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节
文化大革命波及到黄岭小学,第一位起来造反的是谷长汉老师。
黄岭小学从地主的旧草房里搬出来,挪到了县道边上的新校址。新学校交通方便,教室充足,还专门盖了一栋带走廊的平房做为校长和老师的办公室。办公室前面是宽阔的操场,四周培了墙壕,墙壕内侧栽了三行杨树,树苗虽小,长得茂盛。
学校设施比较完备,师资也有很大提高。6德全和八先生教高年级,两人都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极负责任,教学质量在全公社名列全茅,在全县也有名气。从升学率来说,有的小学连一个也考不上初中,而黄岭小学的毕业班有一半的孩子进入庞妃中学。
相比之下,谷老师的弱点和卑劣都显露出来。高年级教不了,教低年级吧,他的拼音底子差,十几年的教学经历,竟分不开平舌和翘舌音,谷老师教的错别字,学生到了高年级,还得由别的老师更正,而孩子们的记忆非常牢固,更改过来很困难。
校长没办法,只得让谷老师教体育。小学的体育课就是领着孩子玩儿,每年一次的运动会也是本校组织,用不着衡量教学水平。只有少数孩子参加全公社的比赛,项目都是田径。像刘喜那样的淘气包,天生就能跑能跳,不用训练也能拿到名次。
如果谷老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完全可以在体育老师的位置上混到退休。谷老师不服气,觉得自己的教学能力比6老师还要强,他在学校造舆论:“我教书那阵子,6德全还没退黄嘴丫,他那两小子,没啥了不起,让我教高年级,升学率比他还要高。”谷老师找校长讨说法,校长的态度很严肃:“你别跟6德全比教龄,你和他比比教学精,你啥时下班?他啥时下班?你能做到那么大的付出吗?”在校长面前,谷长汉拉下大圆脸,皮笑肉不笑的表情时隐时现。校长也不愿过深地得罪这种人,改变态度说:“教体育也是革命工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不定咱学校会出个武状元。”校长见谷老师对他的话不往心里去,又拿出校长威严:“让你教体育是学校的安排,下级服从上级,这是组织原则,有意见也得保留。”他见谷老师还要申辩,用力一摆手:“你不用说了,还和6老师比什么?他拿的工资只有你的一半,付出的代价顶你俩!毕业班的成绩是他和八先生用心血浇灌的,把高年级交给你,谁还能考上中学?我看我这个校长也别干了!”
人的可贵之处,就是正确认识自己,能够接受批评。谷老师做不到,他虽然不敢顶撞校长,可心里是一百个不服气,觉得校长不识千里马,大材小用,便提出调到刘屯小学的要求。
谷老师缺乏教学基本功,政治理论却非常过硬,讲得也很动听:“刘屯是个偏僻的地方,别人不爱去,我去,革命知识分子就应该响应组织号召,遵循伟大领袖**教导,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谷长汉要求去刘屯小学,无非是两种想法,一是要挟学校,给校长出难题。当时师源紧张,一个萝卜一个坑,虽然体育老师不重要,这个坑也得有人顶。
另一个想法更阴毒。
这个道貌岸然的大圆脸,虽近中年,还不想打扫心里的肮脏,没忘记要占付老师的便宜。
付老师年轻漂亮,就像鲜艳的牡丹绽放在校园里,用她的开朗和美貌给大家带来欢欣和愉悦,师生们得到美,也得到温暖和亲切。有这么一种人,他们不是欣赏美,而是想把美据为已有,就像恶劣的采花人,为了取得美丽和芳香,而不顾鲜花的凋零。但是,付老师不是一棵任人摧残的花草,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有着崇高灵魂的人民教师!对谷长汉这样的赖皮,她每时每刻都保持着高度戒备,时间一长,两人不可能不产生隔阂。付老师丢裤子那件事,学校要求保密,而谷老师在背后大肆宣扬,故意败坏付老师的名誉,让付老师抬不起头。
付老师受到那段感情打击后,情绪一度低落,也曾猫在家里不出门,但她并没有消沉,她把全部热情都投到孩子们的身上,认真教学,闲话变得很少。谷老师的办公桌和她相对,两人低头不见抬头见,付老师没话说,谷长汉觉得她被击垮,并没有表现出长者的关心和同事间的理解,而是往付老师受伤的心灵上抹盐。不但用色迷迷的眼睛溜视他,还用秽邪的语言挑逗和刺激她。付老师因教学优异受到表扬,谷长汉的劣行表现得更甚。
善良的人都有同情心,或者鼓励弱者,或者帮助他人,谷老师正相反,喜欢寻找每个学生的毛病,习惯性地调查学生们的家庭成份,父母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犯错误的学生,会被他踩到地里,出身不好的学生,都受到他的歧视。他是同事的活档案,微小的瑕疵也逃不过他的眼睛,抓不到政治问题,就制造花边新闻。
谷长汉还不知道付老师的家庭成分,抓不到年轻付老师的政治把柄,唯一的进攻点是付老师丢裤子的事。他要多方位出击,包括在背后诽谤,直到让付老师认为自己是残花败柳,破罐子破摔,他再伪装成正人君子,成为付老师的救世主,让付老师依从于他,他轻而易举地得到便宜。但谷长汉想错了,他也不可能不想错,社会的脚步不会因小人意愿而倒退!付老师惹不起躲得起,主动离开黄岭小学,到了刚刚建校的刘屯。
一个年轻姑娘,去只有一个教师的小学校,这个地方又很荒凉,真是叫人不可思议。谷长汉又利用这些大做文章,并请缨,要到最艰苦的小学校,协助付老师工作。他的这些举止,被同事们看在眼里,包括校长在内,都知道他的险恶用心。校长说:“刘屯刚刚办学,一名教师足矣,吾校教师有缺,人材勿流也。”校长深知谷长汉没啥文化,故意用这半文半俗的语言对付他。但谷老师也不白给,他在心里说:“老私塾,会两句之乎者也就来唬人,我看你这老东西离被打倒不远了!”
文化大革命,给谷长汉带来机会,他拉拢本校教师成立造反派组织,老师们没有一个人支持他。他在扫兴的同时对所有老师都产生敌意,并发誓让他们都不得好。谷老师到新曙光中学联系,要成立红卫兵红岭兵团。段名辉不同意,说小学还没有成立红卫兵组织的先例。谷长汉提出成立红小兵团,段名辉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他和个别支持红卫兵运动的教师研究,做出决定:谷长汉任红岭小学红小兵团总顾问和教导员。
红小兵团由新曙光中学的红卫兵团统一领导,红小兵只限在本校活动,而且不可以去全国各地串联。
红小兵是新生事物,受到县高中红卫兵组织的肯定,他们派出代表来指导工作,辛新是代表成员。
文化大革命的开展,把这个单纯而善良的小知识分子搞得眼花缭乱,前途似锦,却又远不可及,她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观重新定位。少年崇拜的牛顿,詹天佑和居里夫人不再是她的偶像,包括鲁迅在内的文化名人更让她不屑一顾,而对权势和阶级斗争产生浓厚兴趣。初中毕业前,她对刘志有了爱慕之心,也曾用眼泪表示过对他的同情。而现在,他觉得同情是多余的,社会在某个时期对某些人的不公平是体现社会的进步。因为阶级斗争是残酷的,长久的,只有斗争的结果是永久的太平,永久的平等。有斗争就有斗争的受益者和被害人,这是矛盾两个方面的具体体现,辛新觉得自己是阶级斗争的受益者。就拿升高中来说,如果不取消刘志那些人的资格,自己就有可能被挤下来。虽然刘志被歧视、被剥夺人生的基本权利怨不得他自己,但他的家人肯定有问题,就是家人清白,也会查到有问题的亲戚。世上没有无缘无故地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社会不会无缘无故地让你刘志受委屈。
但一些事还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