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两将鱼分好,各自盛进自己碗里之后,付洛瑶这才安心地放下勺子,从盘中夹起了徐桃做的糕饼。
她发现徐桃这些糕饼的外层都有些无从下。比如这糕饼外层包裹着一片叶子。她正在犹豫吃不吃这片叶子的时候,便瞧见徐桃揭开了最外层,咬了一
。
她连忙学着拆开,却见里是一颗白团子,阳光照在上面,润泽光亮,仿佛一颗圆润的硕大珍珠。
若是真的有这么大的珍珠该多好,母亲就不必如此辛苦了。付洛瑶一边想着一边咬了一。面皮揉得极好,绵绵糯糯的,还带着树叶淡淡的清香。咬
面皮,浓浓的
香味溢出。
是豕!徐桃最擅长的豕
!半肥半瘦的
,用刀剁成
末。不,不光是
末,好似还有些菜蔬。只是这菜蔬不是爽脆的,而是十分柔韧。对,是菜
!菜
吸饱了油汁,恢复了原本的形状,颇有嚼劲的同时还吸饱了
汁。一咬下去,舌尖就感觉到
香的流淌。
徐桃看着付洛瑶咬了一,嘴里嚼了两下就停了下来,不禁有些紧张地问道:“阿付,怎么样?这个糕饼可是不合胃
?”
付洛瑶这才回过来,嚼了几下,缓缓将那一咽了下去,这才摇摇
:“在今天以前,不,在吃到这个糕饼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喜欢甜
的点心,今
这一
下去,我突然觉得,我可能要叛变了!”
对上付洛瑶无比认真的眼睛,徐桃扑哧一笑:“我曾听有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不喜欢某种食物,大约只是因为你没遇到那个对的厨师。”
“太对了!”付洛瑶连连点,“这个
能给我引荐一下吗?”
徐桃轻轻摇摇:“他不在此处,在一个谁也找不见的地方。”而是在她回不去的现代。
徐桃刚陷伤感,肩膀就被付洛瑶握住轻轻晃了两下:“好吧,引荐
就算了。但是你能告诉我,这糕饼叫什么名字吗?”
对上付洛瑶的眼睛,想起刚才她那番言语,徐桃默默咽下了叶儿粑这个原名,脑子一转:“叫,翡翠珍珠丸!”
“好!”付洛瑶抚掌赞叹,“好一个翡翠珍珠丸,当得起这名!”话音未落,她的筷子已经又夹了一枚,正要咬下去,忽然道:“这是不是能也做甜的?”
说好的叛变呢?徐桃清了清嗓子:“可以做甜的。用艾挤出来的汁揉面,里
用炒得香甜的红豆沙做馅儿,
感比这白面的好。可惜过了时节,明儿个清明时候给你做。”
“过了也不怕,艾啥时候都有,横竖不吃艾
叶,只要些汁
便是。明儿个我就去寻。就算没寻到,还有其他的菜蔬也是绿色的。”付洛瑶这下高兴了,吃得越发欢快,又伸筷子到下一道菜:“这又叫什么?直接吃吗?”
徐桃看了一眼那盘蒜泥白,略一思索:“那叫白玉卷,蘸着这个蘸料吃便是。”
付洛瑶夹起一卷,蘸了蘸料后放进嘴里,蒜香直冲脑门儿,接着是红油的香辣滋味。半肥半瘦的卷里还藏着一片黄瓜,柔韧与脆
相辉映,可真是又爽
又新。她连连点
:“果然这豕
,还是得吃你的手艺,旁
怎地都做不出这味。”
说到猪,徐桃还是万分感谢几十年前那位穿越卷王前辈,要不是他位列宰相推动了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这会儿哪有她这后
乘凉的机会。徐桃笑着谦虚道:“喜欢就多吃些。”
又有微风吹过的树叶沙沙作响声,又有旁边付洛瑶姐弟们的拌嘴,还有付母时不时的关怀,徐桃这一顿饭用得舒心极了。饭毕,付洛瑶要给他们泡茶。徐桃看到她放下来的盐罐,连忙起身:“方才瞧见有果子,不若,我给你们做点儿果茶如何?”
徐桃话音刚落,就见桌边几齐齐抬
,眼睛亮亮地看着她。付洛瑶立刻起身道:“那就有劳你了,若是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阿珩,方才那鱼就属他吃得最多。”
徐桃笑着起身:“我瞧见可是有桑葚?将那个洗净便是。”
付珩跳起来:“我去。”
看见他的背影,徐桃和付洛瑶相视一笑,便往厨房去了。
徐桃看了一眼各种食材,瞧见了乌梅,拿了几颗出来,正在清洗,便见付洛瑶抱着几个茶包过来:“喏,好几种茶,你看看哪个最好?“
这会儿茶是金贵物事,寻常家基本上少有喝的,就算有也就一两种,付家竟有这么多。徐桃也没问,只是随意挑了一种:“这就尽够了。”
徐桃拨旺了炉子里的火后,站起身来选起了茶。她一一闻过去,这才忽觉得身边骤然安静了下来。她抬,正对上付洛瑶看向自己的目光。两
对视一眼,同时开
:“你……”
话一出,两
又同时停了下来,不约而同笑出声来。徐桃正要开
,付洛瑶抢先道:“你先说。”
行吧。徐桃直起身,目光灼灼地看向她:“阿洛,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打算?”付洛瑶拆茶包的动作停下,“什么打算?”
徐桃看向她:“你是打算一直在坊门开朝食摊吗?”
作者有话说:
给吃食取名,徐桃已初步习得大唐民的风格。
第3章 桑葚乌梅茶
厨房里一下子静了下来,只有水壶里的水咕嘟咕嘟的响声。
付洛瑶闻言一怔:“阿桃,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徐桃微笑着看向她:“还记得咱们第一次一道用饭那天,我在卖玉尖面那家食肆说过的第一句话吗?”
付洛瑶不假思索:“当然记得,你说,哪你能挣得此样店,足矣。”她顿了顿:“莫非,你想要盘一家店铺?”
徐桃摇摇:“这会儿就算是把我手上的钱全丢出去,也不够一个小铺子一个月的赁钱。”
“那你提起这话的意思是……”
徐桃揭开锅盖,将乌梅、玫瑰花、茶叶和冰糖一并放其中煮起来:“你有数过你的摊子一早能有多少位客
吗?”
“以前的话,大约一天是三十左右。自打你来了之后,可能有四五十。”
徐桃拿起刀,开始切起了桑葚:“这段时我仔细观察过坊门的
况。摆摊的大约有二十,朝食的话,一位客
通常只会选择一个。我最近出了些新吃食,大约一早能有七八十的客
。而其他的摊子,还比不上咱们两个。这样算下来,早上选择在坊门用早餐的
也就是五六百。”
付洛瑶细想想,点:“差不多是这样。你的意思是我们要多多吸引客
吗?”
徐桃摇摇:“在坊门
用朝食的
,一是要上朝的官员,二是需要出坊门读书或做活的中等
家。无论是哪类,他们一是只会买一家,二是吃食要出得快。不仅是咱们手快,还有食物出得快。你的饼烧一炉有限,我的蒸笼蒸一回也有限,这是必须等待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