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耐烦见,但那毕竟是她这辈子的亲娘舅,为了不落
实,不仅要见,还要客客气气的接见他们。
双方简单的寒暄过后,何殊坐在上首没等两
开
,就难掩无奈之色的叹了
气道。
“孤知道二位舅舅突然到访,是为何事,这次实在是事出突然,孤当时来不及做任何反应,父皇已一
回拒,可是眼见母后态度坚决,连父皇都不好当众驳了她的奏请,孤也不好当众忤逆,事
就成了这样,可孤甚至至今都不知道母后这么做的原因。”
不得不说,何殊的这手甩锅技术可谓是相当熟练。
既表明自己与正宁帝在这件事
上的无辜,又解释了自己没有为外祖家发声的原因,还点出问题的核心,就是导致她母后很生气的原因。
蒋大老爷有些尴尬的笑着回道,“太子有所不知,接到圣旨后,家里
都很疑惑,毕竟老太太时常叮嘱臣等,身为外戚,一定要谨守本分,绝对不能胡作非为、违法
纪,连累到宫里的娘娘与太子殿下。”
本分?要不是她实在没从蒋家看出这二字,她又何必对他们出手?而且是不留后路的直接雷霆一击。
不管是宫里,还是她的东宫产业,大钱不说,花点小钱养一家亲戚,还是养得起的。
就凭皇后的面子,给她娘家一个爵位也算不得什么。
可是他们能得到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得真正能领悟到本分二字的
髓。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虽然没犯什么大错,膈应
的小错却不断,还在私下里搞小动作,野心昭然若揭。
此刻听到对方现在以邀功的姿态提及‘本分’二字,何殊差点嗤笑出声,这是拿她当八公主糊弄呢。
“孤虽因久居宫中,与舅舅们接触不多,但是蒋家毕竟是孤的至亲,所以孤也很关心舅舅们的
况,没能阻止这次的事,孤很惭愧,等到孤打听到母后会么做的原因后,一定会帮你们从中周旋,让母后早
消气。”
何殊说得
真意切,却是绝
不提为蒋家争取恢复爵位的话。
蒋家两兄弟不动声色的对视一眼后,由蒋二老爷出面道。
“殿下有所不知,臣等在家里也曾反复自省过,发现娘娘这次之所以会生气,很有可能是因为家里一个丫鬟。”
“她与八公主殿下身边的一个宫
是失散多年的姐妹,姐妹重逢之后,难免会提及各自的境况,就说了些蒋府的好话,可能那位宫
又将那些话转述给八公主知晓,被娘娘知道后,便误会府里有蛊惑八公主的意图。”
蒋大老爷随即接过话,掷地有声的发誓赌咒道,“天地良心,蒋府作为八公主嫡亲的外祖家,绝对是半点都没有害八公主的心思。”
看来这蒋家
心里挺有数嘛,这么快就意识到问题出在哪了。
何殊不知道二
是真的低估了这件事所能造成的后果,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但是对方既然将话说到这个份上,她也不能不表态。
“原来是这样吗?知道原因就好,待孤明
去给母后请安时,一定会将二位舅舅的话转达给母后,希望这真的只是一场误会,说开了就好,别伤了亲戚
分。”
眼看说来说去,何殊都只是说得好听,不给一句准话,蒋家兄弟只得无奈告辞,希望太子真能像他说得样,去找皇后说明
况。
哪怕何殊见的是亲舅舅,为确保太子的安全,他们这些暗卫也不敢掉以轻心,所以江卫功一直隐身侍立附近,将舅甥三
的对话听了个全场。
除了佩服还是佩服,这是江卫功的唯一想法。
要不是他在
一天跟太子禀报过八公主那边的调查结果,隔一天就出了这件史无前例的大事,他估计也会相信太子是真的不知
。
让江卫功
感费解的是,到底是皇后因蒋家在暗地里做的手脚大动肝火,才会主动做这件事,还是由太子怂恿皇后做下的这件事。
不过根据太子敷衍蒋家
的表现看,基本可以确定,蒋家肯定没机会复爵了。
第三十三章
为了维护自己的太子声誉, 不得不耐心应付这种轻不得重不得的亲戚,实在是件比应付朝臣更加考验耐心的事。
所以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何殊从来不会不因为血缘关系就要求别
应该对自己怎样好,也不喜欢亲戚凭借这份关系要求自己该怎么。
但是因为有这份血脉牵绊, 有合适的机会时, 她也不介意多照顾一些。
可她绝不允许被照顾者因此而觉得理所应当, 不仅丝毫不知感恩,还想要得到更多。
被照顾的例如崔景怀,哪怕只是远亲, 他自己的功绩也足够。
可他并没因此就觉得自己能坐上九门提督的位置是应当,而是一如既往的低调谨慎, 将自己的工作做得非常认真细致。
短短一段时间内, 京城中的治安环境大为改观,衣着
净整洁的巡卫军列队整齐,穿梭在大街小巷。
没有任何扰民之举,却让一些宵小之徒不敢再轻易出没, 让城中百姓的安全感大增, 连城内卫生环境都得到明显改善。
蒋家虽然没出什么可以位列朝堂的官员,被封伯爵后, 靠着这个爵位,才能出席每月一次,或逢年过节的大朝会。
但是看在皇后的面子上,蒋家其实有不少
都在朝中任职, 哪怕基本都是些品阶低的小官位,可是没让他们参加科举考试, 就授予官身, 本就是种照顾。
有了这个比这世间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
更高的起点, 只要他们愿意用心做事,有能力做好事,他们绝对能有机会得到晋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