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未能安眠的不止是第五伦,还有黄皇室主王嬿。
她所处的定安馆,位于宣平门大街以南,安门大街以东,第五伦前进
常安,又出门给士卒饷,数次经过。每次第五大将军一来,都会博得整条街的士卒呼喊一片,他们一嚷嚷,定安馆里的宫
婢就怕得要命。
“不要怕。”
王嬿宽慰众,可她心里也没底。
这是两百年来,常安次被外来者攻,当初项羽
咸阳的残
鲜少有
知晓,但谁会相信,外
那群肮脏散
的大兵,是秋毫无犯的义军呢?更何况,还有在南阳遭受过
家之灾的
丽华,对王嬿讲述战争的残酷。
丽华觉得,自己当初幸而是被严尤军中一个与刘秀有故,名叫任光的粮官点名保护,还给押送她
京的士兵塞了贿赂,才免遭羞辱。
好心收留她的王嬿,如今却也面临相同的处境,为刀俎,我为鱼
。
“就算要死,我也宁可死在长安,死在孝平皇帝身边,而非跟着父亲,亡于荒野。”
王嬿格里带着些执拗和刚烈,这两
来,她手边的匕就没离身过,一旦有兵卒冲进来无礼,她便要举刃自尽!
王莽以新篡汉,她身为汉朝皇后,无可奈何;如今新室即将覆灭,作为长公主,她又能做什么?仅能做的,也只有保全自己最后一丝尊严。
还是丽华向王嬿哀求,勿要轻易舍生:“婢在南阳时,与舂陵刘文叔有婚约,只差请期亲迎,而第五伦与文叔亦有故
。”
当初第五伦去南阳,虽未能与刘秀见面,但二相互赠玉的事,在当地很出名,虽然刘秀是个小
物,但第五伦还派
去征辟过,或许……
丽华想着,或许自己亮出身份,出面请求,能让第五伦善待黄皇室主,若能如此,也算对王嬿报答救命大恩了。
但麻烦之处在于,第五伦虽派将定安馆保护起来,可却忘了有王嬿存在一般,对她们没有半分理会,想拜请都没门路。
正在此时,外面却又嘈杂起来,使得定安馆再度慌,王嬿又握住了匕,
丽华连忙出去看个究竟——自从大
以来,定安馆的官吏婢
跑了不少,如今
丽华反而成了王嬿最信任的
。
不一会,她便返回禀报。
“太后,外有
来宣令,说禁令已经解除,兵卒各归营垒,从明
起,两市恢复货殖,百姓可出门购粮。”
王嬿狐疑,即便解禁,百姓肯定会惶恐不敢信,不至于立刻有这么大的阵仗吧?
丽华道:“是第五将军让
召集各闾里正、什伍带着民众,出门观刑,说是要在东西市,公审民贼。”
……
公审早在天刚亮后,就在苍龙阙以东的汉时丞相府中举行了。
第五大将军高坐堂上正中,右边是一众亲信,诸如第八矫、任光、冯衍等;左边是降将和渭北豪强的代表,立国将军赵闳、宁始将军史谌、邛成侯王元等位列其中。
既然第五伦打的旗号是“诛”,虽然恶王莽跑了,那若不逮着几个从恶喊打喊杀,那这趟
京,岂不是诛了空气?
于是,最喜欢记小本本的第五伦,遂列出了一个“民贼”的名单,此刻便由冯衍宣读。
“故五威司命陈崇,大兴冤狱,阿谀取容,壅塞下。”
“故太傅、平化侯唐尊,以虚伪言行来窃取名誉地位,为表率,误
子弟。”
“故明学侯张邯、地理侯孙阳,为莽制作井田制,又改地名官名。”
“故纳言鲁匡,设立五均六筦制度,毒虐工商。”
这是抓到的五个,除陈崇外,有两位是随王莽出奔,落在后
,被越骑营赶上生擒带回;地理侯孙阳躲在里闾间,被
举报见俘;最后一个鲁匡,早已下野,住在老家平陵县过
子,却被被王元擒了带来。
冯衍读完后,在内心里暗暗腹诽:“彼辈皆是当年公孙禄在朝堂上痛骂,请求王莽杀掉的。明公厌恶公孙禄欲复汉家,令我将其除去,但其所恨者,却与公孙禄相差无几。”
也有例外,比如当年被公孙禄列为罪第一的刘歆,因是第五伦一起造反的同伙,是可以争取的“朋友”,如今暂时被划去。还有国将哀章、太师王匡等
,远在洛阳,也暂时审不到他们
上。
且说今这几
,率先喊冤的,是地理侯孙阳,竟直接往王莽
上甩锅。
“改地名、官名之事,皆乃陛下之愿也,我不过是奉命而为,哪敢自作主张?”
孙阳开始絮絮叨叨说起让天下困惑不解的事:王莽为啥总
改名。
“陛下一心恢复周制,故而官名、地名皆欲应经典,削汉时十三州为十二,又据《尧典》里‘宅,南’典故,改
趾为
州,又依照《禹贡》,合凉州、司隶为雍州。”
“陛下厌恶戎狄蛮夷,故边郡多改为威戎、镇蛮之类;陛下喜欢有不喜欢无,故无锡、无盐改名有锡、有盐;陛下又偏符字,故沛郡改叫吾符,定陶改叫迎符。”
“兖州有个亢父县,陛下觉得这个亢字不孝顺,改成了顺父。”
明明是严肃的公审,但第五伦怎么感觉自己想笑啊,看看左右,憋笑的也不在少数。
甩完锅后孙阳再度喊冤,认为自己只是小过错,先前只是一时糊涂,怎么就成罪犯了呢?
“使吏、民不便,如何能说是无罪?“
任光当过地方小吏,开始替第五伦痛斥这孙阳,有些地方一年之内改了五次,连章都来不及刻,更别说常使用了。官府行文布告,不得不在地名后
加括号,说这是汉的啥啥啥地方,连王莽诏书,都不得不加旁注“故汉xx郡”,否则没
看得懂。
这时候,邛成侯王元起身拱手道:“既然孙阳有罪,大将军,依我之见,不如下令,凡新室所改名号,一律恢复其故名。”
当其冲,就是要将常安,改回长安!
王莽改变了天下地名官名,然后,第五伦又改回去?
这一改,不就回到汉时旧名了么?别以为这是件小事,在崇尚凡事“必也正名乎”的时代,此事有重大意义,第五伦瞥了一眼王元,他究竟是心急快,还是有所图谋。
故而第五伦摇道:“天下
刚习惯新时地名,忽然更改,岂不是令百姓又不方便?此事不急,只先取消王莽宣布用错地名要处罚的禁令,使民、吏各择其习而用,
后再顺应民义,因其方便而选。”
这件事先拖着,接下来是帮助王莽管经济的鲁匡,五均六筦制度便是此手笔,他只垂着
不说话,仿佛一切默认,最后才道:“国师与我筹办的五均六筦本是善政,若是推行得当,足以不加赋而国用足,只可惜用错了
。”
他根据王莽示意,将盐、铁、酒、铸钱等经济事业,收归政府官营,并征收山泽税,乃至于在五都设五均司市师,管理市场、物价与征收工商税,这不过是汉时桑弘羊故伎,只加了个官府给工商贷款的新政。
然而五均六筦造成的坏,却比汉武帝时的民生凋敝还恶劣,鲁匡却不认为是政策的问题,是他用
不当而已。
第五伦立刻批驳道:“被举者有罪,举者牵连,更何况,汝自以为管仲、桑弘羊,实则不过是荣夷公之流,使得天下无数毁弃产业,汝若无过,孰
有过?”
而接下来的被押上来的唐尊、张邯就更加不服,虽然都狼狈不堪,但这两位不愧是王莽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