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母猪生了九个,活了八个。『地址发布邮箱 ltxsba@gmail.com』
………
漓漓拉拉足有一个月,生产队的八母猪全部生完了崽。
一共生了六十七小猪崽。
前两母猪的小猪崽已经被全部瓜分。
仍然是按照工分多少来排队的。
这个最为公平。
但也有一种况,比如说第一
母猪活了九个猪仔,这里面肯定有健壮的,也有比较弱的,排第四家的队员在挑猪崽的时候就会觉得不公平,因为他家明明是排名靠前,为啥要挑弱猪崽。
这种况下,蔡姑父允许这家放弃挑选,往下顺延,下一家如果继续拒绝,那就接着顺延。
总有家愿意的,特意是排外后边的
家。
能早点养猪也是好的,现在有猪,几乎不用其他的饲料。
蔡丹家也遇到了这种况,然后提前选了两只小猪崽。
她家运气又不错,两猪崽其中一
是一窝中最小的,另外一
却是下一窝最健康的。
两猪前后差了五天,一
纯黑色的,一
黑花的。
她家猪圈终于迎来了猪崽,开始养猪挣工分之路!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
第39章换铁锅
蔡丹兄妹三趴在猪圈盯着两只小猪。
小猪有点怕,躲在了里边。
不过猪圈一共那么大,又能躲到哪去。
蔡丹给两小猪都起了名字,“黑花花比小黑大一圈呢。”
怪不得家在挑选猪崽的时候都愿意要大的。
差距真的是太明显了。
“没事的,俩猪嘴都壮,只要能吃就没事。”蔡四哥心里已经琢磨后要多捞一些鱼了。
不管泥鳅还是小鱼,猪崽都挺吃的。
蔡五哥看着俩猪崽咽水,“快快长大啊!”
然后好杀猪吃。
俩小猪仿佛感觉到了凶光,哼哼唧唧的又往里挤了挤。
“行了,小猪胆子还小呢,三妹回你揪点绿叶菜给它们,中午猪食等我回来熬。”蔡四哥
代道。
“四哥,猪食我也可以的。”她看了两回就会了,很简单的。
为了让小猪快快长大,家里现在以糠皮为主,猪为辅。
蔡五哥瞪眼,“三妹儿,咱家的都归你了,你还想抢养猪的活,养猪的活儿是我和四哥的。”
蔡丹有些无语,“那行吧。”
不让拉到,她只是觉得他们上工挺累的,她在家就多做点。
可没想抢功。
蔡五哥笑嘻嘻的说道,“等中午回来我会割一些鲜的猪
,下午上工了你再替我们扔猪圈里。”
“行。”蔡丹答应了下来。
“三妹,咱家终于把小猪弄回来了,也是大喜事啊,要不晚上再吃顿吧。”蔡五哥眼
看着蔡丹。
蔡丹回答,“你别问我,问娘,娘要答应了我就做。”
蔡五哥嘟囔,“娘这不是走了么。”
这时候敲锣声响起。
蔡四哥起身招呼,“五弟走了。”
蔡五哥嘴上应着,“来了,来了。”
还冲蔡丹作揖。
蔡丹翻了个白眼,懒得理他。
他们三天前已经吃了回,其实今天吃也不是不行。
说实话,那越来越咸了,也没以前好吃了,尽早吃了更好。
不过她还是准备中午和蔡母说一声。
同意了,她可以晚上做。
现在猪场还有不少小猪呢,还没养大出圈呢。
所以蔡母仍然是早出晚归的。
不过也快了,说是再有四五天,最后一批猪崽也长大了。
到时候她就能好好休息休息了。
因为不用再守夜,磊子哥和蔡母能倒班。
不过也轻松不了多久,顶多休息两个月,然后这些母猪又会、怀崽,争取年前再生一窝。
好在有了第一回的经验,第二回就不用那么紧张了,可以适度休息一下。
——————
晚上一家子到底吃上了。
这次做的是咸炖茄子。
也放了大酱,味道很是不错。
“娘,咱家糠皮得买一些了。”蔡四哥说道,“按照现在的量,还能吃一个来月吧。”
蔡母点表示知道了。
蔡五哥话,“可以多加点猪
,好些
家都不喂糠皮,全是猪
,他们说那猪也不是自己家的。”
蔡丹也理解,喂糠皮就等于投成本,在工分不变的
况下,自然是投
越少挣得越多。
至于那些奖励,谁知道能不能得。
老百姓还是很务实的。
但是她家不能如此,因为她家是蔡姑父实在亲戚,必须坚定支持他的政策。
所以要尽心尽力的喂养小猪。
但是,“娘这事得跟我姑父唠唠,别回猪越养越瘦,到时候杀了都没有
。”
“你姑父还能没你们想的周全,等家家都有了猪崽,他会不定时检查的,真有养不好的,猪场就会把猪崽收回去。”估计到时候还得开场大会。
“娘,这么多小猪崽,是不是分不完?”蔡丹已经算过了。
四大队一共三十多户,一家两才六十多
。
还能剩不少呢。
“咋分不完,好些家要养三呢,之前你姑父还怕不够分再闹腾,还是你磊子哥能够(厉害),小猪没死太多,也就勉强够分。”这是妹夫算过的,绝对差不了。
“那年前还能生一窝,到时候你们猪场全养着。”六七十,好家伙啊。
蔡母摇,“不养,养不起,估计到时候肯定是卖了或者是换东西。”
再说猪圈也放不下。
蔡丹也觉得应该这样,“咱这不是集体养殖场么,不会有任务吧。”
毕竟现在是计划经济。
蔡母被问住了,“不知道啊。”
蔡五哥咽下嘴里的菜,“啥任务?”
“就是咱们要支援多少,跟
公粮一样。”蔡丹也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蔡母只说,“可别都上去,咋地留几
,你姑父都说要给大家伙分猪
了,要是…”
之后的话没说,但蔡丹也明白,蔡姑父真要食言,对他的威信是很大的打击,这大队长都不好了。
蔡五哥嘟囔,“能不能不啊。”
蔡丹没理他,转而和蔡母说起,“娘,家里能不能再买一铁锅啊,到时候做饭做菜方便,熬猪食也快。”
她之所以提这个条件也是看出来家里条件在慢慢好转。
卖了这么长时间的蛋,一
铁锅不会给家里造成负担了。
蔡母皱了下眉,“铁锅可不好买,那玩意得用券,还不只一种。我问问你姑父吧,看能不能换。”
家里的豆油也是用蛋换的。
自从三丫开始做菜,好吃是好吃了,可太费油了。
豆油能换,不知道铁锅成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