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地址: 找到回家的路】作者:楚无过2020年11月26第六章足足有一周,汪洋大海才渐渐
涸,变成了一潭巨大的沼泽。
地势高的地方重又冒出绿芽,正中央的庞大坟丘更是郁郁葱葱,连伫立其上的几株僵死老树都生机焕发。
还有那些横七竖八的篮球架,我们用了好几节体育课才把它们一一扶起。
我清楚地记得,好几张篮板背面都铺上了一层野菇菌,密密麻麻,像是倾泻而出的脑。
不知从何时起,校园里开始流传一则异闻:场上的地下尸骸已饱吸灵气,静待复活。
理所当然地,很快就有听到了鬼叫,目睹了鬼影。
谣言在玩乐间成为真理,以至于一天早自习后我们发现连绵起伏的数个坟茔都被上了带血的卫生巾。
为此教务处专门张贴通知,并下发到各班,教诲祖国的花朵们要加强科学素养,抵制封建迷信。
家属却不满意,执意要捉拿真凶。
由此展开了历时一个多月的校内大盘查。
结果当然不了了之。
然而那种迥异的氛围像是注枯燥校园生活中的一支兴奋剂,在痉挛的余韵消散后悄悄沉淀于肌体记忆之中。
作为一个传说,此事在以后的子里注定会被我们时常谈起,用以活跃气氛,或者确切地说——填充岁月在彼此间造就的生疏和隔阂。
另一则流言就没那么走运了,虽然也曾风光一时,但如今怕是再没会想起。
冰雹后的某个中午,蹲在小食堂门吃饭时,一个呆
激动地说:「出大事儿啦!」大伙埋
苦
,没
搭茬。
这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真的出大事儿啦!地中海被
死了!」我们这才抬起了
。
他咧着嘴,水都流了出来:「遍地是血,怕是活不了了」众
纷纷冷笑,这
急了:「骗你们被驴
好吧?傻
地中海老牛吃
……」声音低了下去,却在发抖:「骚扰一个
教师,被家属开了瓢,那个血啊」一下子我们都兴奋起来,简直要欢呼雀跃。
在对地中海表示切「同
」后,话题很快转向
教师,具体说是她的
子和
。
啊,不好意思,我们总是那么饥渴。
几天后,随着信息的进一步丰富以及借助我们超的想象力,
物、事件、过程都变得丰满起来。
有甚至据此写了一篇黄色小说,一度在男生间广为流传。
地中海是教务处副主任,主抓财务,按理说不管纪律。
但傻偏偏
瞎逛,瞅谁不顺眼轻则一顿训斥,重则写检查叫家长,是为校园厉鬼。
其实此和我家也颇有些渊源——确切说是他父亲。
在城里上小学那阵,这位乔老师教我们数学和音乐。
而若年前,他同样是母亲的恩师。
乔老师家就在西水屯,印象中有好几次,父母没空、爷爷又不方便,都是他捎我回家。
至今记得他那辆铃木小踏板,黑烟滚滚,嗡嗡作响,跑起来还没瘸子走路快。
还有他家二楼的鸽子——有几百只——扑腾起翅膀来,像层厚重的云,实在令艳羡。
以至于上初中后我很难把地中海和那个和蔼可亲的老联系起来——后者连毛发都那样浓密。
至于受害,据小道消息,是教务处的一位已婚
教师。
具体是哪个,谁也说不好。
我们没事就跑到教职工橱窗前研究一番,最后手里握了好几套可供选择的意方案。
后来也有说法声称不是骚扰,而是通。
我们当然不相信竟有愿意和地中海通
,但「通
」这个词无疑更让
兴奋。
据说,两经常在办公室搞,一搞就是昏天暗地,以至于
教师忘记了回家。
她丈夫饿得受不了,就跑到学校来,正好捉当场。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苦主起板砖就开了地中海的秃瓢,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开。
「如果不是110,」呆们信誓旦旦:「我们就永远失去可敬的地中海啦!」说来也怪,对我而言,初三生活除了忙碌,所剩无多。
依稀记得一个周末的午后,我们在杂都有半
高的
场上踢出来几条一尺来长的大鲫鱼。
表面光鲜,另一面却被蛆虫蝇蚁叮咬得面目全非。
可场上怎么会有鱼呢?或许有时候,记忆也不可靠吧。
然而,那长期被雨水浸泡而起皱的地表在烈晒下崩开的条条裂纹,那依旧茁壮茂盛、根茎却在偷偷泛黄的野
,却都又历历在目。
还有我们翻开鲫鱼时嗡嗡而起的黑色蝇群,总是携着让皮发麻的躁动时不时地溜出我的脑海。
教室里的鱼腥味似乎成了常态。
仅仅一个暑假,瘪的少
们都挺起了胸膛。
我总是不经意地发觉各种裤缝间残留的褐色污迹。
它们包裹着稚的
部,隐秘又让
恶心。
当时大街小巷都刷着红桃k的广告,有个傻煞有介事地告诉我们:「知道
的为啥要补血吗?她们每个月都要流好几桶,你说
费不
费?」开学后母亲带高一,倒是清闲了许多,偶尔我也会找母亲蹭饭吃,被小舅妈逮住两次后,就再也不去了。
我无法想象她当着众亲戚的面,拧着我的耳朵说:「这林林啊,离开他妈怕是没法活了,羞不羞啊」这样一来,我恐怕真的没法活了。
理所当然,我也就没时间再上工地。
记得开学前一天,母亲在被财务处告知学费已缴清,用那双湿漉漉的眼睛撇我一眼后,说:「等着!晚上回去再跟你算账」如你所见,当天吃过晚饭,在楼顶乘凉时,我亲的老妈子「严刑
供」了三个半时辰。
软硬兼施糖衣炮弹那套她学不来,无非就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我当然是临死不屈,坚决捍卫了一个英特耐雄纳尔的顽固本色及优良品格。
最后母亲撇撇嘴:「你就犟吧,一倔驴!」说这话时,却再已难掩那抹笑意。
邴婕却姗姗来迟,询问王伟超,他也不知。
直到开学一周后,她才又出现在课间的阳台上。
白衬衫,火红的背带裤,高高翘起的马尾,闪亮轻盈,一切如故。
只是柔弱的眉宇间会不经意地浮现出一丝霾,在一缕清风拂过后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远远地看着,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再次见到陆永平已是九月中旬。
由于初次探监不懂规矩,给拾掇了整整两大编织袋的杂七杂八——其中包括两个南瓜,都原封不动地拉了回来。
这次爷爷说什么也要喊上陆永平,「甭管有没有熟,拉上他总不会错」。
我当然不愿意去。
母亲本来也不去,但终归架不住俩老的死缠烂打。
依旧不吸取教训,只要能想到的,她都要给捎过去。
连一贯笑眯眯的陆永平都皱起了眉。
临行,陆永平按下喇叭,问道:「小林你真不去?」说着他眨了眨眼。
瞬间一阵惶恐的巨从我体内呼啸而过,几乎条件反
地,我望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