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契。
“徐大
,我们户部上下为国为民之心天地可鉴,从东宫支取的每一文钱,那不是都花在朝廷主导的工事上了吗?”
东宫出去的每一文钱花在哪里,都有严格的监管,徐从义当然知道这事,只是他现在要做的是为太子造势,当然不能跟对方就这么算了。
“柯大
,你也知道那是朝廷的工事,不是我们东宫的工事啊,你也别说什么朝廷与东宫是一体的鬼话,我就问你,这些年来,我们东宫可曾从户部支取过一分半文?”
肯定没有,这是不容柯文青等户部官员否认的事实。
“太子不仅没有从户部支取过钱,还曾大力扶持户部发展一些产业,你们拥有资源优势,这些年赚的比我们东宫只多不少吧?”
余光看向围观众
的惊叹反应,徐从义心中满意,
中却更加义正言辞的继续责问。
“你们怎么还不知足?一直盯着我们东宫薅羊毛不说,还总偷偷摸摸的,要不是老夫今天实在看不过去,当众揭穿这件事,让我们东宫产业承付这大笔费用的事,你们是不是还打算像过去般,钱由我们东宫出,功绩却都由你们领?”
第七章
徐从义的连番质问,让柯文青与其手下哑
无言,他们只能拱手恳求对方高抬贵手,别让户部在这大庭广众的视线中下不来台。
群中却随即有
高声惊呼,“唉呀,这不就是仗着太子殿下不在乎名利,只一心为国为民做实事,就占便宜没够吗?”
随后就有
接过话,“是啊,这吃相着实太难看了些,东宫的作坊建设到哪里,都会在当地造福一片,让无数
受益,那修路铺桥建房招工,需要投
的钱可不少,没想到还有个户部一直惦记着花东宫产业赚的钱。”
这些话顿时再次引来无数
的议论,这让柯文青的心
十分复杂,他敢赌咒,说出这些话的肯定是徐从义这老小子找来的托。
东宫那群不务正业,钻进钱眼里的属官,别的不说,在如何用‘托’造势的这件事
上,绝对是业务
湛。
再联想到太子在早朝上提出的新制,柯文青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徐从义带
折腾这一出,都是为了给太子造势,最可气的是对方挑中他们户部作筏子。
可是明白归明白,除了感慨用东宫的钱实在烫手外,柯文青毫无还手之地。
“徐大
,这里毕竟是衙门重地,还请你高抬贵手,老夫在此代表户部,为此前做事的一些不当之处,向太子殿下与天下
道歉!”
听到身为堂堂六部天官之一的柯文青当道歉,本来心里还对此存疑的围观众
,顿时疑虑全消。
这些年与户部打
道积攒的恶气,这次算是狠狠发泄了一次,见对方服软,徐从义的语气也缓和下来。
“既然是为太子殿下正名,向天下
道歉,你们理该拿出自己的诚意才行,还钱,将东宫这些年垫付的款项公开,二选一。”
还钱,是不可能还钱的,这些年陆续用了东宫多少钱,柯文青早就记不清具体数额,但他可以确定,那绝是笔天文数字。
于是等到宫里将抄写好的新税制分发到各府张贴公示时,旁边还附带一张由户部列出的帐单。
当然,不是具体的帐单,上面的每一条,写的都是户部在某个时间点,共计从东宫支取多少钱,用于何处。
只有总数最大,也就是徐从义当众闹出来的这笔,被详细列出大安各府分别支取了多少,让
看着触目惊心。
知道户部的这一
作,那些反对太子提出的新税制,正聚在一起商量对策的众大臣,在震惊之余,还十分恼怒。
“柯文青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在这个节骨眼上,以户部的名义,张贴出那么一份清单,还说什么公开向太子殿下与天下
道歉。
这是嫌太子的名声还不够好,太子还不够势大吗?
有与柯文青关系不错的大臣忍不住替其辩解,“其实这事也怨不得柯文青,东宫有意将事
闹大,并宣扬出去,不这么做,总不能真让户部还钱吧?”
真要是还钱,户部帐上现有的全抖出来,都不一定够。
更何况户部要是没钱了,朝廷怎么办?他们这些大臣怎么办?
就算在场众
家资丰厚,不必靠着薪俸吃饭,可是那样以来,
况必定会更糟。
因为到时候他们不仅办不了事,还要面对皇帝再次左手提刀,右手想方设法的从他们
袋里搞钱的处境。
有过那种让他们至今仍觉心有余悸的经历,谁都不想再来一次。
所以现场众
不约而同的选择战略
喝茶,为缓解这尴尬的氛围,
笑着说道。
“崔大
说得对,就是这么回事,都被
到这个份上了,
家柯尚书也不容易。”
为保朝廷的钱,只能选择舍出自己的老脸,公开向太子与天下
认错道歉,牺牲之大,足以让他们所有
都为此感到钦佩。
所以在场众
也在随后纷纷表示附和,再不好提户部不该在这种时候给他们拖后腿的事。
因何殊一直都很重视民间舆论风向,正宁帝也养成了这种习惯。
先帝留下两支暗卫,一支
由正宁帝继承,一支直接
给何殊,负责保护何殊的安全。
何殊的那支,除了留下一部分负责
常保护她的安全外,其他
大多都被她给安排到东宫与宫中、以及户部产业中。
正宁帝身边的这支暗卫,则是大多都成了负责监察百官,收集打听或制造主导民间舆论消息与风向的专业队伍。
对于正宁帝与何殊这二位愿意悉心培养他们,让他们所有
都有机会光明正光的活在
前的主子,也更为忠心拥护。
如今九年过去,两支暗卫经过发展壮大,现在可以说是
才辈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