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是冷慧最担心的。
冷慧比谁都清楚,自己的饭店为什么会开的这么顺利。
一来是地点选择的好。
他们所在的这条街和菜市场隔着一条马路,流量大,吃饭的
也多。可偏偏周围做饭店生意的就她们一家。
唯一勉强可以称之为竞争对手的宁记凉茶铺,他们卖的是茶水和点心,真说起来和自己家饭店的生意并没有重叠。
没有竞争的生意自然好做。
除了这一点之外,生意做得好还得归功于她上辈子得到的那本菜谱。
即使再不愿,冷慧也不得不承认,宁父的那本菜谱确实帮了自己大忙。
两辈子她都是靠着那本菜谱起的家。
上辈子就不说了,这辈子,她就靠着那一个水煎包,一个丝面,一个多月的时间愣是把当时租房子,买东西的钱全给赚回来了。
就这还不算给家里的钱和给王老太发工资的。
冷慧知道,如果这样下去,要不了一年,即便没有宁家那三间房子,她也能在新南站稳脚跟。
可她也有担心的地方,那就是这辈子那本菜谱还在宁家。
这一直是冷慧心最大的隐患。
当初宁家开凉茶铺子的时候她就担心过,可后来发现他们卖的并不是菜谱里的东西,这让她忍不住产生了一丝侥幸心理。
以为宁奕还跟上辈子一样,压根就没把那菜谱当回事。
时间长了,她也快把这事儿给忘了。
可现在,猛然看见“伊面”两个字,冷慧的心就瞬间沉到了谷底,满脑子只有一个词:“完了。”
这个面她在菜谱里见过,当初也试着做过。
只是工艺太繁琐,而且成本太高,后来放弃了。
现在宁家打出了这个招牌,且不说他们是不是真的把那面研究出来了,至少说明——
他们找到了菜谱,也发现了那菜谱的可贵之处。
想到这儿,冷慧的心里又是失望,又是烦躁,同时还冒出了说不出的怨愤。
她死死的盯着宁记的大门,双拳紧握,面容因为扭曲而显得有些狰狞。
而这时候的宁记凉茶铺则一派热闹非凡。
因为都知道他们今天要开始卖那个香得整个巷子都能闻到的伊面,在家闲着没事的老邻居们全都跑来捧场了。
他们不仅自己来,还一个个自发的做起了宣传员,跑到菜市场和自己熟悉的档全都
待了一遍,让他们一定要去尝尝看。
这些大妈,大婶们虽然每天买的菜啊什么的也不多,可都是附近的老户,大家天天打道的。
那些菜贩们自然要给面子,反正饭天天要吃,吃谁家的不都一样?偶尔换换味也蛮好的。
所以一个个答应的都非常痛快。
而宁家为了今天的开张也做了充足的准备。
宁欣提前做了两面旗子不说,还在旗子下面摆了桌子,桌子上面放着托对面院子李叔从他们厂里宣传科借来的四个喇叭的大录音机,以最大音量放着现在流行的歌曲。
要知道,这录音机在此时的新南,可是稀罕东西。多少听说过没见过,更没有哪个饭店门
会用它来招揽生意。
光这一个录音机,就吸引了好多看热闹的围着观看。
而宁欣的招数还不止这些。
刚刚十点钟,宁奕就举着一个绑在两根竹竿上的红条幅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他将条幅固定在了桌子后面。
与此同时,陈静则端着一个大托盘,也从铺子里走了出来。
此时已经十月份了,空气中已经带出了丝丝寒意。那托盘一端出来,一子说不出的浓香就随着袅袅的热气四散开来。
之前还被录音机吸引住,在议论,谈笑,哼唱的们几乎同时停止了声音,全部朝着那托盘望了过去。
陈静将托盘端到桌子跟前放下,们这才看到那托盘里放着差不多有十五六个小白瓷的茶碗。
茶碗不大,每个也就小孩儿的拳大小。
而那让垂涎的香气全都是从茶碗里散发出来的。
大家哄的一下围了过来,全都盯着那茶碗看。
只见每一个白色的茶碗里都盛着一小面条儿。
说一小,就真的只是一小
。那分量大概也就只够成
吃一
。
可就这么一点面,却散发着浓郁到让完全无法忽略的香味儿。
“这面条咋是金黄的啊?”群里不知道是谁吆喝了一声。
“因为这面是用纯蛋揉的,不掺一滴水,一盆面就要用好几十个
蛋呢!”陈静用炫耀的
气大声的回答。
群里瞬间传来一片抽气声。
这时候终于有看到了宁奕刚刚打出来的那个条幅,忍不住惊喜的问道:“免费试吃?这面条是让我们免费吃的?”
“是!今天我们宁家饭馆重新开张,增加了新品种。为了回馈老顾客,也为了让新顾客对我们的店有所了解,所以我们今天搞免费试吃活动。所有走过路过的同志都可以过来尝一下,不要钱。要是喜欢,当然也欢迎大家去我们店里吃。”
宁奕终于有机会念出了妹妹了他一个晚上,让他背会的台词。
说完后忍不住悄悄松了一气。
听说这些面是可以让大家免费尝的,群里顿时传来了一阵欢呼声。
而这个时候,药膳房那些新收上来,过来帮忙的员工们则按照事先说好的纷纷上前维持秩序。
让那些有意品尝的群众排好队,既保证秩序,又尽可能的让大家以最快速度尝到热腾腾的伊面。
八十年代初期,还是卖方市场。
可以说但凡有点特色或者紧俏的东西根本不愁卖。
所以无论大小饭店根本不可能有谁会想到免费试吃这一招儿,于是几乎很短暂的时间,这消息就飞快的传遍了附近大大小小的巷子,当然也包括菜市场。
场面比刚才用录音机放歌的效果还要火。
虽然有试吃,还是免费的,可那一面又怎么能填饱肚子?
起止是填不饱,还把的馋虫勾得一窜一窜的。
于是,新改名为宁记小吃店的铺子里早已经满为患。
不仅屋子里的桌子还有小桌板前全部坐满了,连外面放出来的几个临时折叠桌子也全都被占满了。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脆抱着碗就蹲在路边吃。哪怕没有坐的地方,一
汤喝下去,也全都露出了满足的表
。
这无疑又给小吃店打了一个大大的广告。
不到一天功夫,宁记小吃店的名声就打起来了。
那天从早上十点起,店里的生意就一直没有停,根本分不出什么午市晚市了。
宁秀秀埋煮面,煮到最后
都要麻掉了。开始的时候她还有意的数了数自己煮了多少碗,后来完全数不清,基本上全部都是在机械的进行着。
好在有之前凉茶铺第一天开门时的经验教训,这一次宁欣提前做了准备。
不仅把药膳房的新晋员工能腾出手的全都召集了过来帮忙,而且提前几天就开始筹备开业需要的物料。
单炸面饼需要的特殊模具,她都一下子做了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