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理由抱怨。某种程度上,宋斯嘉也是她的闺蜜。大学时她们同届,
同样就读文学院,无非不是就读一个专业而已。她们还都是学生会的优秀学生
部。大三时,沈惋是学生会副席,宋斯嘉是秘书长,作一向愉快。
其实,宋斯嘉当时即便担任体育部部长,也完全够格。她酷运动,擅长排
球、羽毛球,也是高烧级的足球迷。高中时,她曾因参加校排球联赛而造成左前
臂骨骨折。
以宋斯嘉的技术能力,沈惜如果不倚仗男的力量优势,恪守男生和
生打
羽毛球时禁止大力扣杀这一潜规则,他是很难单纯凭借拉吊或者前小技术完胜
于她的。
棋逢对手。
一般来讲,包场的第一个小时,沈惜和宋斯嘉会占据一个球场,捉对厮杀;
第二个小时,则会找一对其他的男搭档,来上一场混双打比赛。
迄今为止,他们还没有在这个馆里遇到一对能在默契度上超过他们的非职业
搭档。
两个小时的时间倏忽而过。下午四点这个时间有些不尴不尬,宋斯嘉照自己
婚后的习惯准备家洗澡做饭。沈惜今晚答应要为袁姝婵做顿晚饭,也准备离开。
他们一道收拾好球拍、装备,从羽毛球馆走出。球馆东边有一排由七块街
篮球场组成的空地,由近三高的铁丝相隔。这里一向是十分热闹的所在,许
多在傍晚时分过来打球,许多
则是吃完午饭就到了这儿,现在已经是大汗淋
漓,到了准备家的时候。来
往,活力四
。
两从篮球场边的路穿过,走向出
。沈惜的车停在东侧出
边的停车场,
而宋斯嘉家所在的小就在一条街以外,步行不过十分钟,站在出的位置,几
乎就能看到小的正门。
在经过第五块篮球场时,从中走出一个满面汗水,全身运动装扮的阳光孩,
她和沈惜的目光相碰,两都不禁一愣。
两都没料到,会在这里遇见对方。
这阳光孩,是孔媛。
沈惜和孔媛的来往不算多,毕竟她进施梦萦所在的公司至今不过十个月,而
在她进公司两个月后,沈惜就第一次向施梦萦提出了分手。在他明确提出分手
后,也就再没什么与她的同事朋友正面接触的机会了。
但在孔媛进公司到沈惜提出分手之间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沈惜还是和她
吃过几次饭的。他很欣赏这个孩子,也是他当初建议施梦萦和应该与孔媛好好
往,争取能成为好朋友。
在他看来,孔媛尽管学历不高,但她务实、勤勉、明世
,能在很多方面
给施梦萦帮助。
只不过,很多事无法预料。没过多久沈惜就对施梦萦提出了分手,此后也
就和孔媛没有了集。
以前他倒是真不知道孔媛还有打篮球的好。看她此刻的装扮和被汗水打湿
紧贴在额的刘海,能看出她是结结实实地拚了一场球,绝不像只是上场投了几
次篮而已。
沈惜不禁微笑。仅凭孔媛此刻的模样,他就愈发欣赏她了。
可惜,从现在两的立场而言,似乎也就剩下点
的
,很难再有更为
的
流了。
于是,沈惜也就礼貌地对孔媛点了点。孔媛显得更犹豫些,似乎是没想好
究竟应该冷淡应,还是做得更得体些。两擦肩而过不过弹指一刻,她一犹豫,
脸上的笑容只绽放了一半,看上去有些古怪。
当然,哪怕只有这一瞬间,孔媛还是难以控制地将目光投到宋斯嘉的身上。
就算同为,孔媛也得赞叹沈惜身边这个
的气质。说她漂亮吧?应该
说也就一般漂亮的程度而已,施梦萦恐怕不亚于她;说她身材好吧?比例确实好
极了,但也可以挑剔说并没有极为突出的特点。要比巨,没有程莎那样亮眼,
要比丰,施梦萦也要胜过她。非要挑的话,恐怕就是身高十分亮眼,另外就是
伴随着出众身高的那双令赞赏的长腿。
可孔媛就是觉得这个看着特别舒服,第一眼就令
印象
刻。
或许,这就是气质吧。
这段时间,公司里有好些传言都和施梦萦有关。譬如徐芃格外关照施梦萦,
他们之间肯定有一腿啦;譬如施梦萦的前男友突然露出了真面目,穿梭花丛,
留无数。其中就有一个气质绝佳的高挑美
,据说还在酒吧冲冠一怒为红颜。
或许眼前这就是传说中那个高挑美
?
孔媛打心眼里为施梦萦感到灰心。平心而论,如果刨除她和施梦萦之间的友
,单纯评价眼前这
和施梦萦的优劣,孔媛承认眼前这
更胜一筹。
突然,有种难以克制的冲动涌上心,孔媛转身高喊了一声:「沈惜!我想
问你个事!」
沈惜,表
中略显惊讶。一句话出
,孔媛却又后悔了。但这时已经不
好马上就打退堂鼓,只好硬着皮故作镇定地走上前来。
宋斯嘉不认识孔媛,也不知道她和沈惜是什么关系,见沈惜这时似乎有停下
来和这孩
谈的意思,就优雅地对两
挥了挥手,先走了。
沈惜不清楚孔媛要问自己什么,但他愿意给这个自己欣赏的孩一点时间。
两并肩在体育中心里走了一段,找到一张角落里的长椅,坐了下来。
「沈惜,我相信你肯定对梦姐解释过很多次,但说实话,我觉得她其实到现
在都不太明白。所以我想冒昧地多问一句,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和梦姐分手吗?」
孔媛沉默了片刻,开。
沈惜在她沉默时,就设想了几个孔媛可能会问到的点。这个问题并不出乎他
的意料。他相信,自己的理由或许无法彻底说服施梦萦对她来说,是否理
不重要,关键在于她能否接受但孔媛极有可能听懂。
然而,他没法把话说清楚。若要彻底解释清楚分手的理由,就势必要对施梦
萦作出评价;而对一个作出评价,只说结论是不负责任的,必须得说明支撑这
个结论的论据,也就是施梦萦在常生活里的言行习惯。
沈惜不想在和一个分手之后,还在别
面前给她那么明确的负面评价,
更不想在其他面前去细细描述她的
常言行举止,尤其是特别不好的那些。这
不是沈惜的为。
所以,这个问题虽然不出沈惜的预料,却还是很难答。
「说穿了很简单。我们两个用两年的时间磨彼此在
格、三观各方面的
差异,但是不成功。施梦萦觉得即使磨不成功,也不影响我们之间的感;但
我觉得这种差异影响了感。所以我提出了