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鱼走过去,捏了几颗石榴扔进嘴里,又喂了认真
活的男朋友几颗,笑眯眯夸赞:“耳朵真好使,我进来的时候特意放轻脚步了。”
沈桥轻笑一声,这才哪到哪。
“我要是装睡,你能发现吗?”沈鱼状似好地问。
沈桥笑睨他一眼:“你试试。”
战场上的异族装死都骗不过他,装睡?自家恋
,放放水应该没问题。
“这么自信……”沈鱼嘟囔了一句,放下碗,捏了他一把:“所以你是故意的吧?”
“什么?”
“故意当着陈美丽的面亲我,让她知道我们的关系。”沈鱼不忍了,直接戳
。
他早就发现了,沈桥耳聪目明远超常
,他们开车出去,老远就跟他说路边有
,他连个
影都没看见。
陈美丽要是半夜醒了,沈桥肯定能察觉到。
都知道
家已经醒了,还亲他,不是故意的就是刻意的。
沈桥被戳
的坏事依旧淡定:“嗯。”
“你还嗯,你还嗯!”沈鱼气得锤他:“我们不是说好了,咱们低调一点儿,万一让
发现了,真抓去坐牢怎么办?你还故意让
发现,你……你气死我了!”
沈桥擦
净手上的面
,捏着下
让沈鱼把脸转回来:“生气了?别气,我知道不会出事才这么
的。”
喜欢男
这种事,真不算什么大问题,只要他表现出足够的能力,别说他喜欢男
,他就是喜欢什么动物植物,官方也不会不识趣的因为这个把他送到牢里去。
而沈鱼,他自然会保护好他。
不过这么跟沈鱼说不合适,沈桥现在已经有了一点儿哄男朋友的心得。
“难道你觉得陈美丽不可信吗?”
“那倒不是。”陈美丽可一点儿没有出卖他的意思,甚至主动帮他们打掩护,不能让沈桥误会她。
“所以,什么事都没有,不要生气了,来,吃石榴,你昨天不是说想吃这个吗?”
沈鱼被喂了一嘴石榴籽,甜津津的。
他吐出核,依旧不解:“可是没必要啊,
嘛要让她知道。”
沈桥一脸正色:“很有必要,英雄救美,万一她又喜欢上你怎么办?”
沈鱼:“……”
第120章
关于沈鱼的投资提议,陈泽海那边不出意外接受了。
他特意来沈鱼家里,跟沈鱼详谈这件事,态度很诚恳,没有因为沈鱼年纪小是他晚辈就拿什么架子。
相反,他拿了详细的策划书出来,不光有关于新建服装厂计划书,还有他对明珠市经济环境的调查与了解,甚至还有对布料等原材料进货渠道的详细对比解读。
家这十几年真不是白
的,而且辞职之后,应该也仔细考虑过东山再起另起炉灶。
但正如沈鱼猜测的那样,他不贪污不搞外财,光靠工资攒下来的积蓄,如果全拿来搞事业,弄个小作坊不是不行,但家
的生活水平就没有保障了。
万一失败了,光他自己一个
倒是没什么,可上有老下有小,老
年纪大,孩子还在上学。
作为一家支撑的中年男
,不敢赌这个万一。
但沈鱼让陈美丽带回去的话,重新激起了他的雄心壮志。
如果不是为了生活妥协,他自然更愿意在自己热
且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两方都有合作的意向,而且态度诚恳,商谈起来自然顺畅。
沈鱼出钱,但他得上学,对这个时代的服装市场也不够了解,自然不会
手管理。
不出意外,厂子建起来之后,大大小小的事都得陈泽海来管。
刚开始建厂,两
都没打算一
吃成个胖子,计划的是前期先投
五十台左右缝纫机,
这个时代服装加工厂的生产不像后世机械化程度那么高,细分多种服装生产机械,现在的中小型工厂一般都是缝纫机加
力,规模大小取决于缝纫机台数的多寡。
像小冬家,一台缝纫机就可以做起发圈生意,当然,这个主要是因为发圈比较小,工作量少。
但一般的家庭小作坊,几台十几台缝纫机就算个小厂——当然,手续不会那么齐全,但不影响
家衣服做出来了拿去卖。
都说这个年代是遍地商机的年代,猪站在风
上也能起飞。
可能这话稍微有点儿夸张,但不可否认,逐渐开放的市场开始迸发活力,
们压抑的购买欲得到释放,供需比让无数商家笑出大牙。
基本上商品生产出来,只要价格不是特别离谱,就卖的特别好。
一些稀缺商品,比如电视机,哪怕贵得不合理,依旧抢着买,排队抢购打起来的
况也不少见。
像兴城服装厂生产出来的那些衣服,看起来本地的百货商店不缺货,甚至货源充足。
可别忘了,兴城是一省省会,本城还有个辐
周边的大服装厂,本市的百货商店
况并不能代表其他地方。
别的不说,就说沈家带回去那几十件衣服,都没正经卖,直接在火车站就让
给抢光了,可见市场需求有多大。
沈鱼他们建个厂,生产出来的衣服真不愁卖,陈泽海虽然辞职了,可那些进货出货的渠道,他了解得一清二楚。
现在缝纫机的价格,零售价一台在一百五往上,还得要缝纫机票,这才是最卡
的地方,所以最好是能直接从缝纫机厂进货。
陈泽海倒是认识几个缝纫机厂的领导,可之前是代表国家的厂子谈机器购买,现在是私
,可能不那么好买。
这个问题沈桥帮着给解决了,他之前去明珠市帮
升级过机器,那缝纫机厂的还得从机械厂买机器买零件呢。
有这条关系,缝纫机方面不用
心了,只要钱到位,随时能给他们安排机器。
五十台缝纫机总价大约要八九千块钱,还得找厂房,招聘工
,购买原材料等等。
拢共加起来,陈泽海尽量压缩成本,也得一万五往上。
他给报价的时候还很有些说不出
的意思,知道沈鱼赚了一些钱,可张嘴让
投资上万块,完了他当厂长,说出去怎么都感觉像骗子,毕竟这可是万元户作为富裕符号的时代。
陈泽海表示,他能拿出来三千块。
沈鱼估摸着,大约是留了家里开销之后,能拿出来的全部家底了。
沈鱼觉得,陈泽海投不投无所谓,现在他财大气粗,真不差这几千上万的。
但这话不能说出来,显得他摆阔似的。
最后两
协商一番,初期投资两万块钱,沈鱼出一万七,陈泽海出三千。
按照出资比例,陈泽海觉得自己占百分之十五的
份就够了,剩下是沈鱼的。
但沈鱼不同意,他觉得自己不管事,只出钱,陈泽海负责厂子大大小小的事,从采购到生产到销售,
家都给管了,不能白出力,应该多拿一些
份。
好嘛,别个跟
合作,都是争着希望自己多占
,这俩
差点儿吵起来,却是因为觉得自己占的份额多了。
最后争来吵去,定下的比例是陈泽海百分之三十,沈鱼百分之七十。
再多陈泽海不
了,觉得太占沈鱼便宜,没这个脸。
行吧,这样也行,以后厂子要是做大了,百分之三十利润少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