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我带谭雅婷,男知青要负责挑水跟抱柴火,还要抽空打理菜园子,大家都没意见吧?”昨天她没顾得上说这些,今天才开始安排。
众摇摇
,表示没意见,知青点是集体的,大家都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没什么好推脱的。
下午的太阳有些大,玉米地里哪有什么凉,韩小英随身带了条湿毛巾,铲地的时候顶在
上,省得被太阳给晒晕了。
周文静有样学样,别说还挺管用,就是不如帽戴着方便,可惜
帽她们没来得及准备
帽,谭雅婷倒是跟村里
换了一顶旧的。
庄稼的第一遍锄完已经是半个月以后了,这期间还下了场雨。
下雨天不上工,韩小英就去村里找木匠做了个带锁扣的箱子。
箱子看着小巧玲珑,只有四十公分宽,可以放到脚下,她个子小,不用担心睡觉时伸不开腿。
周文静跟谭雅婷东西比较多,就各做了个略大一些的,放在炕梢。
韩小英还抽空写了几封信。一封写给金凤,跟她打听了一下家里的事,还有两封是分别写给刘秀娥跟田姥姥的,跟她们报个平安,最后一封是写给她大姐韩小云的。
她大姐下乡三年了,在通城的建设生产兵团,一直没怎么跟家里联系过,她妈没少骂她大姐是白眼狼,不孝
,因为她大姐下乡以后没给家里邮过一次钱。
可她妈也不想想,她大姐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只身在外,再挣能挣多少钱?家里不给她补贴,她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还奢望什么。
通城离定城是比较远,离她这边只有几百里地,以后说不定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韩小英把所有信写好,放到提前准备好的信封里糊上,大队长去公社开会时,顺便就帮忙给寄走了。
不止她,村里有些老甚至连公社都有没去过几趟,有事就找大队长代劳。
第一遍地铲完没多久,端午节就到了,生产队放了半天假。
肖兰领着知青和面包饺子,面是知青点最后一点细粮,留了很久,一直没舍得吃。
过节拿来包饺子,多面少不够吃,还掺了两碗玉米面。
饺子馅是野菜蛋的,还有跟村里
换来的两把韭菜,虽然没
油也少的可伶,但吃着感觉还挺鲜香的。
大伙难得改善一顿,连一向挑嘴的谭雅婷也吃了不少,韭菜蛋还是她跟村里
换的呢。
“韩小英,你年龄也不大,怎么什么都会样?”铲地,做饭,不管什么都像模像样的。
吃完饺子没事儿,知青们在一起闲聊天,谭雅婷看着韩小英,忍不住问了一句。
“我在家的时候得多了,自然就会了。”韩小英含糊的说道,做饭
农活,她有二十多年的经验,能不会吗。
谭雅婷这平时是比较高傲,不过吃喝上挺大方的,加上长得漂亮,家境还好,在一众知青里很是惹眼。
这不刚来半个月,身边就出现了好几个追求者,一个个都抢着帮她活不说,过节还有
主动送好吃的,不过她是从来不收的。
可尽管不收,村里还是有了不少闲言碎语了,说什么的都有,还很难听。
什么狐狸,不要脸,一起扒着好几个。
娇滴滴的,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娶回家还不得当姑供着。
谭雅婷气得跟那些长舌了好几回架了,不过她赢的时候很少。
实在是村里的都太彪悍了,她一个没结过婚的小姑娘怎么可能是对手,在吃了几次亏后,她就学
了,再也不跟那些
硬碰硬正面冲突了,尽量忍着,慢慢的连脾气都变了很多。
第2章 愣住了
下午不上工, 男知青们上山了,韩小英她们几个新来的知青没跟着去,肖兰就领她们在村子里随便溜达溜达。
而村子里最多又最热闹的地方要数村
的供销点了。
宋家堡依山傍水, 地理位置十分偏僻,出行不便, 村里平时买个油盐酱醋什么的, 都要跋山涉水的,走上几十里路去镇上的供销社买,十分的不方便。
村里前年就成立了供销点,居家过子的东西, 现在在村
的供销点就能买到。
说是供销点,实际上就是一间小平房, 里面放了一排货架子,货架子前面又围了一圈玻璃柜台, 村里安排了两个识文断字的售货员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