
现在听起来觉得十分可乐,没知道那时候刘湛说这话是真心实意的要刘攸宁学会逃跑。
那时大楚还没亡国,北疆内外风波诡谲,多的是想把刘湛置于死地。
刘攸宁极目遥望,白雪覆盖下一望无际的田野,还有不时掠过天边的群鸟,再过不久就是春耕了,这里将一片喧腾热闹。
“殿下,时候还早,要不要再往前走走?”慕容熙南看出了刘攸宁眼中的不舍。
到了帝京怕就再也没有这样肆意奔跑的机会。
“我还会有机会回来吗?”刘攸宁忽然问。
“会有的。”慕容熙南肯定的答。
作者有话要说: 应该还会再写两三章吧,看况目前还没把事
写完,感觉番外也像一个独立的故事了(笑)
第142章 番外六
这里是大汉最南边与陈留一水之隔的边陲重城,沧州。
六月的江南有三绝,烟雨、荷塘、乌篷船。
刘湛此行正赶上了烟雨江南最美的时节,梅子成熟的季节,江南烟雨绵绵。
乌篷船里摆了棋盘,刘湛宋凤林两悠闲的游船下棋,一旁的小碳炉里煨着青梅酒,乌篷外是绵绵细雨。
烟雨朦胧中,河道两边是民房廊桥,江南水乡,整座沧州城就建在纵横错的水路里。
赵千户穿着蓑衣在船撑船,陈千户戴着斗笠蹲在船尾掌舵,乌篷船
悠悠十分悠闲。
“这水乡不错,景色也宜,我让老赵买处宅子咱们多住些时
,暂时不回去了。”刘湛当即下了决定。
“太弟该急了。”宋凤林低笑,捏起小瓷杯啄了一青梅酒。
昨奉旨监国的刘明淙来信,说是小公主十分想念两位,暗戳戳的问两
什么时候回去,又委婉的表示治理天下这担子太重了,他还没能胜任。
“让他急去。”刘湛伸手把宋凤林拉到怀里靠着。
纵观历史长河,不说开国天子,历来天子都私心极重,生怕旁染指半点这至高无上的权力。
刘湛倒好,稳定了朝廷内外立即撒手不管带着媳南巡,美其名
捉拿前朝不死的暗党势力,实际上游山玩水好不快乐。
“家主,前面的戏台子好像有戏班在唱戏。”赵千户忽然说。
乌篷船进了荷塘,宽阔的荷塘西侧是临水而建的戏台子,正巧开戏,有边鼓的叮咚声传来。
“去看看吧。”刘湛心极好。
赵千户把船撑到戏台附近,寻了处不远不近的位置。
未几,越来越多的乌篷船汇聚在戏台子前听曲,有沧州当地的富户乡绅,也有普通老百姓。
今来的戏班子乃沧州当地有名的莲生班,最是擅长水磨调,腔调软糯细腻,就像那糯米
做的汤圆,黏黏腻腻的。
又因江南一带的方言乃吴语,文戏称水磨调为吴侬软语。
“这戏曲里就透着江南的
格,地方富庶吃穿不愁,尽是在伤春悲秋了。”刘湛左手搂着
,右手捏水煮花生吃,这黏腻的腔调听得他起了一身的
皮疙瘩。
“江南出才子,北疆多将士,古早就有定论。”宋凤林会吴语听得十分习惯,词曲都谱得极好。
“你还记得齐云山流行的山歌吗?”刘湛恶劣的笑。
北疆民风彪悍山歌也是直白又粗犷,诸如阿哥阿妹滚地之类的。
被刘湛一提醒,宋凤林只觉得山水画里落了只灰突突的野猪,霎时间啥风景都没有了。
被煞了风景的宋凤林气得掐了他一把。
“哈哈哈。”刘湛乐得哈哈大笑。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乌篷船过来听曲,占满了一片荷塘,随之而来还有撑着小舟卖酒水吃食的小贩。
“船上的贵客,要不要来点酒菜,我们是东运楼的小厮,可以给您送来,保证饭菜热乎。”
有小厮撑着盆大的小舟在各船间穿行,每到一处便低声询问,拉生意之余也小心不惊了贵客雅兴。
“那就来点吧。”刘湛应了声,又回问宋凤林。“夫
想吃什么?”
“清淡一些就行。”宋凤林轻摇摺扇。
“把他们拿手的好菜都送过来,再来两个清淡的。”刘湛吩咐,赵千户立即给那拉生意的小厮传话。
拉了笔大生意,小厮欢天喜地的回去安排。
这时台上换了一位名伶弹唱,乌篷船间起了一阵小骚动。
从乌篷船里的角度正好可以看到那名伶抱着琵琶,我见犹怜的开始弹唱,一开,果然跟普通小角不一样,这声线更加的婉转,把那哀愁唱到了极致。
宋凤林听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