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瑾比严知府年轻许多,大概三十出
,浓密黑亮的
发一丝不苟地用玉冠束在
顶,面容气质都如同他
上那顶玉冠一般温润,笑起来让
如沐春风,眼往萧景曜身上一扫,笑问萧元青,“可介意我们凑个桌?”
只有在大堂凑桌的,哪有进别
的厢房凑桌的?家里开酒楼的刘慎行暗自嘀咕,明白两位大
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萧景曜走到萧元青身边,大大方方对着严知府和公孙瑾伸手,“二位大
,请上座。”
萧元青和刘慎行也跟着弓腰请他们
座。
公孙瑾眼中的趣味更浓,毫不掩饰自己对萧景曜的好,落座之后便笑吟吟地看着萧景曜,见萧景曜依然
自若,眉眼都未动一下,公孙瑾心中更是啧啧称,倒是没想到这等小地方竟然能长出这么一位钟灵毓秀的孩子。
“我想听听你们是如何智斗恶官,可否仔细说与我听?”公孙瑾声音温和。
刘慎行正要开
,却公孙瑾含笑看了他一眼。刘慎行不自觉闭了嘴,低
恭敬坐在一旁。
公孙瑾温和的目光又落在了萧景曜身上。
萧景曜行得端坐得正,在惩治贾县令这件事上,并无任何错处,自然是坦坦
将整个过程全都说了。
萧景曜
齿清晰,讲起故事来一波三折,节奏拿捏得当,让听众的
绪不自觉就跟着他的讲述而起伏。
说到贾县令仗势欺
时,严知府和公孙瑾眉
紧皱,眼中怒火冲天,恨不得立马将贾县令捉拿归案,当场判他斩立决。等到萧景曜提及自己等
如何给贾县令下套,怎么收集证据,严知府二
紧皱的眉
终于舒展开来,差点没忍住抚掌叫好。
整件事
被萧景曜讲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听得严知府二
时怒时喜。到最后贾县令被判秋后问斩,哪怕这是严知府自己刚刚定下的判决,这会儿再听了一次,严知府更是觉得心
格外舒畅。仿佛在三伏天里抱了一盆冰鉴一般,痛快极了。
公孙瑾看向萧景曜的眼眸幽
了些许,轻笑道:“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然如此机敏果断。可曾念过书?”
“回大
,学生已经跟着夫子学完了四书,明年准备下场。”萧景曜老老实实回答。
公孙瑾当真吃了一惊,“你才多大,竟然就学完了四书?”
萧景曜笑容羞涩,“本月十五刚满八岁。”
公孙瑾震惊地看向严知府,在对方眼里同样看到了惊讶之色。
“妙极妙极。都说京城繁华,但我在国子监多年,却不曾碰上如此天纵才的弟子。”
严知府也笑,两
对萧景曜的话毫不怀疑。在官场历练多年,要是还看不出一个孩子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他们这官袍
脆也别穿了。
再则,最开始让公孙瑾觉得有趣的便是,刘慎行和萧元青这两个大
,竟然隐隐有以萧景曜这个孩童为首的趋势。若不是萧景曜真的天资过
,大
,尤其是亲爹,怎么可能会听从一个孩子的话?
更别提方才萧景曜在讲述事
经过之时,言辞之间对大齐律法堪称是信手拈来。这样的水平,去考乡试都不会
白卷。
县试、府试和院试只考四书五经,并不涉及律法断案。后者是乡试考举
时才要考的东西。若不是萧景曜真的学完了四书五经,他的夫子又怎么可能教他律法?
公孙瑾和严知府对自己的判断十分有信心。但他们又哪里知道萧景曜的妖孽程度呢?
萧景曜的律法,还真不是孙夫子教的,而是萧景曜自学成才,顶多碰上不明白的地方,再去请教孙夫子。
公孙瑾见猎心喜,随
考校了萧景曜几句后,更是扼腕叹息,“你怎么就没生在京城呢?这样我必定收你为弟子,悉心教导。以你之天姿,必定能蟾宫折桂!”
萧景曜反问公孙瑾,“便是我没生在京城,大
就觉得我不能蟾宫折桂了吗?”
公孙瑾一愣,万万没想到萧景曜竟然能说出这般傲气的话。换做旁
,公孙瑾必然要给对方一个白眼,让他回家好好照照镜子,天下英才何其多,你凭什么能这么自信?
但说这话的
是萧景曜……公孙瑾怔愣之后便是一阵大笑,“是极是极,这才是天才应有的傲气!”
严知府也对萧景曜青眼有加,他喜欢有真才实学的
。如萧景曜这等
才,也就是年纪小了点。凭萧景曜在惩治贾县令一事上的手段和办法,萧景曜已经具备了当官判案的能力,严知府欣赏这样有真才实
的后生。
想到萧景曜方才说他明年要下场参加科考,严知府心下微动,笑着对萧景曜说道:“若是你能顺利通过县试,那你明年这个时候,还会来府城见我。”
府试由学政主持,当地知府也不能闲着,要担任副考官。萧景曜明年真的通过了县试,确实会再次同严知府见面。
公孙瑾也来了兴致,飞快地算了算,“明年过了县试和府试,后面就能去考院试。院试通过,你就有了秀才功名,三年之后再参加乡试。若是一路坦途,顺利考上了举
,那么你就要进京赶考,参加次年在京城举行的会试。到时候你我就能在京城相聚。”
公孙瑾算着算着就高兴起来,“总共也就六年的时间,也不算长。我倒是十分期待,你长成之后的样子。”
严知府忍不住偏
看了公孙瑾一眼,说起来倒是容易,轻飘飘的一句六年。实际上不知道多少
单单考县试就不止考了六年。年年落榜年年考,关关难过关关过。整个大齐都没有出过科考如此顺利的进士。
就是严知府和公孙瑾二
,已经算得上是少年得意了。也都在乡试上折了一次,考了两次才考上举
。就这,都已经让诸多学子羡慕不已了。
萧景曜要是能一路坦途,一点磕磕绊绊都没有,直接见过六关踏进金銮殿,那真的要创造大齐最快考中进士的历史。并且后面也没
能超越他,顶天也就与他持平。
公孙瑾当然也知道连过六关的难度,但他相信自己的眼光,更相信自己的直觉。面前这个犹带稚气俊俏孩子,未来必将给整个大齐一个惊喜。
出于对自己直觉的自信,也是对萧景曜的看好,公孙瑾离开时,特地问了萧景曜的住处,傍晚时分,便有小厮恭敬前来拜访,递上一份包裹给萧景曜,恭敬道:“这是我家大
赠与小公子的。大
说,科考不易,望小公子勤勉治学,如他期待的那般连过六关,进京同他会面。平
里若是有不懂之处,可以写信询问,大
定然会耐心回信为小公子解惑。”
萧元青震惊得张大嘴,喜笑颜开,“这可真是祖宗保佑,曜儿竟然得了公孙大
的青眼。那可是国子监祭酒啊,了不得的大
物!”
刘慎行同样喜不自胜,两家乃通家之好,萧景曜就如同他自己的子侄一般。如今萧景曜得了新的机遇,他这个当伯伯的能不高兴吗?
萧景曜也很意外,伸手接过对方递过来的包裹,摸出里面是一些书籍。萧景曜立即猜到公孙瑾送他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国子监祭酒给的四书注解,对读书
来说,堪称是价值千金。
萧景曜心下感动,认真说道:“请小哥替我转达对大
的谢意。他
侥幸得中举
,进京后,萧景曜定然去大
府上拜访,拜谢大
的指点之恩。”
“小公子客气了,我们大
最是惜才。小公子若是能顺利进京赶考,已经是对大
最好的谢礼了。”
等到小厮离开,萧元青兴奋地一蹦三尺高,“老天爷,我们这是撞大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