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地往下流。
海珠无声地叹了声,伸手搂住小姑娘的肩,生疏地安慰:“不哭了,大姐会陪你长大的。”
“我想爹了。”怕吵醒大弟,冬珠不敢哭出声,咬着手背说:“如果爹没死就好了。”
一个月前,齐父跟齐二叔想赶在禁海前多捕捞点海鱼卖,两
冒险在一个风平
静的
子撑船出了近海。不料遇到了暗流,船翻了,齐父溺水没了命,齐二叔被风
拍到礁石上捡回一条命,脊背上的骨
却断了,
瘫在床上吃喝拉撒都要老娘照顾。
雪上加霜的是小半个月前,原主在
落后搭船去红树林的滩涂上赶海,踩到海蛇摔到礁石上,右腿被礁石上锋利的蚝壳划了几道
子。原主的娘掏尽了家底才给解了蛇毒,小姑娘却没抵住反复的高热,小小年纪就没了命。
腰上搭来一只手,海珠下意识去躲,低
看见睡着了还瘪着嘴一脸哭相的小子,她卸下手上的动作,僵硬地由他抱着。
罢了罢了,借原主的身体得以重活,给
家养弟妹也是应该的。
腿上的胀痛难忍,海珠想睡也睡不着,只好一动不动地闭眼养,重温原主留下的记忆。两
同名同姓,她在异世时已二十五六岁,在外闯
好些年,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原主这个十三岁的小姑娘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三十多里外的码
,最常做的事是
落时跟村
一起去赶海,其他时间就是在家照顾弟弟妹妹,
子过得简单却也快活。
上三竿,村里赶海的
回来了,屋外有了说话声,空气里鲜咸的味道愈发浓重。
“海珠?冬珠?”
海珠听到门外有
喊,她坐起来应声,躺在床外侧的冬珠也醒了,迷糊的下床穿上鞋往外走。
“大姐——”风平醒来想起娘已经离开了,抱着枕
瘪嘴闷声哭,“我想去找娘。”
“等我腿上的伤好了就带你们去找娘,别哭了。”海珠看到枕
下的几角碎银子,这几两银想必就是那个美貌尚存的
改嫁的聘银,银子留下养活三个儿
,还带走了在吃
的小儿子。
“姐,五堂叔送了一兜生蚝和两条小鱼。”冬珠在屋外说,“我来煮饭,生蚝煮粥可行?”
鱼获是族祠送来的,赶海和出海的
家得了鱼获都会上
一部分,用来供养村里的孤儿。原主的母亲改嫁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她一个不敢出海捕捞的寡
养不活四个儿
,她走了,族里自会照应没父没母的孩子。
屋外响起淘米声,海珠拎着伤腿扶墙蹦了出去。海边风
大,水汽又足,村里的房屋都是石
垒的,缝隙用泥沙堵着,看着不大美观,却足够耐用。屋外是热辣的太阳,一出石屋,
露的小腿被晒得生疼。
“姐,你回屋躺着,我来煮饭。”冬珠生起火,起身要过来扶她回屋。
海珠摆手,她瘸着腿坐在门
的椅子上,一只眼瞟着远处的汪洋大海,一只眼不时盯着水盆里鲜味十足的生蚝,闻着味儿就好吃,跟这相比,她上辈子吃得都是垃圾。
“姐,吃一个?”冬珠撬蚝壳时问。
“……不了不了。”海珠咽下
水,瞅了眼腿上肿得发亮的伤
,说:“伤好之前我不能吃这些,晌午我吃白粥。”
“喂小弟一个。”她说。
风平蹲在门
翘首以待地看着院外的河道,但凡有船过来他就伸长了脖子,对喂到嘴边的生蚝皱眉拒绝,他不喜欢吃。
“娘不会回来了,你把海看
了也看不到
。”冬珠自己吃下蚝
,气哼哼的。
海珠瞅她一眼,说:“等我伤好了我带你们去找她。”
冬珠闻言撅了下嘴,没言语,脸上的不平没了,烧火时盯着那快有大腿粗的小腿,思索着什么时候伤才能好。
“待会儿吃了饭你随我去镇上看大夫,我这腿要排下脓。”海珠挥走闻着味飞过来的苍蝇,对风平说:“你下午跟着阿
,别
跑,我腿能走了就带你去找娘。”
“好。”风平点
答应。
第2章
烈
高挂,河道里波声涛涛,河面上飘着十几艘渔船,穿着短褂的渔夫露着结实的黝黑膀子站在船
撒网。
到了禁海期,渔民捕捞只能在淡水河上。
冬珠送风平去阿
家,海珠倚着墙在门外等着,她饶有兴趣地打量着一切,在记忆里翻看千万遍都不如亲眼目睹来得新,这就是存在于封存资料里的古代,农耕时代的渔民生活,真正的看天吃饭。
“海珠,你出来做什么?”船上的
高声问,“腿上的伤好了?”
“没好,想去镇上找大夫看看,我在等冬珠回来。”
听到声,下游邻近的一户
家走出来一个高个子
,她抬手遮眉往海面上看,看了一会儿说:“待会儿让你叔送你们姐妹俩过去,要是晚了就等天黑
退了再回。”
两家往
关系较好,齐父还活着时两家处得比一般亲戚还亲近,齐父身亡后就是郑大叔撑船接回来的。
“那就劳烦郑大叔了,婶子你吃饭了?”海珠没假意推拒,她初来乍到,举目无亲可求助,仅有的一点底气就是那几角碎银子。要不是腿上的伤没法耽搁,她也没打算动这几两银子。
魏金花“嗯”了声,看见冬珠跑了过来,她进屋去喊睡觉的男
。
郑家的船就拴在门前的河边,木船似乎被鱼腥味浸透了,比太阳底下晒的咸鱼味儿还大。海珠坐稳后拉着妹妹让她靠自己身上,冲跨上岸的魏婶子挥手。
橹浆摇动,木舟离了岸。
“哪儿去?涨
了。”河道上打渔的船让出路,相熟的渔夫随
问。
“海珠的腿不舒服,我带她去镇上瞧瞧。”
“她娘上午走了。”
“嗯。”当着两个丫
的面,郑海顺不欲多说,打岔问:“没空网吧?”
“三两条,忙活半天够换两碗糙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