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滕王与当地百姓告举,姜侯不得不查……”
“不如就让当地世家以为,姜侯是要彻查‘良为
’之事吧。”
此事不大不小,正好卡在世家能接受的底线。
虽说对当地世家来说,被巡按使查到家里也会觉得丢脸,舍出许多婢更是会心疼,但到底没有戳到世家的命根。想来他们也会安慰自己咽下这
气:没关系,先哄着这位较真的巡按使走,此时放出去的
婢,可以再买嘛!
王玉也进行了他的总结发言:“在此事筹定之前,在朝廷加派兵力到江南西道之前,臣以为此事不可!”
他话音落下,天后颔首。
“如王相所言,检田括户之事,至此唯四知晓。”
“此外,我欲往江南西道派一武将,统兵护卫巡按使,三位可有选举荐?”!
第22章 两相心平气和的第一次会谈
紫宸殿内。
听天后问起能至江南西道的武将,三位重臣心底都浮现出选。
不管理智思考的选是谁,但近来心力
瘁的裴行俭还是试着开
道:“回天后,臣……”
臣可以,臣真的可以。
王玉闻言和颜悦色回道:“守约有什么好
选?”
裴行俭:?这打断的怎么如此恰到好处呢?
他再次挣扎开道:“王相,我是说我。”
王玉一改方才的恼火,恢复了如常态,风雅一笑。只是笑容里写满了‘胡闹’两个字。
然后转过去,甚至开始愿意主动问刘仁轨:“刘相正在整顿军伍,多知军中将士为
,不知心中有什么合适
选?”
裴行俭:……
刘仁轨颔首,他心中还真有选:其实要是年轻个二十岁,他就请命自己去了。
“此去之,最要紧是可靠,不与当地世家宦场牵扯;其次,也不能有勇无谋,叫
诓骗了去;最后,也要通些农桑丁
庶务——如王相所言,姜侯到底还病着,且姜侯离京之时只带了几个擅诗文的书令官吧,那么此去之
,当通庶务。”
王玉也颔首。
两同时报出了一个
名:“黑齿常之。”
原百济将领,别说跟江南西道的世家,他跟大唐十道的世家都挨不着。且其为‘骁勇有谋略’,也不单是刘仁轨,甚至是李勣和苏定方两位盖章过的。
因他出自百济,刘仁轨对他更熟悉一点:“他之前在百济也不单是武将,曾兼过郡将,相当于大唐的刺史。”
职官制明定:刺史之责也包括于当地州县检阅丁、劝课农桑。
曾在百济做过多年郡将,也曾亲睹并随从刘仁轨为百济重整户籍的黑齿常之,实是很合适的选。
王玉听完还回对裴行俭再次笑道:“那与守约也有几分相像,是个兼才文武之
。”
裴行俭:为什么还要回补这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