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月没有出门见了。
即使是侯府夜宴,元蘅也只是没饮上一杯酒便借机回了雪苑中去温书。
除了要温书以外,最要紧的是避开越王府来的。
年关时府中迎来送往的事几乎都让宋景去做了。
他虽然不大愿,但是每回看到横眉冷目的安远侯,他再多的不
愿也无计可施。他做事向来随心,此事在启都
尽皆知。因此让他敷衍闻临起来甚是方便,也不用担心闻临会如何计较。
与此同时,临近江朔诸郡的赤柘部自打吃了一场败仗,便将兵力撤出北成防线足足有六十里,算是给江朔了些缓气的时机。而毗邻赤柘的西塞族
也因战事消耗,粮
不足,逐渐消停了下来。梁晋领一万
骑,顺势收回了前面边境被占的四座城池,将百年前北成吃的哑
亏一
气从外族
手中讨了回来。
时逢正旦,依照旧例,各路军队主帅都应启都述职。因着江朔边境暂且不受赤柘的骚扰,连多年没有回来过的梁晋,此番也亲自回来了。
梁晋并不敢久留。
赤柘之地水丰茂,只需要开了春就能重新休养生息。想要恢复过来只是时间问题。他们世代好战,即便是曾经联姻议和也只能换来短短几年安宁。若让他们知悉主帅不在边境,难保不会行偷袭之事。
即便这样,梁晋还是在启都留了小半个月。接连平了江朔内,安北成防线,梁晋霎时声名鹊起,称一句功高震主也不为过。因此,他百忙中也要亲回启都,以示对皇帝恩威的顺从,安抚皇帝疑心,也好让外甥闻澈在启都的
子更好过些。
但是元成晖却再度称病不肯来,只派了燕云军的副将带着他亲自所拟写的禀奏折子了都,对元蘅也只捎来一封很是客套的家信。
元蘅看过信后,便就着屋中滚烫的炉火,将它烧了个净。
她竟没想到,元成晖现在连封给她的书信都要让元媗代笔了。幼妹元媗的诗书曾是她一手教出来的,她还能不认得字迹么?
不过想来是元成晖于心有愧,知道对不住她,即便提笔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无论是侵占元蘅守城之功,还是以漱玉安危迫她
启都,哪一件都令他无颜面对自己这个长
。
火舌穿透微黄的纸页,渐渐吞噬信纸上的墨字。此时她却从信封背面看到了一个小像。很隐秘地画在里面,若非火光,元蘅几乎是看不到的。
是元媗画上的。
像是想哄开心,但又找不到合适法子的无奈之举。
元蘅笑出了声,渐冷的心终于被暖回来一些。
***
了春,惠风清朗。
贡院位于启都的偏角,平里没什么
经过,向来清静。这
却
熙攘,只因这是三年一遇的科举会试。
举子众多,内搜身查验的队伍排得老长,近乎将街道都堵了半截。贡院前的轿辇也停置许多,内阁学士、礼部衙门的大小官员都已
内。
但主考的礼部侍郎林延之却迟迟未至。
林延之的轿辇悄悄地落在了贡院对街的茶馆,跟着小厮的指引了内堂。
见到陆从渊的那一瞬,林延之脚步踌躇了下,片刻后款步走过去,热一拜:“陆大
!不知今
陆大
邀下官来此,是……”
陆从渊静坐在临街的位置上,听见林延之的声音才搁下手中握着的白瓷杯,缓缓起身,微笑着拱手回礼:“今林大
主考春闱,陆某本不该在此时叨扰,但有些事,事关重大,还是要今
说清楚。”
随即,陆从渊做了一个请坐的手势,林延之虽犹疑,但思忖着时辰尚早,浅谈几句应当不会耽误什么事,便应声落座了。
手畔的茶还微烫,林延之并不碰,只等着陆从渊开。
“今春闱,据说出了件稀罕事?”
陆从渊并不点明,薄唇微启,饮了茶。
听此,林延之已经明白陆从渊说的是什么了。此次春闱科考的中竟有安远侯的外孙
。还不待守卫将
逐出去,皇帝的旨意却下来了,特许元蘅
内参与春闱。料峭春寒,这圣旨却听得众
汗流浃背。
林延之无奈一笑:“是了,千古未闻的稀罕事。但有什么办法?陛下亲自下的旨意,准此参与春闱,在下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