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的恩之
,郑家上下对她都十分包容,这也纵得她愈发泼辣、蛮横。
有个粗鄙、不讲理还重男轻的祖母,并不是郑氏姐妹不肯回郑家的原因。
主要还是因为姜氏心系娘家,觉得自己已经嫁豪门,可自家还是个寒门土鳖。
她便想着提携一下娘家的子侄们。
姜氏眼界有限,她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居然是联姻……
第471章撑腰
其实联姻也不是不可以。
经过大梁两代君王的持续努力,随着科举的大肆推行,世家的权势逐渐被削弱。
士庶不婚的旧例正在被渐渐打,越来越多的世家开始跟寒门结亲。
但被世家选中的寒门子弟,无一不是肯上进、有才能、有德行的大梁好青年。
反观姜家的那一群后辈,实在跟“好青年”三个字沾不上边啊。
“娘子,郑家的丫鬟说了,姜家出身行伍,这倒也没什么,京城的勋贵绝大多数都是军功起家的。”
阿韩撇了撇嘴,不削的说道:“偏姜家的拿着粗鲁当率直、拿着无礼当豪爽,好歹也是官家子弟了,却不学无术,整
里打打杀杀,可让他们真的上战场,又个个不敢——”
说到最后,阿韩都不知该如何评价了。
“这样的,慢说是世家贵
了,就是好
家的小娘子也不愿意嫁啊。”
世家再败落,世家再不值钱,也不能这么被糟蹋!
“更可恶的是,姜氏不看重子,对于那些孙
们更是像看待货物一般。”
说着说着,阿韩都有些气不过,“姜家子这般不堪,姜氏不但想把家里的小娘子许给姜氏,还、还竟唤来好几个小娘子来见客,让她的侄媳随便挑!”
而郑宝两姐妹便在其中。
唐宓闻言,顿时也变了脸色,“姜氏这般荒唐,郑家竟无
劝阻?”
世家小娘子是何等清贵,姜氏居然这般折辱,她出身低、没见识,行事不妥也就罢了,怎么郑家上下都不管上一管?
“一开始,郑家阿郎看在她是恩之后,又体谅她出身不好,没学过什么规矩,行事难免不周全,即便姜氏做错了事,也不忍太过苛责,”
阿韩叹了气,缓缓说道:“时间久了,姜氏被纵得愈发不堪,为
处世也越来越上不得台面。待郑家阿郎想管的时候,已经管不动了。”
姜氏不但是恩之后,肚子还格外争气,五年生了四胎,个个都是男丁。
生了这么多儿子,姜氏的底气不是一般的足啊。
看着这些孩子的份儿上,郑家阿郎根本不可能真的下狠手处罚姜氏。
而且姜氏虽看着蛮横、骄纵,却也不是真的不管不顾的一味蛮,她做的某些事,让
哭笑不得的同时,却从未触及郑家的底线。
就拿“联姻”这件事来说吧,她挑选的孙,基本上都不是她的亲孙
,而是那些庶子所出的
儿。
比如郑宝和郑宛。
至于她自己亲生的,姜氏比任何都要宝贝。
郑家阿郎见她没有糊涂到底,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毕竟庶出不比嫡出,若是舍出一个庶子所出的儿就能让姜氏消停,郑家阿郎也不会拒绝。
再一个,姜家虽然种种不堪,有一点却很让郑家另眼相看。那就是有钱。
大家都懂得,打仗什么的,太能赚了。
姜家许诺,若是能娶得郑氏,定会奉上丰厚的聘礼!
一个不怎么重要的庶出小娘子,能给家族换回大笔的银钱,这买卖,怎么看都划算啊。
郑家虽然出了个宰相,但郑家的也多啊。
郑氏在京城的就有十六房,每个房又不知有多少子孙。
再多的资源,也不够这么多来分。
所以,除了嫡支,以及极少数的一两房,其它十来个房的
子过得并不如意。
不少家,除了一个高贵的姓氏,再无其它。
若非顾及郑文渊的名声,那些生活艰难的家,估计都要去“卖婚”了。
与姜家联姻,因为已经有了姜氏的先例,所以并不算丢。
郑家既能得到实惠,还不会落个“卖婚”的骂名,郑家阿郎让老妻说了几次,竟也有些心动了。
郑勋,也就是郑宝郑宛的父亲,是个疼妻子、
儿的。
他觉得自己不能选择出身,却能决定自己儿的命运。
跟李敬芝商量了一番,第二天,李敬芝便悄悄回了趟娘家。
当天下午,顾氏便派了个有脸的婆子,以李家的名义,将郑宝和郑宛接了过来。
这一住就是两年。
堪堪躲过了一劫。
你以为这样就天下太平了?
错!
姜氏的好生养可是家传的,她的母亲一气生了五个儿子,而她的五个嫂嫂也都无比给力,每个
生了四到六个不等的儿子。
如此,姜氏的侄孙足有二十多个。
郑家嫁了一个庶子所出的孙儿,换回了一千两黄金外带一个京郊小农庄。
郑家阿郎和姜氏都尝到了甜,看看后院还有好几个便宜孙
儿,跟姜家一合计,得,再选一个嫁到姜家吧。
而姜家最得宠的一个孙子正好比郑宝两姊妹大一岁,怎么看都是她们两个最合适。
姜氏盘算了一番,正想着怎么跟顾氏打擂台,好把两个赔钱货接回来。
偏巧李家就出了事,李其璜一家被赶出了李家。
顾氏这一走,郑宝郑宛也就没了靠山。
姜氏想着,因着李立德,李寿定然恨极李其璜,而郑氏姐妹作为李其璜的外孙,估计也不会受李寿夫
的待见。
如此,她派去接,唐氏应该很乐意把
打包送走。
结果姜氏满怀期望的等了小半天,等回的却是李家的拒绝。
“啥?李家不肯放?”姜氏一双三角眼登时立了起来。
堂下跪着的婆子在李家枯坐一上午,也积了一肚子的怨气,听姜氏似是动了怒,赶忙添油加火:“好叫太夫知道,老
去了李家,连李家娘子的面儿都没看到,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