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了,从此再也不敢出言忤逆钱志轩。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许清元这一阵老是有点拉肚子,月英请了大夫来看,老大夫说她碰了凉的东西,所以腹泻。其他不懂,但是许清元和脱雪都明白过来,应该是坐的那块地方
冷
湿,这才着了凉。脱雪连夜给她缝了一个蓬松舒适的坐垫,倒是功效佳。
进六月,昨晚下了一整夜的雨,幸好今
早晨停住了,许清元拿了块
净的薄木板,放在狗
下面,慢慢爬了过去,衣服虽然还是沾上了些泥水,但比光棍一样爬过去好多了。
她从屋檐下藏好的色木盒里拿出坐垫拍打拍打,小心坐下,又拿出一个黑色小书包,揭开盖布,里面装着一叠宣纸、一块砚台和一只对她来说显得过大的毛笔。
许清元舀了些雨水在砚台上,慢慢研开清墨,用毛笔蘸了蘸,开始宣纸上默写《三字经》,写到“教五子,名俱扬”的时候,小书房传来了钱先生的声音。
“昨我布置的课业是誊写一遍《三字经》,二公子将抄写的课业拿来我看看,今
须背到‘谢道韫,能咏吟’下午我来检查。”钱志轩说完接过许菘之
上来的课业,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看。
遇到写的还可以的字,钱志轩便用朱笔画个圈,如此也有两刻钟左右才看完。他一放下笔抬就看到许菘之像被逮到一般立马坐直了身体,嘴里也不知念的什么,看似是在背书,实际上
型都不对。
钱志轩暗中摇,想许长海出身贫寒之家一路考到进士,现下给儿子提供这么好的条件,许菘之却不知道珍惜,叹罢,又不免想起自己,虽然考中了秀才,到底也只是个秀才,他还年轻,是不是还需要再搏一搏呢……
临到下午下课,许菘之磕磕绊绊还是只背到“朝于斯,夕于斯”。
钱先生气的甩手而去,许菘之也撇撇嘴,将书包扔给小厮,撒欢儿一样跑了出来,在谁也没看到的角落,许清元接着背了下去。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如是。”
许清元背完,将东西仍旧放回木盒子里藏好,准备顺着原路钻出去。
说起来这个实在不大,现在她小还能钻,等大了就不行了,到时候该怎么办才好呢……
许清元趴在地上,正想到此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双鞋。她屏气凝地抬一看,而后露出一个谄笑:“
娘,您怎么来了。”
王娘两手叉腰,鼻孔气的老大,双眼一蹬,语气不善地道:“小姐,您这是去跟大黄玩了?”
第3章
屋内,许清元和脱雪一抱着王
娘一边大腿,求爷爷告
地请她不要告诉别
,王
娘指着脱雪好一顿骂,许清元觉得难听,
脆放了手,道:“
娘去找我父亲说什么,我看也不用去了,我自己去说清楚,让爹
棍打死我倒好!”
王娘是许清元的
母,无论如何不舍得她受老爷的责打,也不愿让老爷对许清元心生不满,连忙死死拽住许清元,语气中含着妥协和哀叹:“小姐,您还小,如今
多嘴杂,您这样让别
抓住话柄子,将来怎么嫁
啊!”
虽然考虑到许清元的名声,王娘不会去告发,但也坚决不允许她再去听课,许清元没说什么,只是从抽屉里拿出厚厚一沓宣纸,她道:“
娘,这几年我
练习,从未间断,难道你忍心看我半途而废吗?”
王娘看着那摞写满了大字的纸,一时也哽咽住了。从最底下纸上稚
无序的字迹,到最上面规规整整,隐有风骨的字迹,这是一个
童从四岁到七岁,
复一
的坚持。
她忍不住一把搂过许清元,含泪道:“小姐,你要是个男孩该有多好啊!”
许清元却不这么认为,她庆幸自己生为,虽然眼下艰难,但只要有一丝机会,她就能做的跟那些为官的男
一样好。
王娘说的话固然难听,但是考虑到时代和她个
的局限
,许清元不会跟她多计较什么,只要王
娘最后能保守住这个秘密就好。
但是王娘自己却陷
了无尽的后悔之中,她思来想去,总觉得是小姐四岁那年看到了那个
秀才,这才做出今
这番事来。
她想,要是当初拉住了小姐就好了,要是当初没让小姐看见那个秀才该多好,要是……
王娘一连几
怄的不想出门,连许长海都在某
饭后过问了一下。
许清元只是不动声色地答:“有些消化不好,儿已经让脱雪去看过了,应无大碍。”
“孩子们的妈子也都年纪大了,也该叫她们回家去团圆,过一阵子她们走了你再买两个丫鬟给孩子们使吧。”许长海对着月英,思量片刻后又补充道:“对了,你支二百两银子出来,我有用处。”
许清元心里惊讶,怎么一次支取这么多银子,从前从来没有这么大手笔过。
月英显然也很不解:“什么事儿要这么多银子呀,要是支了这笔,等下月姑的添妆可就紧了。”
许长海的父亲母亲、大哥小妹都远在老家淮阳,并未跟随上任。许清元的姑姑许三娘今年十八,正好是下月发嫁。
“宁知府不便将上任,我作为下属,自然得尽尽心意,小妹的添妆还照原先定的那样来,若实在不凑手,我书房柜子里还有几封砚台,你先把那个当了使。”许长海说完便准备离开。
“是。”月英虽然疼,可也知道这是没法子的事,只得答应了下来。
大约一旬过后的一个晚上,许清元都准备睡下了,可二门却传来许长海醉酒的声音,她藏在院门后面一看,月英正扶着许长海往里
走,许长海嘴里嘟嘟囔囔的说着些什么“长江后
推前
”等话。
许清元想起今晚许长海是去给新到任的宁知府接风洗尘的,只是不知为何会醉成这样。
又是一年童试结束,许清元坐在老地方,听着钱志轩给许菘之讲童试的门道。
“童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县试五场,通过后方能参加府试,府试通过后便是童生,通过院试后才能成为生员……”毕竟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钱志轩讲的比较详细,连上考场注意事项都说了一遍,许清元拿出用拼音首字母速记的办法,一字不落地记了下来。晚上回去后,她又一个字一个字誊写好,收在抽屉最里面。
这是她目前最大的秘密,也是她最大的希望。
如此过了月余,钱志轩终于开始讲《百家姓》和《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古对世界的认知蒙昧中透露着玄奥,细细品味,仿佛能体会到作者写下此篇时的状态,由天及地,由大及小,由君及臣,由物及
……虽然受封建思想限制,有些观念已经落后,但大部分还是倡导
心向善、万物有序的。
许菘之仍旧跟以前一样,得过且过,糊弄了事,钱先生罚过、促膝长谈过,但都没有什么效果。
这天许长海正好有事要找钱志轩,钱志轩便留了作业匆匆赶去衙门,许菘之对着宣纸冥思苦想,实在不知道怎么起文,便开始走起来。
许清元仔细想了想钱先生留下的题目:之初者,何以为善。准备也写写试试。
她磨好了墨,准备先按照议论文的格式写,首先一段就是写论点:之初者,以愚为善。
选这个论点有点哗众取宠的意思,但是反正也没看,她就放心大胆地写,如果要
作业,她会改成“以惧为善”“以孝为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