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因自己失言而感到紧张的淮山伯闻言,瞬间放下心来,难掩欣喜与激动的拱手施礼道。『地址发布页邮箱: ltxsba @ gmail.com 』
“能有机会效忠于陛下与殿下,乃是臣楚氏一族的荣幸,为守护我们大安江山的统一,领土的完整,巨等万死不悔!”
这番话让在场众将领听得热血沸腾,纷纷跟着附和。
这次追随太子出征的经历,给这些将领们留下的印象实在太过刻,他们此刻正处于对太子无比推崇的状态,将这些表忠心的话说得特别诚恳。
而这些武将们毫不掩饰的态度,也让殿内众大臣们认清一个事实,就是太子大势已成。
不仅仅是彻底坐稳了太子之位,而是彻底坐稳了无冕之王的位置,现在就看太子自己打算在何时继位了。
毕竟在过去近半年的时间里,正宁帝所表现出的一些与从前有些类似,但又明显存在许多不同的处事风格,已经让许多大臣心中都忍不住生出怀疑。
准确地说,是他们早已生出怀疑,只是他们实在不敢相信那个太过让感到匪夷所思的真相,却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基本得到确认而已。
只是大家心里都明白,某个真相实在太过惊,他们能做的只有揣着明白装糊涂,然后重新审核与确定太子的地位而已。
这也是他们在听说太子率大军在牺牲不值一提的况下,在最短时间内,就顺利攻
理山王都,将理山国重新变成大安的山阳省后,争相在朝堂上不吝溢美之词地夸赞太子,努力向太子表忠心的原因所在。
毕竟他们在发现那个真相的同时,也从中发现了另一个真相,就是当今皇上是真的不恋皇权帝位,一心想要早禅位给太子。
要不然,谁能‘丧心病狂’到让一个稚子小儿帮他治国理政?
正在暗自感慨,在场众大臣们突然收到由内侍或宫分发给他们的一张纸,让这些大臣们都颇为疑惑。
当他们看清纸上写的那些让他们感到眼熟的内容时,心中有都有些蒙,同时还难免感到有些脸红。
因为他们已经发现,纸上写的那些,正是他们此前在朝堂上亲说的那番夸赞太子的话。
说得时候不觉得,被这般记下来,还特意送给他们看,这种心
就难以形容了。
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后,这些大臣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问题所在。
皇上让记下他们当初在朝堂上夸赞太子的话,此刻又将这些内容发给他们,此举分明是在提醒他们,让他们不要忘记自己对太子的赞扬。
可是皇上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有些大臣不动声色地看向同僚,发现大家正面面相觑,都是既觉疑惑,又努力故作坦然的模样。
作为随军出征的有功之臣,沈卓的席位不在文臣之列,而是在专为有功将士与功臣们所在的区域。
注意到那些留在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基本是手都领到了一张纸,看完纸上的内容,所有
的
都有些的微妙时,沈卓心中瞬间想到的,就是那位不知又在算计什么了。
这个疑问浮现在脑海中的同时,沈卓脸上温和的笑容突然一滞。
因为他随即就已想到,那位可能在算计什么,什么样的事,才值得她算计殿内所有。
随后宣读的一份禅位诏书,则证明了他的判断。『地址发布邮箱 ltxsba @ gmail.com』
“……皇太何殊扶危拯溺,亲率大军收复失地,决百胜于千里,庇天下黎民能安居乐业,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现授帝位于皇太
何殊,望尔敬遵典训……”
皇太?
殿内这些文武大臣们忍不住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可是那退位诏书像是担心他们没听清楚般,一再提起‘皇太’,让他们想要忽略都不行。
确认自己没有听错后,寂静无声的殿内众,除有数的几个知
外,其他
此刻都有些蒙,好好的太子,怎么就成了太
?
怎么可能是皇太呢?
第二百一十四章
手上的纸顺利发挥作用, 时刻提醒着钱阁老不要忘记他此前如何夸赞过太子,所以他硬着皮,尽量措辞委婉地开
道。
“启奏陛下,老臣听着这份诏书中的用语, 可能存在重大失误, 您欲传位于皇太子, 却被写成了皇太,或者是……老臣听错了?”
隐瞒多年的真相,如今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昭告世, 正宁帝的心
十分好,笑容欣慰地回道。
“钱卿没有听错, 也诏书上的措辞, 也并不存在失误,太子本就是
儿身,只是她出生后,有大师为她批命, 说她命格贵重, 不宜当
儿养,朕才将她当儿子养, 如今朕已到了需要安心颐养天年的岁数,也是时候该让太
正式继位了。”
又是让无言以对的‘批命’之说,让在场群臣都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可是仔细想想, 这个‘批命’之说仿佛又不无道理。
当今皇上若非膝下有这么一个当儿子养的儿,这皇位怎么也
不到当时已过而立之年, 却没有儿子得正宁帝
上。
这位皇太的命格, 也确实够贵重, 贵到不仅旺自身,还能旺她爹。
崔景怀也同样为这个消息感到震惊,虽然他可以说是看着何殊长大的,时常与对方打
道,只知道对方聪明厉害得足得让
忽略她的年龄。
但他此前也从没想到,这么一位做事明果断,身具雄才大略的太子,其实是
儿身。
不过现在知道真相后,他也只是震惊了一下,随即就表态道。
“无论殿下是太子还是太,都不影响殿下文韬武略、英明睿智的事实,陛下圣明!”
已被何殊任命为阁老的秦侍中也随即表态道,“陛下圣明,太殿下不惧危险,亲率大军收复大安失地,为当年战亡的将士们报仇雪恨的不世之功,震古烁今,臣等钦佩不已,恭请殿下早
承继大统,不负陛下的厚望!”
有了这么两位带,殿内众文武大臣纷纷表态,表示自己对于太子变太
,太
将要正式承继大统一事,心无芥蒂。
毕竟何殊在此次征点理山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能力,已经获得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可。
战后赏罚分明,对他们这些将领没有半分忌惮,公开他们的战绩,让他们获得百姓们的拥护与赞扬的态度,也让他们感到十分心安。
所以他们虽然也为太子本为太的真相大吃一惊,却在反应过来后,迅速接受并认可了这一事实。
场上有不少大臣很想跳出来,抨击皇上打算让儿继位,‘牝
司晨’的这个决定。
可是手上的纸,无时无刻地不在提醒着他们,但凡他们此刻敢跳出去,他们只会落得个自打嘴这一惨淡结局,即便将自己的里子与面子都丢尽,也改变不了任何局势。
唯今之计,他们只能选择无视别问题,继续坚持之前的态度,支持太子,也就是现在的太
,正式登基继位当
帝。
毕竟在场那些手握兵权的武将们,都已旗帜鲜明的表现出他们对太的拥护与支持态度,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这些文臣在这件事
上,根本没有可质疑的余地。
所以那些文臣,尤其是那些已经猜到某些真相的大臣,随后也都脆利索地放弃挣扎,强笑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