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话音刚落,就听裴行俭说了一句:“若是有疑我,就弹劾罢,令我别
吏部尚书了。”
库狄属令:嗯?这种话听起来怎么还有点耳熟呢。
裴行俭摆烂了一句后,又正色道:“我是量才而用,天后也是首肯的。”
他若真要徇私提拔家,他自己还有儿子呢,也都在外为地方官。
为何非要用婿?
还不是因为儿子不如婿,毕竟……儿子是自己生的,能不能继承自己的本事,这个看天意。
而婿却是按照自己心意选的!在
活上,还是
婿好用。
曾经库狄琚就无语过,裴行俭大概是吏部的官当久了,选婿就像是选下属——他对这两个
婿的评价就是:“此二子,皆吏部铨衡才。”[]
“他们也都在外面历练几年了,该回来了。”两个都是二十四五岁的年纪,正是体力
力旺盛又有一定经验的黄金年龄。
库狄琚闻言颔首道:“也好,两位小娘子回京,说不得还能帮帮我。”
说来,两位小娘子都是裴行俭之前病逝的夫陆氏所出之
,并非库狄氏的亲生
儿。
但以库狄氏的子,本来就不是拘于内宅的
,自不会出现什么继氏夫
与原配所出的小姐勾心斗角这些
形。
且因她与两位小娘子年纪不过差十岁左右,比起继母,倒是更像是姊妹。
这些年她还给两位不在京中的裴小娘子,送过城建署的水泥工艺品(若不是内部员折扣价,裴行俭一年俸禄都不够)。
“正好近来城建署忙得很。”三月前安定公主处送了方子来,城建署这些子都在试炼透明玻璃制品,之前出炉和吹制的两批,都不是很满意。
不光裴行俭忙,库狄琚这几个月也没闲着。
于是听到两位她熟悉的,饱读诗书聪敏明/慧的小娘子要回来,她第一反应就是,哎,可以当帮手。
裴行俭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
但他太累了,也就没想,点点
:“城建署之事我不便多听,你们商议着来吧。”
**
端午后,比一百多位劝农使到江南西道更早的,是飞表使。
姜沃收到了许多信函。
除了一定有的媚娘、曜初的信,以及朝中友的信外,竟然还有一封皇帝的御笔函。
见到皇帝熟悉字迹的时候,姜沃下意识就递给了崔朝。
崔朝又递回来:上面写着的是姜卿亲启。
姜沃拆开来看过去,前面都是夸赞她在江南西道行事之词。她直接略过往后看去——这些赞扬,在前几,帝后在往江南西道赐端午节礼的时候已经都见过了。
果然,俗话说得好:“老鼠拉铁锹,大在后面。”
皇帝的重点也在后面。
只见皇帝夸过她的行事,笔锋一转开始斥江南西道世家行事龌龊,竟妄图贿巡按使以声色犬马。
而接下来,皇帝写了两句屈原《九章》里的话来‘勉励赞美’姜沃:“朕知姜卿品清慎无暇,绝非‘变心而从俗兮’之辈,亦会‘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2]
姜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