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全省百姓,培育高产作物衙门赏纹银十两的时候,秦慕歌带着安安也不声不响的在江宁府城郊一处离官道不远的地方,敲定了义学的地址,并建起了房子。
说来也巧,房子竣工那天时间刚好是九月初九重阳节。
大家三五成群按着风俗约着出门登高,知道这边江南义学建好了,很多消息灵通的都特意拐过来看了一眼。
“钱大这看来是来真的啊?!这义学瞧着就建的很用心。”虽然只是土房子,却规划的很好,里面不仅有学生上课的地方,还特意建的有工作学习区,饭堂,“后面竟然还有可以住的地方。”
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
“不知道这义学都教什么,教的怎么样,要是教的好,我都想让我家孩子过来了。”
一起的就笑,“你家孩子?你可得了吧?这地方你家孩子可来不了。
家义学只收贫苦
家孩子。”何为贫苦,巡抚大
之前特意出公告说了。“家无恒产亦或者家里田地及其他收
不足以供应孩子读书的
家孩子。而且这个义学听说是钱夫
在管,所以偏向收
娃娃。”
第22章
“收娃娃?真的假的?”旁边一个
家里正好有个适龄的小闺
, 家里
况也符合条件的汉子闻言抹了把脸上的汗,忙
话问道。
“真的,咋?老哥, 你还准备把家里孩子送去啊?男孩子送去学学也就罢了,孩子, 要我说还是算了吧?就算学了又能
啥啊?学完了回来不还照样嫁
?还不如在家带带弟弟妹妹, 帮着家里做点活。”
“话也不是这么说吧?”汉子用挂在脖子上的帕子擦了擦脸,憨憨道,“咱们贫苦家, 自己出不起银钱给孩子上学,现在既然有机会, 也不用家里花银钱,那肯定是要送孩子去的”反正他得送两个闺
去, “能读书识字,学点手艺, 哪怕只是点皮毛呢,也是好的。”将来就算嫁
, 这读过书识字跟没读过书大字不识一个的, 那还是不一样的。
“说的也是哈,这么一想,应该很多家都会送孩子去吧?这义学收多少
啊?”不会他家孩子报不上名吧?
“能收多少?看这校舍的数量顶多也就一两百吧?”用来上课的地方也就只有四间而已。“诶, 你们怎么都走了?”
还能因为啥,当然是给自家孩子报名去了。
憨厚汉子跑的最快,跑在最前面, 看到个义学的, 便焦急上前跟
家说自家孩子要报名进义学读书。
后面几个见憨厚汉子拉住了一个
,以为这
是义学管事的, 立马就把
围住了,几个
七嘴八舌的,那被拉住的
压根
不进去话。
半晌,等几个声音略小一些了,那
才无语道,“我也只是在义学这边做活的,报名可不归我管,而且今天校舍才完工,报名要三天后才开始呢。”
“三天后?几时啊?”
“辰时,不过到时候估计不会少,我们第一批只招一百
,你们要想报名,最好早点过来。”
只招一百个?!竟然比他们之前想的还要少一半?
那可真得早点过来了,不早点来,恐怕真报不上,憨厚汉子心道。到了报名的那一天,外面天都还没亮,憨厚汉子就摸黑带着两个闺过来等着了。
原以为他们来的早,这边应该没,到了义学这边之后才发现,在他们前面已经有不少
来了,而且已经在义学的
的组织下排起了队。
“爹,我们能报上吗?”憨厚汉子的两个闺一个十岁,一个八岁,在这个世代都已经是懂事知道好坏的年纪了。
从昨天她们爹回去跟她们说了这事后,姐妹俩就都一心盼着,畅想着自己也跟村里的男孩子们一样坐到宽敞的教室里读书的况,可是这会儿看到前面那么多
,拉着憨厚汉子的大手,姐妹俩都有些怯了。这里这么多
,他们是不是读不上书了。
“不会,能报上,肯定报上,招一百个呢,前面只有十多个。”
“真的吗?”
憨厚汉子连连点。姐妹俩这才松了一
气,一边默默观察旁边
,一边安静的跟她们爹一起等着。
后面的队伍排的越来越长,等到辰时报名正式开始的时候,一点不夸张的说,过来报名排队的已经派出去两里地了。
“这数绝对超一百了。”
“一百?!五百都有了吧?”
憨厚汉子疑惑,“不是说只招一百个吗?那些明知报不上啥还在后面排?”
“你不知道啊?前面有没报上。”
“为啥啊?除了年龄,家庭况,还有啥其他要求吗?”
“还得能坚持,真心愿意学。一旦报上了,至少要学一年,如果中途不愿意学了,或者迟到早退,在学里不听话,费了名额,是要赔钱的。赔这个数,所以前面有几家一听这个直接就拉着孩子走了。”
离开的时候还骂骂咧咧的,说是义学要求高,如果不是看他们不要钱才不来什么的。反正说的很难听,后面原先还在排队的,听说还有可能赔钱,也已经有走了。
“爹,我们还报吗?”三两银子卖了她恐怕都不够。姐妹里的姐姐荷花,得知有可能要陪三两银子有些怕。
憨厚汉子肯定点,“报,
家只说是读书不用心,在义学里不听夫子话,或者直接不来了,才要赔钱。荷花、梅花乖只要好好听课好好学,肯定不会赔钱的。是吧?夫子?”
“是。”因为针线手艺不错,被秦慕歌特意请来教义学的孩子们刺绣的王氏,笑着点。“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听夫子的话,义学是不会让你们赔钱的。夫
说不好好学要赔钱,也只是想把这一百个难得的名额都用在真正想学的
身上。”
毕竟,这个义学,大跟夫
投
了不少,自然也希望能有些成效。
“夫子,我们进了学都能学什么?”
“可以学的很多啊,除了读书识字,学算账,还可以学刺绣,裁衣,做菜,木工,石匠,竹编这些,好些了呢。等开学之后你进来读书就知道了。”
王氏简单给姐妹俩介绍了几句,她们的名也报好了。
王氏给了姐妹俩一一块代表被义学录取的牌子,告诉他们三
后开始过来上课,便示意父母三
离开开始招呼后面
了。
荷花、梅花却还在旁边兴奋的看着她们手里做工致的牌子。
姐妹俩有一种感觉,有了这个牌子,她们的命运以后都会不同了。
而那些今天明明已经过来了,却因为一点困难就又放弃离开的,多年后肯定会后悔。
可事实上,这些后悔的比姐妹俩预想的还要早的多。
只翻年三月,这些就毁的肠子都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