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说,这个味道的鱼,全镇乃至全县也只有我一家,吃一回念一辈子的。”杨柳暗暗攥着手大放厥词,她不知道她脸红没红,但听了这个价格的客无一不是板着脸,眼里带了怒气。
议论纷纷,小两齐齐后退一步,任由来客对桶里的鱼挑挑拣拣,她们不仅挑剔鱼,还挑剔
,杨柳清晰地听到有
骂她跟程石心贪。
挨了场挑拣,鱼没卖出去一条,就连认出程石的年轻阿嫂犹豫再三还是去了别的摊子上买鱼。
小两见
离开齐齐松
气,程石小声庆幸:“还好没喊五十文一斤。”他怀疑他敢喊五十文一斤都会有
朝他吐唾沫。
之后又有来问价,不等小两
开
,附近的摊贩就好心告知天价,程石跟杨柳又被
用看疯子的眼扫视一遍。
“要不要降价?”杨柳小声问。
程石摇,越是被
怀疑他越是不想降价,“卖不出去咱拉回去自己吃。”
他观察的有一会儿了,来这条街买菜的都穿的是棉麻衣料,稍微好点的应该是大户
家采买的,她们买菜的价格大差不差已经固定了。
“走,我们换个地方。”他拿绳子把浴桶固定在木板车上,赶着牛出了喧闹的集市。
“哎,等等,卖鱼的。”一个男追着喊。
“喊我们的。”杨柳激动,她以为是买鱼的,让程石停下车。
“你们不卖了?要不把鱼卖给我,我给三文钱一斤,我全买了。”
程石瞅了他一眼,“你倒是识货。”
就在男以为他要答应时,程石朝牛
上甩了一鞭,健壮的大公牛踏踏迈开牛蹄。
杨柳没问他要去哪里,就走在牛车边跟着,时刻注意着桶里的鱼别跳出来了。
程石先去酒楼饭庄挨个问问,无一例外一听到这个价立马呲牙咧嘴。他又赶着牛车去富住的巷子里,挨个敲后门问,见到有老
的就说对老
身体滋补,有小孩的就说对小孩身体好,如此忽悠下来还真卖了七八条出去。
眼瞅着快晌午了,程石说的舌发
,看了看
让杨柳坐上车,“我们回去吧,你之前说要买什么?火炉子?我们去铁匠铺。”
“先去医馆一趟。”杨柳脑中灵光一闪。
到了医馆,两厚着脸皮在门外吆喝鱼吃
药种子长大一说,被医馆跑堂的伙计出来撵,程石就拉着伙计一通
吹,“你去问问你们坐堂的大夫可有需要的?我们的鱼吃花瓣
籽和
药种子长大,对老
小孩的身体特补。”
说的次数太多,他自己都相信了鱼吃了不少药种子,比药汤还滋补。
正值医馆散值,有大夫听了一嘴就问:“哪里的?”
“杨家庄,我们村后面的山里每年都有采药进去采药。”杨柳说。
“哦,那座山里的确有不少药。”一个中年大夫接话,他走过来看了看,“三十文一斤?那给我称两条,要是味道不好我可是要找去你家里的。”
“我敢卖这个价就敢保证它比外面摊子上卖的鱼味道鲜。”这时候程石不再说什么滋不滋补了,滋不滋补他哪知道。
“这两条大小可行?四斤多一点,给你按四斤算。”
有他开个,其他不缺钱的大夫也跟着买一条两条尝尝鲜,还没走远的病
见状也拐回来买。
末了还剩五条,程石捂着咕噜响的肚子让喜眯了眼的媳上牛车,“走嘞,不卖了,剩下的咱自己吃。”
“买炉子。”杨柳捂着鼓鼓的布袋子,还不忘要买火炉子。
作者有话说:
还有一更
第六十七章
牛车行至铁匠铺, 打铁的铁匠也准备关门回去吃饭,程石连忙喊住他,挑了两个火炉搬到牛车上。
回去的时候经过集市, 还剩少许摊子还没收,杨柳瞅到之前喊住他们要买鱼的男, 他也正准备收摊, 桶里还有鱼扑棱。
“等等,阿石等等,我去买几条鱼。”车刚停, 杨柳就蹦下车,她跑去鱼摊子上挑选一番, 捡了五条半大不小的青鱼,青鱼厚
丝粗, 熏过后不至于太
瘪。
“你们的鱼卖完了?”鱼贩朝程石看去,用秤打了一下,“七斤,你给二十文算了。”
杨柳从钱袋子里数出二十文给他, 她手里鼓囊囊的钱袋子就证明她的鱼卖得不错。
七条鱼用稻串成一串, 杨柳提着丢进浴桶里, 十二条混在一起, 从西堰里逮起来的鱼更有活力,杨柳趴在桶上瞅着,越发觉得自家的鱼珍贵。
“你打算买鱼回去做熏鱼?”程石问,相处久了,她不说他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
“对, 咱们堰里的鱼不适合做熏鱼, 我试试从外面买的鱼熏着味道如何。”
快出镇了, 杨柳猛拍大腿,“哎呀,勾子托我给他爹买大骨,我给忘了。快拐回去,看还有没有大骨
卖。”
程石应声,勒住牛缰绳打了个转,猪摊子已经收了,但他家铺子还开着,杨柳跳下牛车小跑进去,“有
在吗?还有猪大骨吗?”
“有,爹,有客
买
。”年轻阿嫂从后院走出来,见是杨柳,她惊讶地“哎”了一声,“是你啊,这个时候才回去?”
“都走出镇了才想起来忘买了,这不,又打拐过来。”杨柳问走出来的男
,“有大骨
吗?我买回去炖汤。”
“还剩几根。”
杨柳跟过去,见桶里还有两个猪肝,她让老板一起给她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