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等等,你说‘,君也;五星,臣也’?”张顺闻言一惊,连忙开
问道。龙腾小说 ltxsba @ gmail.com【回家的路:WwW.ltxsFB.com 收藏不迷路!】
“正是!”那魏文魁连忙解释道。
“五星只是随黄道出不过七八度,可见五星听命于
也。”
“而五星经度疾迟顺逆伏见随远近,而纬度之出
亦随乎
之远近!”
“黄道?”张顺听了魏文魁这话,顿时在心中惊起了一片惊涛骇。
你道为何?
原来这黄道正是指从地球上观测的太阳“走过”的路线。
这魏文魁说金木水火土五曜的轨道和黄道偏差最多只有七八度。
而且这五颗星在经度上运行的速度、顺转逆转以及远近变化都和太阳一致。
在纬度上出现、落下以及远近变化也和太阳一致。
所以说这五颗星都是在围绕太阳进行旋转。
这特么不是心说,是什么!
这家伙有点东西!张顺一念之差,忍不住又问道,“那月亮呢?”
“月之晦朔弦望,固随之远近,至于黄赤反复,其道出
黄道相距六度,亦未尝紊
,是纬度之变亦随乎
之南北也。”魏文魁闻言笑道。
“但为君,而月象后,其迟疾行则自其有所专制,而不若五星之尽听命于
耳。”
当张顺由听了魏文魁这话,终于确实了这就是所谓的“心说”。
原来他说月亮虽然也像金木水火土五曜一样追随太阳变化,但是太阳为君,五星为臣,而月亮却为后,不像五星那样完全围绕太阳转。
“这是你研究的结果?”张顺不由讶然。
“陛下说笑了,此事早有说之,
民不过拾
牙慧而已!”魏文魁笑道。
“哦?朕观你恨西法,如何偷偷学来这等知识?”张顺闻言心里一暗,心道:原来你个浓眉大眼也是个识货的!
“西法?陛下此话从何说起?”不意魏文魁闻言为之愕然。
“此论出自于万历年间周述学的《神道大编历宗通议》,和西法何?”
万历年间?张顺听了魏文魁这话,顿时有对历史上一些“定论”产生了怀疑。
不过,张顺还不知道这个发现和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相差多少年。
但是,从魏文魁的讲述中,张顺发现周述学通个短短几句话已经明确证明了金木水火土五曜围绕太阳转动的事实。
至于月亮这块儿,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来是在围绕地球转动。
但是根据传统天文的认知,也是默认了月亮围绕地球转动这一事实。『地址发布邮箱 ltxsba @ gmail.com』
难怪,难怪你算的这么准!
原来张顺在先前档案中所见,魏文魁曾在崇祯七年食的测算中,在“食甚”一项误差较大,但在“食分”一项,推算几乎丝毫不差,极为惊
。
如此看来,此不但
于算术,更是掌握了先进的“
心说”。
随后,两又探讨了一些“历理”,魏文魁又向张顺提到了稍晚一些的邢云路认为:“太阳为万象之宗,居君父之位,掌发敛之权。星月借其光,辰宿宣其炁。故诸数壹禀于太阳,而星月之往来,皆太阳一气之牵系也。”
这“皆太阳一气之牵系”一句,更进一步,基本上算是发现了星球之间的引力作用。
经过魏文魁这一番讲述,不由让张顺对他刮目相看,同时也认识到这个“民科”可不是真的民科,而是和当时的天文学家有这紧密的流。
比如那周述学和邢云路关系非同一般,而邢云路与魏文魁又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这一路传承下来,自然也非同一般。
而在魏文魁的讲述中,中国发现“心说”理论,也有脉络可循。
比如在隋代,们就发现“五星为五德之主,其行或
黄道里,或出黄道表,犹月行出有
阳也。”
到宋代,则“凡五纬皆随由黄道行,惟月之行有九道。”
由此可见,从们发现五星在黄道运行,再到发现月亮和五星轨道不同,再到发现“
为君,月为象后”,最后再到“皆太阳一气牵引也”,几乎一脉相承。
这让张顺忍不住对中国传统天文学刮目相看。
为此,张顺忍不住强留了“神神叨叨”的魏文魁几,直到谈论内容的了无新意为止,这才依依不舍的放他离去。
待到魏文魁一去,那传教士汤若望这才在王徵的陪同下,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
原来此时的在华耶稣会会长龙华民对天文数学等一类的科学知识并不十分通,故而不得不派遣汤若望替代自己。
“夫地球者,众星之中心也!”汤若望见过礼后,开就道。
“彼月皆围绕旋转,而金木水火土五曜,皆绕
而行,又随
绕地球而行。”
“其他恒星,皆绕地球而行,每二十四小时,则转一周……”
“等等,等等!”张顺刚听了个开就愣住了,连忙打断了汤若望的讲解。
“如果朕没有理解错误的话,你是说太阳、月亮绕地球而行,金木水火土五星绕太阳而行?”
“陛下所言没错!”汤若望点了点回答道。
“虽然这听起来有些惊世骇俗,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惊世骇俗个鬼哟!
张顺本来以为他不是讲地心说,就是讲解心说。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这汤若望给自己来了这么一套“歪论”出来,这算什么假说?
不过,汤若望这“歪论”一出,顿时让张顺意识到一个问题。
先前魏文魁讲述的到底是“心说”,还是第谷体系?
因为张顺先为主,以为这就是
心说。
但是,他听了汤若望这话,突然发觉如果把地球还放在中心位置,那岂不是正是远西所用天文模型?
如果双方都是心说,或者地心说,倒还能说是凑巧。
但是,好巧不巧,双方几乎同时都产生了“第谷体系”,这就有点让忍不住怀疑了。
这对和错的地方,几乎都一个样,那么大概率必有一个是研究出来的,而另一个是抄袭的结果。
而到底谁在抄袭谁,这就有点不好说了!
当然,按照张顺前世的“记载”,这时代西欧在天文方面有三种学说,一种是托勒密体系,一种是哥白尼体系,还有一种就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第谷体系。
当初哥白尼提出心说以后,除了遭受教会的反对以外,其实当时欧洲的大多数天文学家对此不太赞同。
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天文学家一些推算和观测结果和哥白尼体系不符。
这个时候,天文学家第谷就综合了托勒密和哥白尼两个体系是“优缺点”,提出来一个折中的第谷体系。
当然,别看这个体系有点怪,当时相当于传统的托勒密体系来说便是一大进步,甚至某些时候他比哥白尼体系更能够解释当时天文学家观测和推算的结果。
故而,这个理论一出来,顿时就得到了很多天文学家的支持。
且不说张顺前世记载如何,且说实际上那汤若望为了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