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啪~~
书房里,非常安静,除了棋子落定的声音。
李寿也不急,就那么直挺挺的站着。
好半晌,李其琛才将手里把玩的几枚白子丢进旗盒,棋盘上,黑子已然将白子团团围住,胜负已定!
李其琛抬起,露出了俊美的五官。
如果唐宓在这儿的话,定会惊呼:难怪李寿长得这么好,原来有个帅老爹啊。
李家几百年世家,富贵了几十代,哪怕最初的老祖宗是个无敌大丑男,经过一代代的基因改良,传到李其琛这一代,也能够进化到近乎完美的境地。
看到李其琛的相貌,世也就能够理解,为何李其琛在与郑攸宁(即平阳长公主)和离后,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迎娶前朝公主的原因。
没办法,颜即正义!
谁让李其琛长得太好了呢,哪怕是个二手货,也有当朝皇家公主抢着要。
李寿更逆天,专挑父母的优点长,站在李其琛面前,只会让发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慨。
不过,李其琛身上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是李寿现在还没有的。那是一种岁月的沉淀、一种生的积累,用后世的话说,李其琛妥妥一枚成熟稳重的老
部。
“知道我为何唤你过来吗?”
李其琛细细打量着李寿,看到长子肖像自己的面容,心中生出无限感慨:当初那个倔强的小家伙,如今已经长大成,眼瞅着就要说亲事了呢。
对于李寿,李其琛是愧疚的。
当初迫于家族的压力,他不得不跟郑攸宁和离。
前一刻还恩的夫妻,后一刻便成了陌路
。
哦不,根本就是仇。
与郑攸宁和离,李其琛难过和不舍。
可舍弃李寿,李其琛更多是心痛和无奈。
他,堂堂世家李氏子,当朝有名的才子,婚姻不由己也就罢了,弄到最后,竟是连亲生骨都不能相认。
后来前朝覆灭,新朝建立,郑家坐了江山。
李氏族又吆喝着要让李寿认祖归宗。
李其琛内心渴望儿子能回来,却看不得族们那势力的丑陋嘴脸,更不想让儿子觉得,他李其琛之所以认儿子是为了
结郑氏、重新链接与郑氏的联系。
但,仍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在家族利益面前,李其琛再一次屈服了。
郑寿变回李寿,李寿却依然住在郑家的皇宫里。
对此,李家很有意见,但也明白这是先帝最大的退让,他们见好就收,也就没有继续闹下去。
当然李家也没有就此对李寿放手。
李家会时不时的往宫里送东西,虽然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儿,但重在一份心意。
好让郑家知道,他们李家并没有忘了李寿这个子孙。
也让李寿明白,不管他住在哪里,他都姓李,是赵郡李氏的子弟。
李家对李寿一直表现得非常热,除了李其琛。
过去十几年,李其琛对李寿的态度很怪,内心明明非常疼惜、怜这个长子,表面上却淡淡的。
从未对李寿展现过“慈父”的模样,也从未表现出对李寿的关心和在乎。
很久以来,很多都怀疑,李其琛是不是不待见李寿啊。
有时连李寿自己都觉得怪,明明他从父亲身上感觉到了一种温暖,可父亲却总是板着一副面孔。
虽然李其琛没有打骂过李寿,但李寿总觉得他与父亲之间隔着一层什么。
不过……李寿也不在乎。
他有阿舅。
阿舅给了他最需要的父,李其琛如何,他已经不在乎了。
其实,李其琛之所以会这样,根本就是不知该以什么姿态来面对李寿。
“儿不知,还请父亲明示!”李寿恭敬如常。
李其琛暗暗在心里叹了气,“你今年已经十七岁了,该说亲事了。对此,你阿舅和阿娘可有什么章程?”
若是换做次子,李其琛哪里会这么小心翼翼的询问,直接就给定下来了。
可对李寿,李其琛只觉得底气不足。
李寿心里一跳,他早就猜到父亲会跟他提这件事。
这些子,他也正琢磨着怎么把这事含混过去,只是还没想到办法,就被父亲拎来询问了。
自古以来,婚事讲究的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如果李其琛觉得某家的小娘子好,他完全有资格直接将亲事说定,然后给李寿办。
对此,就是圣和平阳长公主也没有话说。
更不用说李寿这个当事了,他根本没资格主导自己的婚事。
李寿暗自苦恼了好几个月,他先是跟阿舅通了气。
所幸阿舅是真的疼他,好容易才松了,可以帮李寿拖一拖,却不能保证拖太久。
毕竟李寿姓李,就是皇帝,也没有手臣子家事的道理。
“回父亲,阿舅说,儿年纪还小,还需历练两年,待弱冠后再成亲也不迟。”
李寿斟酌着措辞,缓缓说道,“至于阿娘,她说全凭儿自己的心意。”
李其琛眉微蹙,李寿这话的意思很明白了,郑家兄妹不想李寿现在就议亲。
唔,他们这么说,到底是真的不想让阿寿太早成亲,还是信不过李家的眼光,觉得李家挑的亲家不够好?
“父亲,儿、儿也觉得现在议亲太早了,”
李寿觑了眼李其琛的表,低声说:“儿去年才
亲卫,仕途刚刚起步,儿想等仕途稳定了,再寻亲事也不迟。”
胖丫太小啊,他还要等个十年八年呢。
唔,就等他做了虎贲中郎将,手握实权之后,再谈亲事吧。
估计到那时,胖丫也该及笄了。
李寿对于自己的仕途很有筹划,他知道以自己的出身,绝对少不了官儿做,可问题是,他不是混吃等死的纨绔,他也有抱负。
正好胖丫还小,在等她成长的这几年,他可以放手拼搏,靠自己的努力挣个前程回来。
到那时,去王家求娶,也够资本不是?!
李其琛没有说话,定定的看着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