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将你教得很好。更多小说 ltxsba.me”
姜皇后听了这话,有些坐立不安。圣是不是另有所指?
她正想着要不要起来代姜清认错,圣已经开
了,“阿谏,你可知错?”
杨谏以为自己甩锅成功,熟料圣竟还要惩罚他,只得苦着一张大圆脸,“我、我知错!请圣
责罚!”
圣点点
,这孩子虽然“熊”了点,但有一点很好,那就耿直,知错认错。虽然认了错下次不一定会改,但这种勇于承认的做法,圣
还是颇为喜欢的。
“这样吧,朕罚你打扫珍禽园一个月,抄写《孝经》百遍。”
看在杨太妃的面子上,圣再一次的宽纵了杨谏。
杨谏却哭丧着脸,呜呜,他最讨厌抄书了!
心里的小哇哇大哭,他还有恭敬的谢恩:“多谢圣
,我一定好好改过。”
圣很满意,越过闷
痛哭的姜清,将目光落到唐宓的身上:“胖丫
,今天你也受惊了,朕再赐你一套文房四宝,回去后好生读书,可好?”
知道自己确实无法推辞常乐乡君的封赏,唐宓便将此事放下来,听了圣的话,她
雕玉琢的小脸上满是开心,“谢圣
恩典。”
说完,她又有些犹豫的看向那条小绿蛇,小声的问道:“圣,这条小蛇很漂亮,您能赏给我吗?”
圣有些愕然,“你、你不怕?”
这条绿锦蛇无毒,但还是有会把它当做竹叶青。这样艳丽的绿蛇,胖丫
居然不害怕。
“它很好看,和我家小翠很搭配。”唐宓故意没说自己害不害怕的问题,而是将话题引向了自家的绿毛鹦鹉。
“小翠?就是你养的那只会骂的鹦鹉?”圣
听十八郎说起过,不禁也来了兴致。
“回圣的话,小翠不光会骂
,它还会背书、背诗呢。”提起家里的宠物,唐宓顿时变得眉飞色舞起来。
圣兴致勃勃的问道:“哦?它还会背书?都会背什么书?什么诗?”
唐宓掰着小胖手指,“嗯,小翠会背《太公家教》、《三字经》,还会背《诗经》哩。”
“《三字经》?就是唐太府的遗作?”近两年来风靡整个京城文化圈的蒙学读物?
唐宓用力点,“是啊是啊,《三字经》正是我阿翁编纂、我阿爹阿娘整理成书的。”
圣微微颔首,“唐太府不愧是一代大儒,王怀瑾和唐氏也当得起唐氏传
的重任。好,好啊。王怀瑾和唐氏对蒙学有功,该赏~~”
于是,圣大笔一挥,将王怀瑾从太仆寺调
崇文馆,从七品小官升至五品。唐氏妻凭夫贵,获得了同等级别的诰命。
至于唐宓同学,则捧着绿锦蛇,和李寿一起离开了太极宫。
“胖丫,今天的事,你不必太过在意。姜清她——”李寿看得明白,今天的小蛇事件,纯属姜清闹腾出来的。
他想着,估计阿舅也清楚其中的关节,这才加赏了王怀瑾夫。
唐宓却笑得眉眼弯弯,猛地冒出一句:“十八哥哥,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惜姜清没有。
李寿楞了一下,旋即明白过来,大笑出声,“没错,没错,脑子是个好东西啊。”偏偏宫里有那么多不长脑子的。
……
脑子确实是个好东西,姜清没有,王鼐似乎也没有,此刻他看着八百里急报,整个陷
了沉思……
第o56章西北无战功
八月底,西北镀金团,哦不,是西北援军正式开拔。
王怀恩也跟随大军出征。
西北战事已经接近尾声,此次增援,更多的是为了巩固战局。
大军都明白,这只是官方的说法,事实上,增援西征,根本就是一场白赚功劳的镀金之旅。
所以,京中许多世家、勋贵乃至皇亲,都想把家里的纨绔子弟塞进增援的大军之中。
圣也知道臣下的想法,他不是个小气的
,且现在正是他收拢
心的时候,在不动摇朝廷和皇家利益的基础上,他也乐得顺水推舟。
大笔一挥,圣大方的将那些纨绔子弟全都加到了增援大军的名单中。
三万援军,竟是有十分之一的宦官子弟,啧啧,就这个比例,王怀瑾和唐氏都不看好所谓的西北援军。
“西北无战功!”
升任崇文馆的王怀瑾,专门负责图书管理,整里在书海里打滚,他原本就文雅的气质愈发浓郁。
尤其是他受岳父的影响颇,虽然只是一些游记、手札,但王怀瑾受益良多。
再加上唐元贞的刻意引导,王怀瑾越来越像魏晋名士。
只见他一身白色的宽袖长袍,发披散着,慵懒的靠着凭几,中间摆着一壶茶,与妻子闲聊。
“无功也就罢了,怕只怕还会有过。”
唐元贞更加不看好那支由纨绔子弟组成的援军。
这些是什么德行?整
里吃喝玩乐、斗
走狗,享乐的事儿,事事
通,而正经事却啥都不会。
跟那些比起来,王怀恩都算上进好青年了。
这么一群乌合之众,且个个出身不俗,到了外,还不定怎么肆无忌惮哩。
总管西北战事的蒋忠,亦是开国功臣。
只不过比王鼐那伙年纪小些,是开国老将们中的小字辈儿。
圣即位后,有意压制那些战功彪炳的老将,重点启用似蒋忠这样的中轻力量。
此次西征高昌,便是蒋忠第一次以主帅的身份统领大军。
蒋忠明白圣的心思,战场上十分骁勇,不到几个月的功夫,便将高昌国打得七零八落,大军直
王宫。
高昌国王递了投降书,蒋忠不敢再攻,将投降书送往京城,听由圣裁决。
圣要的是吞并高昌,扫平大梁通往西域的道路,而不是收纳一个附属国。
只是那时西北军已经连续作战几个月,需要休整,这才有了“援军”。
“蒋将军到底资历浅些,面对那些同袍的子侄,甚至宗室的子弟,未必能拿出大总管的气势来压制。”
王怀瑾轻啜了一茶,淡淡的分析道。
“是啊,所以我才说,西北不去也罢。”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