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除了陈驸马,还有能比陈驸马更合她心意的,还不止一个。”
正宁帝愣了一下,随后朗声笑了起来,点着何殊道。
“你啊你……我是真不知道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连这种事也做得出来。”
笑完,正宁帝一本正经的点夸赞道。
“不过你做得好,我对你四姐的脑子算是没指望了,只要她不总来宫里烦朕,朕亲自给她出钱,让她养几个合心意的都使得,反正咱家现在有这条件。”
“父皇怎可这么说,这种事需要讲究个两厢愿,我们可不能太纵着四姐。”
正宁帝连忙点,“对,我们还要从旁把好关,就像你常说的,要尊重
家的自由选择权。”
要是传出他这个皇帝的儿强抢良家少男,就太不像话了。
去了一桩心事,正宁帝的心大好,再次忍不住暗自感慨,果然,遇到事
还是得太子出手。
他自己就算被烦死,也就是盘算着要将其禁足在公主府,怎么都想不到还能用这种手段解决他的四儿,效果却是立竿见影,还不露形迹。
还是太子贴心孝顺啊,因为关心他这个爹,远在近千里之外,还惦记着要为他解决麻烦。
跟正宁帝说完这些后,何殊就提出要去凤元宫看望皇后。
正宁帝以为她这是要去劝慰被娘家气狠了的皇后,再次在心中肯定了她的孝心。
却不知道何殊其实是为了去巩固自己的成果,让皇后不要生悔意,更不要因此而对蒋家生愧意,让她白忙活一场。
她给过蒋家机会,可是蒋家不仅不知收敛,还因她这个太子将要长大成,底气越来越足,野心越来越大。
何殊向来喜欢未雨绸缪,绝对不会给那一家子留下犯大错的机会。
因为当大错已经铸下的时候,不仅会出现巨大损失,收拾烂摊子所需要耗费的代价也更大。
“我跟你一起去,你母后如此明大义,朕要有所表示才对,汪林,开朕的甲字库,给皇后挑些好东西送过去,朕还要拟旨诏告天下,嘉奖皇后的义举!”
各怀心思的两不知道,皇后远比他们所以为的更能豁得出去,此刻不仅没有再生气,更没感到后悔。
真正迈出这一步后,皇后有种彻底挣开身上一道枷锁的感觉,她知道那可能就是太子曾说过的思想包袱,让她感到身心轻松舒畅。
这让她再次肯定了自己的决定,再回想满朝文武的反应,皇后就知道自己这把稳了,将来一定能成为名垂千古的贤后。
至于因此而牺牲掉的娘家爵位,就当是废物利用,因她而得到的,现在用来给她当踏脚石,很合适。
第三十二章
见皇后那清气爽的状态, 很像是突然被打开任督二脉,整个看上去都轻松了许多,何殊暗自放下心来。
看来她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已经到了收获季节。
在何殊看来, 一个子只要不被
迷花眼, 不被亲
蒙蔽心志, 活得有方向、有目标,手里有钱有权,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她就能成为无所畏惧、战无不胜的生活斗士。
所以她一直不动声色的将皇后往这方面引导,尽量给对方找事做, 没能及时发现八公主被身边教唆, 其实也有皇后很忙的原因。
既要打理后宫事务,又要打理规模一直在发展壮大的宫中产业,每天能与八公主相处的时间其实很少。
当虽是各怀心思,但对彼此的表现都很满意的三其乐融融、氛围很好的聚在一起商量中午吃些什么时。
接到罢爵圣旨的承恩伯蒋家上下, 全都如遭雷劈, 噩耗来得太突然,让他们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
古往今来只听说因皇后被废而连累皇后娘家被罢爵的事, 还从没听说过皇后好好的稳坐中宫,却上表请旨罢了娘家爵位的稀事。
因圣旨中的内容而被刺激得呆若木的前承恩伯,现被打回原形的蒋家大老爷,实在很希望这只是一场噩梦, 等到梦醒之后一切照旧。
可惜天不随愿,蒋二老爷最先反应过来, 不可置信的站起身, 颤抖着手拉住前来宣旨的公公。
“徐公公,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娘娘和殿下在宫中可还好?”
前来宣旨的徐立在内侍中也是数得上名号的物,常奉令来为蒋家送赏,所以与蒋家
很熟悉,关系也较亲近。
虽然这次来宣的是罢黜蒋家爵位的圣旨,但是与以往宣完这类旨后,总是唯恐避之而不及的远离,不愿跟倒霉丢爵的家沾边不同,徐立对蒋家的态度依旧很亲切。
所以面对蒋二老爷的询问,他面带笑容,语气温和的耐心答道。
“回二老爷,娘娘与殿下都很好,咱家出宫的时候,正好听到陛下吩咐汪总管去给娘娘宫里送赏,太子与陛下正有说有笑,也不像是有什么矛盾的样子。”
徐立没说的是,正宁帝心舒畅的朗声大笑,让他们这些侯在御书房外听召的
,都能听得出来,皇上是发自内心的高兴,绝对不是与皇后有矛盾,对太子有不满的样子。
何况皇后早上突然闯到朝会上当众递奏表,皇上那一脸懵,
真意切的将皇后与太子夸了一通,拒绝罢蒋家爵位的反应,他们这些侍立在旁的内侍,与满朝文武都有看在眼里。
亲眼看到是皇后义正言辞的坚持,皇上最后才不得不奏准这件事。
知道皇后依然稳坐中宫,太子地位依旧稳固,可是他蒋家作为外戚,却被罢了恩爵,着实让蒋家摸不着
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