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好吃,才值得他将其写进杂志专栏里, 只有非常好吃,他才不算白来一趟。
高文夫是国内著名美食杂志《吃点》的专栏作家, 知名美食家,美食达
,前两天他去江苏探店, 失望而归时,在飞机上遇到了一位清河
。那位清河
认出他来, 而后极力向他推荐他们清河的一家小饭馆。
“高先生, 你一定要去如珠饭馆看看!”
“如珠饭馆巨巨巨好吃!”
如珠饭馆?高文夫从未听说过这家饭馆。但本着不错过任何一家宝藏饭店的原则, 他将这位清河
的话记到了心上。一下飞机, 他立刻搜索如珠饭馆的相关信息。
如珠饭馆, 清河一个小乡村的饭馆,上过清河卫视的美食栏目,在清河本地比较火。但在其他地方没什么名气。
一个乡下小饭馆在清河城里那么火, 想必是不错的, 当然也不排除营销作用。思忖一番后,他决定去清河。当即便买了机票,直达清河城。
“请慢用。”服务员将糊豆腐端了上来。高文夫看向冒着热气的糊豆腐。
品菜, 第一品其色,他细细观察碗里的糊豆腐。色彩较杂, 但因拢在黏稠的糊糊里, 模模糊糊一团, 色彩便不突出了,仿佛褪了色,品相较为朴素平凡。
第二品其香,他端起糊豆腐,轻轻一嗅。豆腐和稻米的清香,香菇的鲜醇,
笋豆芽的清甜,辣椒和花椒的麻辣若开闸洪水泄
鼻子里,各般香味完美地融于一体,他眼微微一亮。
色平凡,香极佳。他在心里给出这样的评价后,拿勺尝了一
糊豆腐。
极其滑
的糊糊犹如膏脂,香
到不可思议。里
夹杂的米
有一种琉璃芡的质感,水水润润的,带着大米的清芳。而同时夹杂在豆腐里
的
笋、豆芽和香菇熬得很软烂,已经融
进豆腐糊糊里,彻彻底底
了味。
糊豆腐细细腻腻地融化在舌尖,烫、滑、
、鲜,辣、麻等等味感通通被释放出来,丝滑而轻易地侵占麻痹住味觉经,以及其霸道不容抵抗的姿态。
高文夫咀嚼的动作缓慢下来。下一秒,他脸上的平静淡定崩裂,他惊诧不已地看向碗里的糊豆腐。
看着平凡朴素,貌不惊
,实则让
惊艳不已。这道糊豆腐,真真是美味到了极点。
纵横美食界多年,他吃过不少豆腐类菜品,却是
一次如此美味的豆腐类菜品。仿佛是把豆腐做到了极致,把豆腐的美味发挥到了极。
妙,当真是妙!
心中巨
滔天,
绪久久不能平,他实在无法相信,有
能将豆腐做的如此美味,实在无法想象,这样一家小饭馆居然如此厉害。
难怪即便是开在乡下,也能火遍整个清河城。他连连又舀了几勺糊豆腐,慢慢品味。
越是细品,越能感受到这道糊豆腐的非凡。要如何
准地控制火候,才能将豆腐烧得如此香
,要如何
准地控制食材剂量,才能让所有食材共同将自身的美味发挥到淋漓尽致,要如何
准地控制调味,才能让成品味杂而不
,全然浑然一体?
做这道糊豆腐的厨师,功力完全能称得上达到出
化的地步。
这家饭馆的厨师想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如果不是知道这家饭馆的厨师是一位小姑娘的话,他一定会如此猜测。然而据他所了解,这家饭馆的主厨即老板,今年堪堪满十六岁,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怎么拥有如此炉火纯青的厨艺的?唯有天赋才能解释得通。才将将十几岁,厨艺就已经如此高超,不知以后厨艺会达到何种地步。
高文夫喟叹,而后继续吃糊豆腐。吃糊豆腐的同时,他拿起菜单,招手喊服务员。一道简单普通的糊豆腐。就已经让他“大开眼界”,足以想象其他菜有多么美味了。他喊来服务员,将菜单上所有菜通通点了一遍。
果然不出他所料,如珠饭馆的菜,一道比一道惊艳。
吃到肚皮快撑开时,高文夫才住嘴。吃完饭,他立刻给主编打电话。
主编听到高文夫说如珠饭馆特别好吃时,他笑了一下,“总算没白跑一趟。”
高文夫:“我很快会写好稿子
上去,但是……”
“怎么?”
“我希望杂志能用最大的版面介绍这家饭馆。”
主编愣住,“用最大的版面来介绍这家小饭馆?是否太‘大材小用’了?”
“不,如珠饭馆值得我们用最大的版面来介绍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