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底发誓要一直为小姐效忠, 不想回家后小姐待她极好,让她跟着学识字算账,又带她来店里活。
虽说她的工钱奖金不能跟其他比, 可每个月也足有好几贯钱呢!
小姐用言语和实际行动教会她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 靠山山倒, 靠跑, 只有自己立起来才是根本,最好掌握一门安身立命的本事,手里拥有一定的银钱,往后再不必将自己的命运
托到别
手中。
这样一门心思为她打算的小姐,连她的生身父亲都比不了,简直是再生父母,贞娘很感动,从此努力跟着小姐学本事,私下赏的奖金也听话的原封不动攒起来。
只有一点贞娘不想从命——小姐让她好好工作攒钱,不仅是攒赎身费,最好还要多攒点钱作为赎身后的营生,反正她现在也还小,再工作个六七八年,二十岁之前赎身开始新生活也不晚。
贞娘听话攒钱既是格使然,同时也生怕做得不好让小姐对她失望。
自从到了沈家,不仅小姐全心全意为她打算,老爷和太太对她也极为宽厚,从不厉声训斥,更别说像以前的父母那般对她动辄打骂了。
连小姐的弟弟们都是小姐一般的菩萨心肠,最小的三少爷起初不懂事,听街坊婶子和玩伴们说了什么,对她和一块来的李婶陈婶稍微有些颐气指使,也远称不上过分,小姐和老爷知道后却流教育了小少爷一番,小姐更是让小少爷第二
正式向她们道歉,那之后小少爷又变回了小仙童的模样,每每乖巧懂事喊她贞阿姊,喊得她心都快软化了。
不懂事的三少爷尚且如此,在外进学的大少爷二少爷,听闻是小姐一手带大,更是被教导得进退有度、知礼守节,从不恃强凌弱。初见时两位少爷便是书生装扮,一身俊逸的青衫、戴儒巾,虽是三
身,已经初显读书
气度,除了在小姐面前跳脱了些,对外言谈举止温文尔雅,贞娘完全能想象他们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模样。
沈家这样好的和和谐友□□氛围,是贞娘从未见过也想象不出来的,在这里的半年多,更是她梦寐以求那种的生活,她决心要跟着小姐一辈子的,除非小姐不要她、赶她走,否则她攒再多的钱,也绝不拿去给自己赎身。
打定主意的贞娘每天勤勤恳恳工作,把小姐的话当圣旨一般,即便小姐这阵子不常来烧烤店,只叮嘱她好好帮新来的青娘小姐适应环境,贞娘也一丝不苟的执行者,全心全意配合青娘的工作。
贞娘这种身份和格,放到别的地方其实很容易受到职场霸凌,也就是老沈家和老徐家的孩子们,在各自的老家
子过得如何不论,在城里
眼里统一都是乡下
,本质也确实没见过太多世面,对丫鬟
才这种特殊工种的认识就不算
刻,又有沈丽姝时常强调公平公正原则,以及繁忙的搬砖任务,小伙伴们也没时间体会高
一等的感觉。
都是打工,谁又比谁高贵呢?
因此新完新加的小伙伴,大家就各忙各的去了。
毕竟大多都是沉迷工作无法自拔的直男,感上没开窍,对新来的小姐姐唯一特殊的地方,也就是他们被沈丽姝培养出了点绅士风度,安排累活重活的时候稍微关照她一些。
现在青娘来了,自然也不会因为贞娘的身份就戴上有色眼镜,贞娘十分关照她,她也觉得贞娘柔和又能
,还识字,长得也好看,不愧是跟姝娘一样土生土长的城里姑娘,青娘还挺稀罕的,俩
孩很快就一见如故,相处十分融洽。
在贞娘的帮助下,青娘不但工作进展顺利,进城后的生活也安排得井井有条,让沈丽姝彻底没了后顾之忧,她才能专心去张罗酒楼开张事宜。
不过发现一个月都过去了,自己竟是全然没关注过堂姐的状态,沈丽姝也挺过意不去,抓住机会补救了一番。
青娘很体谅堂妹的业务繁忙,反过来让她不用担心,自己一切都好,为此还采飞扬的举起例子,“姝娘你不知道,我们家现在收拾得也不错,我娘来过两回,婶娘让陈婶陪她去街上帮我们添置了好些家具,都是实用又好看的。”
四伯母都去她家做客了,她娘自然是事无巨细都告诉了沈丽姝,因而她只是笑着点:“我知道,只是四伯母怎么一个
进城,也不把荷娘带过来看看你和跟四伯?”
青娘无奈道:“荷娘放心不下那些羊,不肯跟着来。”
沈丽姝心想很好,看起来格软弱的堂妹竟然也有工作狂的潜质,再培养培养,说不定也是好用的工具
,面上笑道:“那等农闲的时候,让四伯母带荷娘一块进来多住几
,你和四伯去申请调休,陪她们游玩汴京,荷娘必定拒绝不了。”
青娘挺心动的,又不好意思,“那我们都进城了,留爷他们在老家,也不太好。”
“爷也可以一块进城玩几天,我家如今住得下。”沈丽姝说到这里又笑道,“你也不用觉得为难,爷
已经被咱们说动也来城里买房了,约莫就是这两年的事,到时候咱们稍微帮衬一下,让爷
早
进城享福。”
想到长辈们在叔父和姝娘的劝说下,不但同意了她买城里的宅子,他们也被说得动了心思,决定一家子都努力搬进城,青娘便觉得未来充满了希望,重重点:“好,我努力多攒点钱。”
第42章
放在现代,她也是妥妥月薪千万的小富婆。
青娘自从来城里上班, 收确实突飞猛进。
其实她们的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建,姐妹们近几个月的收,已经是镇上大半富庶
家都羡慕的程度, 去年冬闲就有心思活络的也跟着沈家小娘子养羊。
其他乡亲们没有这个青娘她们这么硬的背景, 养羊的成本很是不低,为了避免最后砸自己手里, 提前做两手准备, 先去徐沈两家打听店里还收不收羊,价格几何,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还不忘再加一道保险, 跑了林姥爷家一趟。
林姥爷的子也是越来越红火, 他家的
铺, 名气大到十里八乡都有耳闻了, 乡亲们原就在林家的带领下跟着养猪, 到出栏的时候, 嫌麻烦可以直接
给林家宰杀售卖, 他家给的价钱很是公道。
但凡跟着养猪的家, 到了过年无一不是欢天喜地,多了一笔进项,年底给孩子们添置衣裳鞋袜, 连年夜饭都比往年丰盛、能多好几道荤腥,家里大
小孩都欢喜,因而乡亲们对林家也比较信重, 觉得姝娘那里万一不小心出了岔子, 林家说不定能帮他们托底。
林姥爷的客户面向十里八乡的乡亲们, 羊这么高端的业务是不敢碰的, 但林大舅在汴京的
铺已经站稳脚跟,经营得有声有色,也算是背后有
撑着,加上脑子活络会来事,也结识了一圈
脉,羊
又是备受贵
欢迎的高端食材,他有很大把握帮乡亲们寻找合适渠道,实在不行自己再多开展一项业务。
只是林大舅作为中间商多少要赚点辛苦费,而他这背景在汴京委实算不上什么,大概还会被收货的商家压一压,两下相家,这价比就远不如沈丽姝那边高了。
林家在商言商,要把利弊说在前。
能想得这么稳妥的,也不会不知道这其中的缘故,他们正是预料到了姝娘那里
价比更高,才把林家作为备选方案。
但这个备选,也远比养鸭和猪来得划算。
他们算过账的,抱两三只羊回家,让家里孩子学着照料,只要顺顺利利把羊养大,即便是请林家老大帮忙出手,到手也能有个七八贯钱,何况近来听说徐家老大也发达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