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建立李世民劳苦功高这是毋庸置疑的,立国后亲自参与四场大战役确立了唐国中原之主的地位。『地址发布页邮箱: ltxsba@gmail.com 』
第一场是平薛举,这是李唐立国第一场硬仗。此时的唐国势力范围只有关中和河东一带,在诸侯里优势并不大。如果这一仗败了,那也就没有后来的盛唐了。
薛举是智勇双全的
物,自号西秦霸王。自古以来敢称霸王的要么是傻子,要么是真的猛
,薛举就属于后者。
证据是什么呢他正面击败了李世民俘虏了慕容罗睺、刘弘基等
。可以说这是李世民生平经历过为数不多的惨败。
然而就在他准备进攻长安的时候病死了,也有说是被流矢
死了,别管怎么死的反正是死了。正应了那句话出师未捷身先死。
李世民趁薛举死亡卷土重来,灭了薛举的势力铲平了来自西方的威胁。这一仗让李唐彻底站稳了脚跟,从此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格。
第二场战役是击败宋金刚、刘武周势力。第四场灭的是窦建德的残部刘黑闼、徐圆朗等
。
这些
也就是一时枭雄,格局和能力都不足以统一全国,就算不被李世民灭也会被别的
灭掉。
更何况刘黑闼、徐圆朗是李建成擒获的。所以这两场战役就不多说了。
重点要说的是第三场平窦建德、王世充战役。
窦建德和王世充,这两
都是诸侯里比较强的。王世充能力或许有所欠缺但占据最繁华的洛阳,不可轻视。
尤其是窦建德,重信然诺崇尚豪侠,在位期间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又释放俘虏的宫
战俘让他们回归乡里。
别
还在想着怎么压榨民力穷兵黩武的时候,他已经在思考怎么恢复生产了,这就是枭雄和王者的区别。
岳山一直认为他是除了李唐最有
主之姿的一个
。
可惜,既生瑜何生亮,这个世界还有一个李世民。他在救援猪队友王世充的时候被李世民生擒。
李唐擒获
降了许多诸侯,包括李密、王世充、罗艺、杜伏威等等,这些
大多得以活命。有的还加封王爵,有的成为李渊的座上宾,有的成为李唐的封疆大吏。
但唯有窦建德,被直接处死。
为什么因为李唐也知道李密、王世充这些
都只是枭雄,在民间
碑很差,一旦失败很难东山再起。
窦建德不一样,他在民间威望极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得民心,这样的
只要给他一个机会登高一呼必然应者云集。
这一点从后来刘黑闼等
的事迹就能看出端倪。
刘黑闼只是窦建德手下大将,纠集残党打着为窦建德报仇的旗号叛
,迅速募集了十万大军打的大唐鼻青脸肿。李世民两度挂帅才把他打败。
要是把刘黑闼换成窦建德恐怕声势只会更大,中原一统的时间要被拖后几年甚至十几年。
这里不是为了吹嘘窦建德多厉害,而是想说李世民击败窦建德有多么的重要,功绩是多么的巨大。
这场战役击败了唯二具备争霸天下能力的王者窦建德,彻底奠定了李唐统一全国的格局。
功劳一定就能转换成实力吗不尽然。
李世民在外征战的时候是没有那个功夫去经营自己的小势力的,但李建成可以。
从大唐立国之初李建成就一直在中枢协助李渊处理国政,他有充足的时间经营自己的势力,有能力把自己的亲信安
到全国各个要害部门。
就以窦建为例,李世民灭了窦建德,按理来说窦建德的底班应该会落
他的手中,等他把优秀
才挑走剩下的才是朝廷的。
可事实上呢,李建成利用自己身在中枢的优势,把窦建德的底班给打包吸收了。李世民只能
看着一点办法都没有。
长安城作为京畿更是李建成势力范围的核心,等外出征战的李世民重回中枢,发现他在长安城步履维艰。
历史上和李世民有同样遭遇的还有赵匡胤。
他常年带兵在外平定诸国,就把大后方
给了亲弟弟赵匡义。等他统一全国返回京畿的时候才发现,整个开封城都已经被赵匡义经营成了铁桶一般。
甚至没有赵匡义点
朝廷的旨意都出不了京畿。
赵匡胤
知这种
况很危险,数次想迁都,但都遭到赵匡义集团的反扑不得不作罢。
一代开国之君最后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皇位也被亲弟弟夺去,自家孩子也死的莫名其妙。
为什么赵匡义能如此嚣张的夺权因为开封城上上下下都是他的
。
还有一个例子,明成祖朱棣。
他兵变成功之后为什么把京师迁到了北平
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另一个原因就是金陵被朱元璋朱允炆经营了数十年,那里到处都是忠于朱允炆的
。
他要敢大摇大摆的生活在金陵,指不定哪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就被
割了脑袋。
如果大肆围剿又会耽误好几年时间,而且这样内耗于国不利,还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脆直接迁都,把京畿放在我的大本营北平,一切问题迎刃而解。过上几年那些忠于朱允炆的
自然而然就自己消亡了。
由此可以想见,李建成在长安城经营了四年多将近五年,他的势力范围是多么的庞大。
李世民真正潜下心经营自己的小势力还是武德四年末五年初的时候,他被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万户。
最关键的是他获得了一个特许,天策府可以自置官属。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可以自己设置机构自己招募官吏,事后给朝廷报备一下就行。
有了这个权利,李世民的
子才好过了不少,不至于在和李建成的竞争中毫无还手之力。
他利用这个机会开设文学馆,收揽四方彦士
馆备询顾问,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
然而时间还是太短,武德四年十月他被封为天策上将至今不到三年,两年多的经营根本就不足以和李建成的势力相抗衡。
就以朝中宰相来说,裴寂、裴矩是明火执杖的支持李建成;武则天的老爹武士彟是李渊的死忠,但也偏向于李建成。
封德彝脚踏两条船,但从他数次反对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就可以看出,他是偏向于李建成的。
萧瑀和陈叔达
忠直,为了法理道义敢和皇帝
架的
。他们是支持拥有正统名义的李建成,还是支持劳苦功高但只是次子的李世民还真不好说。
更何况李建成也是有大功的,处理国政也没有什么过失。
虽然历史上陈叔达为李世民说过好话,认为他有大功于天下,不能因为流言蜚语就惩罚废黜他。
但岳山觉得,他是对事不对
,他说这些话只是站在道义上为李世民鸣不平,不能因此就觉得他会站在李世民这一边。
几位宰辅里面,真正站在李世民这一边的只有一位,宇文士及。这个力量对比非常悬殊。
更别提李渊其实也是偏向李建成的,虽然他数次说过要立李世民为太子,但也只是说说而已。再加上李建成打通了和后宫的关系,那枕
风每天都吹啊吹。
谎言说一万遍就变成了真理,李渊一开始不信后宫对李世民的诽谤,时间一长由不得他不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