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的容易。
至于王锦言,则是越发认知到了他当初拜张夫子为师的决定是何其的率。他明明可以只娶张倩儿为妻,不拜张夫子为师的。
毕竟只要娶了张倩儿,张夫子这位岳父肯定会一心为他筹划,不管是指点他的学问,还是私下里各种帮助他,都是天经地义。
而不是像现下这般,被张夫子占了老师的名,他就不好再另外拜师了。
以前王锦言是真心觉得张夫子很厉害,可在知晓了于书楷和李君懿的老师后,王锦言彻底意识到了他曾经是如何的目光短浅。
怪不得他早早就拜了张夫子为师,于书楷却始终没有动作。彼时他还嘲笑过于书楷的愚昧,想着于书楷早晚会为自己的狂妄买单。可谁料想,真正愚蠢的,是王锦言他自己!
第122章 更新
也所以, 对于此次来府城,王锦言很有谋算,也势在必得。
最起初他提出要来府城的时候, 张倩儿是不答应的。
在张倩儿心里, 王锦言已经有了张夫子这位老师的悉心教导, 还有什么不满意的?王锦言又不是于书楷, 离开了五水学院就再也没有夫子可以帮他,这才不得不离开五水县,去府城另谋生路。
可有张夫子在, 王锦言哪里需要跑去府城?他们张家在府城没有脉,王锦言自己也不认识谁, 不是吗?
然而, 王锦言非要坚持来府城, 直把张倩儿气的不行, 为此事跟王锦言大吵了一架。
最终,张倩儿不愿意跟来府城,许如心则是逮着机会连忙跟在了王锦言的身边。
其实张夫子倒是没有太过阻拦王锦言。反之,王锦言愿意来府城见识见识, 在张夫子看来是很上进的举动,张夫子很满意。
张夫子当然不是觉得自己教不了王锦言,而是觉得多一位夫子指点王锦言,对王锦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更何况, 李君懿和于书楷也去了府城。对此, 张夫子心里也是颇为有想法的。
李君懿就不说了,张夫子很清楚王锦言比不得李君懿,方方面面都不可能赶得上李君懿。哪怕后一朝进
朝堂,以李君懿的家世, 亦是能够轻轻松松碾压王锦言。
可于书楷也不过尔尔罢了。
如若连于书楷都压过了王锦言,别说王锦言不甘心,连张夫子也心下郁结。
同是读书,张夫子能够理解王锦言的不服气。换了张夫子是王锦言,能够多一位夫子教导和指点,何乐而不为?
故而,再三衡量之后,张夫子就好像当初上米村的那位夫子一样,帮王锦言写了一封推荐信,求了曾经的同窗。
而李君懿的老师,并非是看在张夫子的面上,而是顾及王锦言寒门学子出身,一路科举委实不容易。故而,他到底没有彻底拒绝王锦言的到来,也愿意给予一定的指点。
不过,毕竟不是自己的学生,不可能、也的确没时间倾囊相授。所以李君懿的老师给出的承诺还是适当的指点,并非大包大揽。
王锦言是有些迟疑的。他来府城之后,因为租住在于书楷家的附近,对于书楷成功拜了一位大儒为师的事也是有所耳闻。
王锦言特意去打听过那位大儒,是张夫子根本比不得的经世大儒。更让王锦言羡慕和嫉妒的是,那位大儒不单单是学问极好,在朝中也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咬咬牙,王锦言已然可以料想到一旦他和于书楷同时朝为官,于书楷势必会比他走的更高、也更远。
怎么想都觉得自己吃了大亏,王锦言忍不住就跟许如心埋怨了几句。
许如心一开始还没有意识到于书楷新拜了一位老师是何其的重要和厉害。毕竟王锦言自己也拜了张夫子为师,现下还不是需得另外寻求更厉害的夫子?
直到弄清楚于书楷这位老师的真实身份,许如心顿时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张夫子不过就是五水学院寻寻常常一位夫子,连院长都不是,就能让王锦言休了她、另娶张倩儿为妻。
而这位经世大儒能带给于书楷的好处只怕会更加的多,于书楷怎么可能不在意?说是水涨船高也并不为过吧!
虽然还不知道于书楷会不会因为拜了新的老师,就变成下一个王锦言,可许如心已经从王锦言饱含嫉妒的话语中听明白了很多东西。
也所以,许如心想要借由此次她在府城,再度跟许小芽
好。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今天过来就是为了道歉。
她是真不知道于书楷而今拜了很厉害的一位老师。如若不是王锦言跟她说起,她只怕依旧被蒙在鼓里。如若她早点知道,上次在书肆遇到许小芽,她一定不会表现得那般凶。
暗自咬咬牙,许如心其实自己也很清楚她自己太过纠结了。明明就很怨怼许小芽,又不得不老老实实讨好许小芽。明明她对许小芽的嫉妒怎么也按捺不住,每每又着自己来跟许小芽说些“姐妹
”的话语。别说许小芽不会相信,她自己都没能将自己骗住。
可许如心也是真的没办法了。再不喜欢也要来,再不愿意也要来,谁让许小芽就是比她命好,嫁给了于书楷,而不是王锦言呢!
时至今再度提及往事,许如心还是觉得许小芽如今的好
子都是她让出来的,许小芽合该欠了她的,也理所当然应该弥补她。
许小芽并不知道许如心的诸多心,于书楷更是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对于许如心找来家里一事,于书楷的态度很明确,根本不给机会让许如心见到许小芽,更不准许许如心惊扰到许小芽。
最终,许如心还是只能灰溜溜的转身走了。毕竟,她不是于书楷的动手,不能动手,连嘴皮子都不如于书楷厉害。
碰了一鼻子灰的许如心无疑觉得很是丢脸。不敢怨恨于书楷,索就一并又算在了许小芽的
上。
眼珠转转,许如心故意拉住之前一路问过来的左邻右舍的胳膊,遮遮掩掩的说起了她和许小芽的关系。
再然后,原本很是宁静的巷子很快就传起了种种流言蜚语:
“原来那位于举的娘子竟然是这种
,连亲姐姐上门都被赶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