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跟着前去建所。
.......
 这
县衙里的杜衡,还在核算着秋收县账。 
秋收已近尾声,一堆琐账清算以后汇总,趁着年底前是该把产收往上缴了。
杜衡仔细的对了对账目。
 大耘朝对地方县乡做了甲乙丙丁四种等级的村乡,村落户籍达到三百户
家,
达到两千以上方可凭称为甲级村落。 
 
户在一百户到三百户之间,
数量一千
到两千之间为乙级村落。 
 像甲乙级的大村落,因
多且繁荣,多有形成镇的,村中的地主富农群居于镇上,宅子修的又大又漂亮。 
苏徽一带富庶,常有此番大村所成的镇,巍峨擅建的甚至能抵得上偏僻之地的县城。
然则像秋阳县这般小县城,经年下来从未有过这般大的村落,绝大部分都是后两级的村乡。
 丙级村落
户就只在五十户到一百户之间了,
为三百往上,一千以内。 
 最次的丁级村落为五十户以内,
不满三百的。 
 秋阳县地势宽广,然则地广
稀,十二乡有十个乡都是丁级村落,只有两个稍稍好些沾上了丙级的边。 
早些年未曾灾害又遇县府腐败时,倒是也有勉强达到乙级的村落,且丁级村落也只有三两个。
 然而一年年穷苦下来,如同温水煮青蛙,
慢慢减少而不自知。几年前那场大的旱灾更是让
骤减,如今多数都沦为了末级村落。 
 且这末级下限低,甚至最少的一个村庄堪堪二十户
家。 
十个丁级村落的耕地几乎都在两百到五百亩之间,多薄旱地,产量通常在一千五百石到三千石左右。
丙级的也不过四千单左右。
今年未有太大的旱灾蝗灾等一系天灾,算是正常天时的一年下,县里收到的税产有七千五百石的模样。
自然了,按照县里给各乡的指标,还有村中没完成指标的拖欠等,林林总总可能还有个一千石粮的样子。
 这指标的粮按照现在的光景根本收不到,设定指标是为了防止懒汉不种地,秋阳县这般县城只有没地讨饭的,没有有地还躲懒不踏实种地过
子的
。 
为此指标在县里根本行不通,老百姓只产的出这么些粮食,指标完的成看天,完不成也看天。
杜衡预备暂时废了这用不上的指标制度,先行等民生过起来了才制这些饱汉才用得上的条令。
言归正传,也就是说县收只有七千五百石,朝廷要再此基础上收取六成,剩下的四成以供县衙的开销运转。
 还得上缴四千五百石,余下手
的还有三千石可支用。 
换成银子,不过两千多两。
 产税是一个大
,再且说另一
的赋税。 
 按照
税户税,役费,晚婚税等一应正规款税,合计收取八百来两,另外还有百十来两的献费,那是直接上缴朝廷是给皇帝的税务,地方上是一点沾不得。 
赋税所得不多,县上余下不过三百来两。
 抛却十二乡,再者就是县城里的
赋税。 
 县城住户密集,地方虽不如十二乡大,但
却不比村里少。 
 可供
税千余两,县城中的
种植庄稼的少,但也有大
可提供,也便是商税。 
商税高,且县府能收到的数额大,每半年收取一回,下半年的就有将近五千两。
 只不过朝廷要的数额也高,商税会收取七成,剩下手
的就只有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