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惊了一下,裴行俭确是立刻就看了出来,火铳一项很大优势!
火铳对士兵体力的要求小,也可以说,训练难度低(不指枪手)。
需知弓箭手在军中一向是极珍贵的,不然军事学校不会考两门箭,马上
术和步
。
在没有火器的年代,弓箭手远程输出便是最强。
但相应的,一个好的弓箭手,对个素质要求也极高。
没有体力如何拉的开大弓?而就算有体力,却也不一定能成为弓箭手,不只需要训练,且是有天分的况下训练。
天分这种东西实在难说,甚至有的名将弓箭水平都不行!
都不用往远里找,譬如贞观一朝,凌烟阁上的将军之一侯君集——他就是尽皆知的“弓矢不能成其艺,乃以武勇自称。”没少被贞观其余名将笑过
箭水平。[]
说来,侯君集虽然箭不行,但并不代表他不勇武。
有的力气大,但就是未必能做一个好的弓箭手,甚至是拉不开重弓。
英国公李勣通医道,曾经用医道解释过这个问题:
做每个动作,所用到的、发力的肌
不同,拉弓不仅仅对臂力有要求,对背肌也有要求。
故而那种百官近距离粽子的游戏
箭也就罢了,
都能
两下,但那种真能上战场杀敌的弓箭手,实在是百里挑一。
裴行俭就很清楚,眼前两位就都是‘游戏箭’。
她们都是常年从事‘文官’,并未系统训练过挽弓术。都是平
里骑马没问题,参加下宫廷
比也够用。但哪怕出去游猎,她们都不太用弓箭,而是用一种机关小弩——不然平
不练,骤然用正经的大弓很容易拉伤,对肩背手腕,都可能造成伤害。
但火铳不一样。
裴行俭旁观了她们的击过程——
只需要把火药铅弹流装好,站在那里,
击就完了。可以说火铳对新手非常友好,学习的门槛低。
甚至不准也没关系,因为可以……
裴行俭正想到这里,就听姜握说出了他心中所想:“以如今的火铳水准,考虑‘准’,尤其是‘远距离
准’,还为时过早。若用在战场上,士兵当持火铳结队而行。”
也就是说,不打准战,主打一个火力覆盖,扫就完了。
其实史册上,历朝有火铳的军伍也不以单兵作战的枪手为主,也是士兵手持火铳成队而行,流上前密集进攻。
裴行俭稍微设想一下行军布阵:如果训练有素的兵,加上这种火力加持……
他缓了缓激动的心,先问另一件重要的事:“此火铳,成本如何?”
这次是裴行俭比辛相更关注成本问题了!
辛相闻言,立刻给了裴相一个‘孺子可教’的眼。
姜握想了想,用了个比较准的描述:“很有下降的空间。”
其实到了明清时候,尤其是明后期,火器的成本是比训练有素的弓箭手要低的。(否则以后期大明的穷,也真是用不起)。
姜握把装填在火铳内的火药和铅丸给裴行俭看:“这两样的耗费,并不多。”
她还现场点了一下火铳里特制的火药——把颗粒的火药末就放在纸上燃烧,能够做到火药燃尽而纸不伤!
据说明朝时,上好的火药师,能做到制备出的火药,在手掌上点燃,药尽而手无伤。
姜沃看到记载后,觉得比较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