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衡帝那句“安分守己,不要出门”都窝在自己宫里, 连串门拜年都没有。
当代年轻
最烦的就是过年回去要应付各种七大姑八大姨, 如今全免了,谁都不用应付, 唐诗自然高兴。
唯一有点不开心的就是狗皇帝走得急,年终奖没发,这个年有点穷,大老板不发年终奖,她还得给昭华殿的宫
太监发呢,只能自掏腰包了。
她记忆里,去年过年太后和狗皇帝都是给各宫发了赏赐的, 昭华殿虽然没啥牌面,可随大流, 也多得了一只羊, 绢布十匹, 还有两个红包——装着银子的荷包, 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呢。
但今年这些统统都没有。
倒是御膳房多送了点新鲜的蔬菜过来,唐诗和周才
发的都是韭黄,淑妃燕妃位分最高,各得了一根黄瓜,把两
喜得差点放鞭炮。
唐诗翻到这个八卦就觉得好笑,笑完又觉有点心酸,还是现代好啊, 冬天平民老百姓都吃得起黄瓜,在这古代, 皇帝都不可能天天吃。
不过古代过年的年味比现代浓多了。
基本上从腊月下旬便开始准了,去尘秽,净庭户,换门,挂钟尴,钉桃符,贴春牌,守岁,迎新,拜年……
不过最令唐诗期待的还是上元灯会,也就是元宵节灯会。
元宵节在古代是极其重要的节
,大多数朝代都要放假的那种。
大雍也极为重视,年前便开始在皇宫南大门对面的街边用木料、松枝搭建山棚,再用花朵和彩旗装饰。
搭建好后,年前街边就会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表演,比如杂技、说书、唱戏、舞蹈等,算是提前为元宵节预热。
这时候,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就会陆陆续续
京了。
上元灯会正式开始是在正月十四这天,一共五天,到正月十八结束。这期间,京城的主
道上都会张灯结彩,灯火昼夜不歇,整个京城都会变成一片花灯的海洋。
正式的灯会是在皇宫南大门前开始举行。
皇帝高坐在楼上视野最好的地方,既可观看各种
彩的花灯,也能瞧见下方露台上教坊司、军乐队等官方乐坊的
彩表演。
太后一般也会同行,至于后妃,毕竟位置有限,只有得宠的妃子才有这个殊荣陪皇帝登上南大门坐着欣赏灯会。
去年整个后宫就只有燕妃和淑妃有这个资格。
至于今年,这项活动恐怕要取消了。
因为天衡帝还滞留在福宁行宫装孝子,过完年了都完全没有回来的意思。
他说是去侍疾的,便半点都不含糊,早上起来便去守在太后的寝宫,端茶倒水,洗漱喂饭喂药,一样不落,就连朝中大臣写信催他回来,他都一律推了,只说母后的身体要紧,他要照顾到母后痊愈为止。
而且为了怕太后心里有负担,他还一直瞒着这事。
当然是瞒不过的,傅太后知道后很是欣慰,等到腊月初八后便劝他回去,说是朝中事务要紧,天衡帝一律婉拒了,还处罚了两个身边伺候的宫
,怪他们大嘴
,向太后说这些,惹得太后不高兴,不能安心养病。
傅国公得知后最后一丝疑虑都打消了,不停地在太后面前说皇帝的好话。
唐诗看完之后两只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秀还是狗皇帝秀。
比不过啊。
不过这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狗皇帝不回来,宫里的戒备都松懈了许多。
宫
太监侍卫都是打工
,以前大老板在的时候肯定得好好表现,但现在两个大老板都不在了,几个小老板又被勒令在自己宫中,哪里都不能去。
老板们不在,表现给谁看?所以当然是能摸鱼就尽量摸鱼了。
而且过年这样合家团圆的
子,虽然没有假期,可大家心理上也会放松很多。
这给了唐诗可趁之机。
唐诗打算出宫去看元宵灯会。
她这样的小透明肯定没机会光明正大地随皇帝出宫去看热闹,只能自己想办法,好在她有瓜瓜这个作弊器。
瓜瓜已经探查清楚了出宫的路线和关卡,还有各个关卡值班
员的
格,需要什么手续等等,到时候只要投其所好,很容易就出去了。
现在后宫还没有皇后,皇帝和太后都不在,后宫事物便暂时由淑妃代掌。
淑妃不能批准唐诗出宫回家省亲,但能批准她宫里的宫
太监出宫采买或是给家里送点东西之类的。唐诗就抓住了这个漏
,说是想派宫
回家探望探望家
,顺便再送点东西。
这样的小事,淑妃很痛快地就答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